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时间:,2024,年,11,月,历史备课组,目录,壹,历史要素,贰,史学传统,叁,史料研读,史学品格,肆,史学常识,伍,壹,历史要素,1.,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的总和,通常主要是指人类史。,历史要素,壹,(,一,)历史与历史学,所谓“历史”,包含,三层意思,:,1、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历史事实),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历史叙述),3、它还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历史学),2.,历史学,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向导。,例,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历史要素,壹,历史要素,壹,(二)基本要素,1,、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并非所有史料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搜集和整理不同类别史料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却有共同的原则。运用史料就是理解历史,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等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史料,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需要掌握读懂它的技能,才能对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形成准确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历史要素,壹,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上的客观存在。,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和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4,、史料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换言之,,即结合社会背景等方面对史料的解读,。,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要素,壹,5,、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某类人站在某一角度、某一立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6,、历史评价:,依据研究的结果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7,、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的主观的、总结性认识,包括性质、概念、意义、因果关系、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等的总结。,历史要素,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的联系与区别,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历史现象、历史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科学的基本。,历史,现象是外在的、表层的、感性的,有迷惑性。,历史本质深层的、理性的,最根本的,历史要素,壹,“,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历史结论,”,的联系与区别,三者都是对客观历史存在的主观反映,都属于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理解,都会受到制约,存在正与误(正确,部分正确或错误,错误)。,历史叙述:客观成分多些,但并非都客观;,历史观点:个人或小群体对客观的概括、抽象,主观性更强,在过程中会出现误差,也会过时。,历史结论:是经过了验证,被相当多的人接受的观点,有一定的生命力。,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例,1,(,2017,全国卷,26,题,),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多种历史叙述中的共同点可以认定为历史事实,真题演练,练,C,例,2,(,2017,全国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回忆录作为一种历史著述属于历史叙述,而历史叙述受,时代的影,响巨大,真题演练,练,D,例,3,(,2017,全国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但同,一历史事实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记,载(叙述);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因而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事,实。,真题演练,练,B,贰,史学传统,1.,中国史学,史学产生的标志,是出现撰写历史的人和历史著作,(,1,)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2,)西汉史记提出,“,成一家之言,”,,史学走向独立发展。,(,3,)十六国时期,后赵设立,“,史学祭酒,”,,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列于官学。,(,4,),19,世纪后期,近代史学兴起,主要代表是梁启超。他倡导,“,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学;代表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等。,(,5,)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郭沫若等。,史学传统,贰,2.,史书的主要体例,(1)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叙述史事,如史记。司马迁史记的特点: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2)编年体,,以时间顺序为主线记载历史,如春秋资治通鉴。,春秋笔法:指在记录历史时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同时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核心来编排、叙述历史内容。首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典志体,,又称政书体,是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籍。如唐代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典章制度史的通史专著。,(5)章节体,,以章节为顺序编排内容、叙述史事。是西方近代创立的一种新的史书体裁。,(6)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记述历史的史书。如战国策。,(7)通史,,不间断地记述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史书,如史记。,(8)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史书,如汉书、国榷。,史学传统,贰,叁,史料研读,1,、按学术价值分类: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转手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资料。如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第二手史料(转手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反映的是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一般而言,一手史料的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2,、按史料与事件关系程度分类: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叁,史料研读,叁,(,一,),史料分类,1,、按学术价值分类: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转手史料)。,史料研读,叁,(,一,),史料分类,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转手史料),3、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分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1,),实物史料,:,以有形的物质遗存形式出现的史料,。如考古中的遗址遗物、碑刻、近代的旧照片等。由于该类史料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其在史料中价值最高。,(,2,)文献史料,:,文字记载的史料,,包含各种私人及官方的档案记录、史书、书信、日记、调查报告、账簿、传单、地方志、家谱等。该类史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从而发现、探索历史真相。,(,3,)口述史料,:,通过人类口耳相传或当事人口述留下的史料。,如神话传说、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该类史料由当事人述说亲身经历、可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但受到当事人的记忆、知识水平、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叁,史料研读,叁,3、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分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叁,史料研读,叁,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考古发掘,原始文献,研究专著,口述亲历,文艺作品记录,4、,其他史料分类:,(,1)“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正史根据著作人的不同,有的往往带有国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绪夹杂在里面。当时或者后代往往曲笔或忌讳一些政治与秘闻,不敢如实记载,故对待正史有必要,参,看如别史、杂史加以认证,否则难免以管窥豹,不得其真。野史或可表达个人意志,功过论述可能不客观,故而一定要进行逻辑论证。,(,2),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叁,史料研读,叁,1,、,史料的运用,:,史料的真实性,:一般而言,一手史料的,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正史的可信度高于野史。,史料辨伪:,史料在使用前要先,考证,其真实性,剔除其中的虚假成分;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文物等,相互印证、验证考核,。,叁,史料研读,叁,(,二,),史料研读,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2,、,史料的,选择,叁,史料研读,叁,(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如唯物史观(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例(,2021,广东卷,3,题,),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真题演练,练,D,史料的可信度与史料的客观性有关,史料的客观性越强,史料的可信度就越高,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