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 高三语文(答案) 【答案】1. A 2. C 3. B 4. 突出“中国紫的发明在“颜料合成”实践上具有典型性,彰显古代中国在工艺和化学方面的非凡功绩。突出“中国紫是中国独有的色料,激发中国读者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5. 表明人类最初使用的颜料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这一事实。 凸显由天然矿物制成颜料具有色泽明亮、不易褪色的特点。 暗含着由天然矿物加工而成的颜料与泥土在物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颜料发明史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强调了颜料在艺术史中的重要性,并详细描述了中西方早期颜料合成的实践。材料二则是鲍尔为中文版所写的序言,补充了中国颜料发明的独特故事,特别是汉紫的发现和意义。两篇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颜料发明的异同,展示了颜料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读者对颜料历史的理解。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朱砂自发现以来由此朱砂成为红色之王,同时红色也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错,材料一说“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有“到了中世纪”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限制。 C.“近些年考古学家先后在中国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秦兵马俑上,发现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紫色颜料”错,材料一原文“近些年考古学家在中国的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上发现与埃及蓝类似的汉紫,这种紫色颜料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没有选项“先后”之说,而且是“还未发现不是“不存在”。 D.“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配比错,材料二第四段“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们还发现,在制作这种蓝色色料时,可以把颜色调成紫色,两者化学成分相同,只是配比有别”,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弥补了原著没有更多谈论西方以外的艺术的遗憾错,材料二第六段“一直让我引以为憾的是,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也许未来某天,我会决心一试。在中国,颜料的发明有着迥异的故事”,可见是说“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选项内容指向颜色的意义、颜色的创新使用及对使用效果的评价,这与颜料发明无关。 ACD内容均与颜料有关,与颜色无关。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是书评,评论是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一书,主要针对原著里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实践进行介绍、评论。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色料,中国紫制备条件苛刻,其发明无疑在“颜料合成实践上具有典型性;另外,中国紫是工业社会以前三种人造蓝紫色之一,详细介绍这种中国独有的色料,对阅读此书评的读者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进而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材料二是自序,作者指出,制作中国紫“这项创新很难得”,中国紫成为具有“金属金属键的合成物质,这对现代化学家来说极为重要,作者还引用了苏黎世大学海因茨教授对中国紫发明的高度评价,这些内容与材料一所说明的中国紫的世界地位(工业社会以前三种人造蓝紫色之一)是相互照应的,从这点来看,详细介绍有关“中国紫”的内容,能够起到突出古代中国在工艺和化学方面功绩非凡的目的;另外,这篇自序是作者为其著作翻译成中文版本而写的,其阅读群体主要是中国读者,因此较为详细介绍中国紫,与材料一同样有助于激发中国读者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题目的含义的能力。 “明亮的泥土这一书名中的“泥土”,指的是“人类最初使用的颜色,大都是以天然矿物为主。 “明亮的泥土”这一书名中的“明亮则是因为天然矿物在“磨得越细”之后,“用黏合剂搅拌后进行涂色”,“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就越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色泽”,所以书名用了“明亮一词,含有突显由天然矿物制成的颜料具有色泽明亮、不易褪色的特点之意。 “明亮的泥土”指的是由天然矿物制成的颜料,说颜料是泥土,突出二者在物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答案】6. C 7. D 8. 对生命流逝的感伤,听到要为爷爷做棺材,替爷爷担心,为生命的衰亡而感伤;对生命不凡的骄傲,从连长叔叔和爷爷口中了解到爷爷丰厚的一生,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对生命延续的理解,通过爷爷的话语,感悟到生命也是昂扬而充满希望的,理解了生命的延续。 9. 叙述视角:采用儿童视角,用女孩的天真烂漫和独特的想象力淡化了死亡的悲剧色彩;人物形象:用老人丰盈的生命历程,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达观和安然(或:通过女孩从担心恐惧到平静坦然的心理变化,衬托了老人达观的生死观);表现手法:把老人比作太阳,老人就如落下又升起的太阳,肉体死亡但精神传承;语言特色:用诗意、温情、激昂的语言,冲淡了死亡带来沉重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因为老人认为只有厚棺材才配得上自己辉煌的一生错误,“薄板子盛不下爷爷”,是为了衬托老人“成熟而饱满的生命质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按照时间的推移进行叙述”错误。小说并非完全按照自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中间有插叙,如:木料从林场拉回来、老兵们安葬老连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感悟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情节,理解爷爷各阶段生命状态的相关情节,联系女孩的反应,分析其感悟和理解。 看到爷爷做棺材,女孩说“爷爷你很健康呀”,并且“眼睛湿了”对,这是对生命流逝感伤,听到要为爷爷做棺材,替爷爷担心,为生命的衰亡而感伤; 连长叔叔说“当年咱们的万吨巨轮就是这样下水的那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船,是咱中国人的骄傲”,爷爷就是这“骄傲的促成者,爷爷自己也说过“爷爷打过仗,爷爷在战场上就跟狮子一样;爷爷也能种地,爷爷种的庄稼个个都是好样的”,爷爷干什么都是好样的,爷爷爷爷丰厚的一生让女孩感到骄傲,她说“我爷爷就是连里的骄傲; 女孩原本对死亡感到害怕,爷爷说“活得越有意思,死亡才会有意思”“老人相信他还会升起来。别人不信,女孩绝对信”,通过爷爷的话语,女孩感悟到生命也是昂扬而充满希望的,理解了生命的延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叙述视角:小说从女孩的视角出发来写死亡,写女孩开始对于棺材、死亡感到不解、害怕,但通过爷爷的话,女孩对死亡有了独特的认知,“老人相信他还会升起来。别人不信,女孩绝对信”,结尾女孩画太阳,“太阳发芽是儿童浪漫的想象。总之,小说采用儿童视角,用女孩的天真烂漫和独特的想象力淡化了死亡的悲剧色彩; 人物形象:老人曾经是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个兵,他们连队在新疆开垦,包括连长在内的很多老兵都留在了那里,变成了丰厚的土壤,而他们建设的万吨巨轮也是中国的骄傲;后来老人留在新疆,退伍后种庄稼,也是一把好手。丰富的人生经历让老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认识,他认为“活得越有意思,死亡才会有意思”,他相信生命的延续,并以此影响了女孩的生死观。总之,小说用老人丰盈的生命历程,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达观和安然(或:通过女孩从担心恐惧到平静坦然的心理变化,衬托了老人达观的生死观); 表现手法:小说结尾,女孩画太阳,“一头大一头小,大的那头沉下去了,地面露出一点点金黄,太阳好像在发芽”,大的那头是老人,小的这头是女孩,老人快要沉下去了,但女孩开始成长。把老人比作太阳,老人就如落下又升起的太阳,肉体死亡但精神传承; 语言特色:用诗意、温情、激昂的语言,冲淡了死亡带来沉重感。如“酥软的梨子一点一点融入泥土,跟积雪消融一样。太阳也是酥软的”,充满了诗意;“活得越有意思,死亡才会有意思”,情感积极昂扬。 10. CEG 【解析】句意:假如现在让一个不怕死的盗贼潜伏在荒郊野外,派一千个人去追捕他,那些追捕的人没有不瞻前顾后,警惕畏惧的,为什么呢? 11. B 【解析】A,正确。动词,乐于,乐意/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句意:而百姓乐于听从。/以鱼和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B,错误。意思不同。勉励,激励/猛烈。句意:对没有功劳的人也要勉励他们。/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C,正确。都是“的”。句意:如今臣用这五万人的军队。/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D,正确。句意:很少有人能获得成功。/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很少。 12.A 【解析】“完全否定说法错误,从材料一“严明之事,非所恃也”“君举有功而进之飨,无功而厉之等内容可知,吴起并没有完全否定“赏罚严明”,而是更强调奖赏激励的作用。 (1)宴会结束出来后,又在朝堂门外分发赏赐给有功之人的父母、妻子与儿女,也按照功劳大小而有所差别。 (2)军队的胜败,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用一件事来推论。 【解析】(1)“飨”,宴会;“毕”,结束;“班赐”,颁赐,分赏;“妻子”,妻子儿女;“差数”,差别。(2)“情状”,情况;“万殊”,千差万别;“以”,用;“推”,推论。 14.相同点:吴起和李靖都强调对待“赏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 不同点:吴起更强调奖赏激励的作用与价值,要让全国军民都知道建功立业的光荣;李靖则认为先要关心爱护士兵,然后才可用严刑来约束、管理军队。 【解析】相同点:由材料一“君举有功而进之飨,无功而厉之和材料二“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可知,吴起和李靖都强调对待“赏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点:由材料一“于是武侯设坐庙庭,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次功坐中行无功坐后行”可知:吴起更强调奖赏激励的作用与价值,要让全国军民都知道建功立业的光荣。由材料二“此言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可知,李靖则认为先要关心爱护士兵,然后才可用严刑来约束、管理军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魏武侯问:“赏罚严明,就足够用来战胜敌人吗?” 吴起回答说:“赏罚严明一事,不是战胜敌人所依靠的。发号施令,而百姓乐于听从;兴师动众,而百姓乐于参战;两军交战,而百姓甘愿效死。这三方面,才是君主所应依靠的。 魏武侯问:“怎样才能做到呢?” 吴起答道:“君王选出有功之人并将其召来设宴款待,对没有功劳的人也要勉励他们。 于是魏武候在朝廷设席,分为三排座位宴请士大夫。功劳最大的坐在前排,席上摆有宝器和猪、牛、羊等美味;功劳次一等的坐在中排,席上佳肴、宝器则有所差别和减少;没有功势的人坐在后排,只有佳肴而没有宝器。宴会结束出来后,又在朝堂门外分发赏赐给有功之人的父母、妻子与儿女,也按照功劳大小而有所差别,只有无功之人的家属得不到赏赐。对于为国捐躯者的家庭,每年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 这样做了三年之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