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答案】 1. D 2. C 3. C 4. B 5. B 6. A 7. A 8.(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2)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9. (1)吴院士,您好!我是附中报记者。请您谈谈对“自强不息的内涵的理解。 (2)(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医学研究)除了坚定和坚守之外,还需要哪些精神?3.践行医者使命,自强不息 10.元末明初 施耐庵 智多星吴用 花和尚鲁智深 11.(1)雾气弥漫(2)哪能(3)同“只”,只是 (4)才 12.(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 13.【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简练单纯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由远及近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 14.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流露出作者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人的冷淡厌恶,表现了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15. 用井水调药,治民病疾;赈灾放粮,救民水火;统兵戍边,大败敌寇;主持新政,推行革新。 16. “这一声长叹是范仲淹对历代先贤的经历和自己一生政治阅历的总结,也是他辛苦实践,勇于实现政治抱负的表现,给后世仁人志士树立了榜样。 17.以衡王刻“寿”字的目的和下场反衬范仲淹的事迹和精神,通过对比突出范仲淹的永恒,说明只有像范仲淹这样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人,其生命和精神才能永恒。 18.内容上,“新嫩绿”“春光象征范仲淹精神的永驻。结构上,与开头写景互相呼应,以作者的想象,收束全文,更显含蓄隽永。 19.正直清高、与世无争、贞洁之士;文雅、洁白、廉洁、简朴、诚信;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 20.采用了时间顺序,先后列举了“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这样的词语,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21.主要说明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 22. 那些灿烂的变化 晚上,我正在家上网,突然停电了,点了蜡烛,微弱的灯光下我仍然感到害怕。看我的样子,妈妈抱着我对我说:“宝贝,不用怕,这样的亮光可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不禁想让爸爸妈妈说说他们小时候的生活。 小时候,爸爸妈妈家里没有电灯,就只好点煤油灯。“煤油灯是什么呀?比电灯更亮吗?我问道。听我这么一问,爸爸好妈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说:“傻孩子,煤油灯怎么能和电灯比呢,它只有一点微弱的光,它的光和蜡烛的光差不多,只能照亮灯周围几米远地方。”爸爸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我就是小时候,在煤油灯下看书,看得眼睛近视了。啊!我还以为爸爸的眼睛近视是看电视看得呢。”“我们小时候哪里有电视看呀,只要听说哪个村子有电影看,就是走上一二个小时也要去看的。后来家里通了电,装上了电灯,再后来家里买了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电视节目只有一、二个,电视台晚上播放几个小时,不像现在电视有上百个台,电视节目全天播放。 我边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的事,顺手拿起一块零食吃。爸爸看了看我,继续说道:“我们上学是在改革开放不久,家里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零食可不敢想。那像你现在有这个零食,那个零食,弄得你饭都不好好吃。小时候手里有块你现在不吃的糖饼,心里就乐开了花。”爸爸的一番话 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爷行奶奶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好奇心驱使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听完了他们的话,放下电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爷爷奶奶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主食就是糠饼,而且经常吃不饱,鱼和肉只能在过年时吃一点,更谈不上吃什么零食了。晚上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灯光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而且为省油,天一黑就睡觉。 听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生活的经历,我觉得我的生活变化实在太大了,现在的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解析】 14. 1.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和词语的字形的辨析的能力。“纤维的“纤”读作“xin;“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倔强的“倔”读作“ju。故选D。 2.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由语境可知,a处用“自出心裁”;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由语境可知,b处用“络绎不绝;映衬:映照;衬托。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由语境可知,c处用“映衬”;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皆可称之为雕刻。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由语境可知,d处用“镌刻。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有语病,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之旅”。B.有语病,“只有使用不当,改为“只要”。D.有语病,成分残缺,去掉“让。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第句“2月14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是总起句,排第一位;第句“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紧承第句,排第二位;第句“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枞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紧随第句,排第三位;第句“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紧承第句,排第四位;第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排第五位。所以排列顺序为:。 5. ACD.正确。 B.有误,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6.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子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 【解答】 本题A项中“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应用句号。 故选A。 7. A.使用正确,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 B.使用有误,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成语不能用于男生。 C.使用有误,天伦之乐:指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的欢乐。该成语不能用于老师和学生。 D.使用有误,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不能用于自然之景。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14.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吴院士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自强不息和自强不息的意义来展开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应是针对堆自强不息的内涵是怎么样理解的来提问。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吴院士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围绕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展开的,所以第二个问题应是围绕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应具备哪些精神拟写。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原文“80多岁的他依然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地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得出上联;“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得出下联,如:救死扶伤践行医者使命。 15.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冰花一片弥漫。沆砀:雾气弥漫; (2)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焉得:哪能; (3)句意:只看见船篙相撞。止:同“只”,只是。 (4)句意:客人刚刚散去。方:才。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余:我。强饮:尽情喝。白:指酒杯。别:道别。 (2)如:像,好像。去:离开。 3.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意思是: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联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多日的雪后,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全是白皑皑的,巧妙运用“痕点”“芥粒”等量词,表现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使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展现雪后风景,将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体现天地的宏大、浩渺,不加任何渲染的描写了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 4.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分析。 从甲文中的“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观雪,作者痴的是湖心亭的雪;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处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故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来观雪的人极少,只有两人,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乙】首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连下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辨。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坏了西湖月夜的静谧气氛。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侧面烘托出作者对熙熙攘攘的社会的厌恶;“少刻兴尽”,狂热的兴头维持不了多久,官老爷们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离去。船上的人也纷纷上轿,轿夫还以城门将闭来催促人们上岸,岸上的人也争先逐队进城,写出作者对人们的变化无常的厌恶;直到“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醴面三句,作者则写出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根据结尾“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可知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表现了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参考译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