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手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其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 春官 大师郑玄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 (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 材料二: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 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 (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兴有各种解释,有广义的、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引申的解释;也有就作者或读者方面的说法,可从不同角度分析。 B因为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情况比较复杂。 C叶嘉莹引用相见欢是为了解说“兴的概念,而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则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 D唐诗在黄金时代之后已不太可能被超越,继续模仿唐诗的创作者没有出路,而另辟蹊径开创出的更为通俗的词反而超越了唐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嘉莹认为,词虽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词,但天生就有“比”“兴特质,作者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不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 B叶嘉莹认为比兴是写诗的两种手法,即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由心及物,“比则是由物及心。 C叶嘉莹认为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并不可信,但引出了“比兴”的“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喻的解释。 D蒋勋认为,李煜经历了亡国之痛,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生命体验,爆发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浪淘沙这些后期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分)( ) A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运用文中叶嘉莹先生的“比兴寄托理论赏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力克与马 吴溪君 秋日的阳光散发着阵阵暖意,挤过枝叶,漫过夯土围墙,洒在空旷的大院里。院子里弥漫着牛羊粪的味道。门前的一排白杨树整齐地排列着,不时有成熟的叶子掉落下来。 摩托车倚在窗户边,擦得铮亮,把手飘带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一架车斗散发着机油味。几只旧轮胎摞在树底下,橡胶味很浓。 赛力克从院子里牵出一匹马,拴在院外的一个临时拴马桩上。又从储物间里抱出了马鞍子。也许是有些时日没用了,赛力克用羊绒布仔细地擦洗着灰尘。 马鞍子看上去有些年份了,有一种包浆的质地,带着明显的沉重感。赛力克反复摆弄着马鞍子,大概是要在马背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接下来的操作像一个匠人,各种粗细不一的皮带、皮筋、穿孔、扣子、销子等在他的手上像编织工艺品一样,仔细地穿梭、折转、拉紧、捆绑,费了不少功夫,其间还反复了多次,直到披挂完成,赛力克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赛力克像是一个即将出征的骑士,欣赏着他的马。他跨上马,勒住缰绳在原地转了一个圈,双脚轻轻夹了一下马肚子,缓缓走向村子的巷道。 走出村口,青纱帐一望无垠。阳光斜穿过枝叶,光线中漂浮着细细的浮尘,一群牛羊刚刚通过。远处的东天山向两边延伸,黛青色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平顶山广阔的倾斜面上映着淡淡的明黄色的主色调。应该是旱田的小麦、燕麦、荞麦,不久就会被收割,留下的麦茬依然是黄色的。高耸的山峰呈现着藏青色,小斧劈般的皴染。山顶上有积雪,是入秋的初雪,不是很厚重,是那种清浅的抹顶。田野里的玉米、油葵、甜菜、打瓜渐渐成熟,高高低低,青黄相接,画面十分广阔。 赛力克骑着马,时而策马前行,时而闲庭信步,巡视着他的庄稼地。时间在静静地流淌,整个田野仿佛就他一个人。他的世界只有天空、流云、庄稼、草地、飞禽、马。 村子里很多家庭亦耕亦牧,不管是放牧还是干农活,绝大部分人都驾驶着各种车辆,快捷、方便,尤其是年轻人。赛力克通常也是骑着摩托车去地里干活。但今天则是特意骑马。农事浇水都是分配好时间段的,即使是三更半夜也要守在田间,将水妥妥浇入地里,心里就踏实了。赛力克围绕着几百亩的条田转圈,会不时下马查看一下滴灌带是否跑水,有无霉叶斑病,有无踩踏的痕迹。 正午的阳光斜照下来,浓烈的秋燥弥漫在田野上,漂浮的植物尘埃钻进鼻孔,让人直打喷嚏,附着在皮肤上,蜇得人奇痒。一种类似于“走鹃的灰鸟跳跃于田地间,是那种滑翔式的,发出尖细的叫声,给燥热的午间田野带来一些生机。 赛力克下马躺在树荫下的田埂上,闭着眼,仿佛睡着了。 山坳的松林里,一匹健硕的栗色马在少年的驾驭下,昂首阔步,向着一个山脊攀爬而上。那么奋力踏蹄,肌肉抖动,鬃毛飘逸,长长的一声嘶鸣,马与少年就已经站在了高处的山脊上。那是一幅马与少年的坚毅影像,像一个骑士在瞭望着,这种影像分明烙上了远去的号角、古道的烟云,也承袭着阿肯弹唱、刺绣、叼羊、猎鹰等传统游牧文化的时光印记。须臾,少年纵马冲下山脊,向着河谷策马飞奔。清浅的河水被马蹄趟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如碎银般地飞溅。 冲出河谷丛林,少年来到广阔的草原上。碧草如茵,天空如洗,没有一丝风。少年立马平视,凝神静气,开始缓缓前行,整个草原向他张开怀抱。不久,马儿慢慢亢奋起来,血脉偾张,经络通衢,由碎步转小跑,加速、腾空、飞奔。马上的少年身姿变得轻盈,如翱翔的雄鹰,如雨燕的身影。身子整个离开了马鞍,匍匐在马头上,马镫子向后用力支撑着,马载着主人如旋风般地狂奔。 铿锵的马蹄声在草原上空久久地回荡着,终是打破了时空的沉寂和远古的遗梦,夕阳将草原染成了古铜色,渐渐归于平静。 赛力克猛地打了一个喷嚏,少年的影像回到了他的脑海中。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他的马鞭子。还好,马鞭子在手腕上挂着。 水浇完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空气转凉,赛力克骑着马绕着田地又转了一圈。在一个开阔处,赛力克一抖缰绳,策马扬鞭,在夕照下奔驰起来。马蹄声敲击在砾石的路面上,发出清脆而有力的声响。扬起的尘土一溜烟飘散开,路边不时惊起归巢的野鸽子、布谷鸟、沙雀。 赛力克尽情地奔跑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也许是受了地形的限制和地势的影响,终究不能像广阔的草原,一览无余,纵横驰骋将马的威猛、奔放、力量发挥到极致,但也足以让赛力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