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唐山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1考试 高三语文学科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 D 2. D 3. C 4. 材料一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中“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强调“道”内容与形式统一。(材料一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中“道“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以及其在时空视域下的美学表现。) 材料二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强调要注重自身学科特征。 5. (1)“万里一词从空间维度上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深远的空间意境。同时,“悲秋”一词则引入了时间维度,暗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特有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2)“百年多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时间上的经历,这里的“百年”并非实指,而是指诗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与“多病相结合,则更凸显了诗人身体状况的虚弱和生命状态的脆弱。 【解析】【导语】这篇现代文深刻探讨了中国美学的“道”与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以及时空维度的探讨,揭示了中国美学的丰富内涵和学理特征。同时强调研究美学应有明确的学科界限,避免泛化,保持严谨与客观。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撰写美学思想史是为其提供范式错,原文是“美学思想史研究”“需要有一个规范”,并非撰写美学思想史是为审美实践提供范式。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中国美学将形式看作内容的附庸和工具”错,曲解文意。原文是“似乎也不能反过来将形式直接看作内容的附庸或工具。 B.“所以作者把其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错,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作者将“道(“所道”,如情、志、意等)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以后,需要读者调动感性经验、理性思考加以体悟和甄辨,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C.“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美学的内部规律错误,原文是“我们可以运用文史哲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不是“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是“我们对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要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既不要守旧,也不要泛化”。 A.虽然提到了形式美的价值,但并未直接关联到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学科意识和界限问题,因此不符合作为论据的要求。 B.强调没有绝对完善的美,同样没有直接关联到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学科意识和界限问题,也不适合作为论据。 C.“只有文化面没有审美的审美文化研究泛化了美学学科的界限,选项是从反面进行的论证。 D.强调文化流动和全球化会使文化混合,与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学科意识和界限问题无直接关联,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中国古代的道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不仅涉及宇宙、自然、人生、情志等内容 ,同时还指达到并实现这些目的性内容的路径、方法、手段、技巧等”先介绍了“道的内涵;接着,“道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单就技艺本身的方法、路径而言,有技内之道,而艺术家的学养胸次、人格风姿、性情德操等则属于技外之道”,阐述了“道的表现形式。最后,总结性指出,“因此,道既是内容,也是形式,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二三四段具体阐释了时空维度下的内容与形式。由此,可总结出,材料一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中“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强调“道”内容与形式统一。(材料一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中“道“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以及其在时空视域下的美学表现。) 材料二第一段总说了“中国美学思想史有自身的品格和气质。我们对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要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既不要守旧,也不要泛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对美学学科的理解,要重视学科本身的特征。接着探讨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多种研究方法,如“适度地借鉴哲学史、文论史和艺术理论史的研究是必要的”“运用文史哲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美学思想史研究可以突破已有的模式和规范做多元的尝试,但还是需要有一个规范”“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研究中,概念、范畴和命题很重要,我们要重视概念、范畴和命题的演变史等。由此,可总结出,材料二侧重于探讨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强调要注重自身学科特征。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1)空间维度:“万里”这一词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这里“万里不仅是距离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无法归家的无奈之情的体现。在古代交通不便的背景下,“万里”代表了诗人与家乡之间的巨大隔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颠沛流离的社会现实。这种空间上的疏离感,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那跨越时空的孤独与寂寞。 (2)时间维度:“悲秋一词引入了时间的概念,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与哀愁、离别联系在一起,它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岁月的无情流逝。“百年多病”中的“百年并不是确切的年龄,而是泛指人的一生,这里用以强调诗人经历了漫长的人生旅途,期间饱受疾病折磨。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深刻反思。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显得如此短暂而脆弱,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 C 7. B 8. 花婶“冒出”的话跟眼前突然出现的“小山丘”,都给人以突兀感; 花婶“不时”说出的话跟“这里凸出来一座,那里又冒出来一座的小山丘,都给人以不确定性和跳跃性; 花婶的话“故意说一截留一截”跟“一座一座的小山丘,都给人以不连贯、不顺畅感。 9. 饱含希望:金橘成熟之际正是家人团聚之机,花婶在树叔去世后通过精心照看橘子树和等待女儿小秋回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切希望。 寄寓母爱:花婶为避免橘子受冻而替其套上一家三口的袜子,金橘因此更加灿烂,散发着母爱的光辉。 凝聚亲情:承载着小秋一家三口精神力量的橘子树由树叔栽种、花婶呵护、小秋采果,包裹着橘子的三人五彩袜在树上亲密团聚,洋溢着亲情的温馨。 【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花婶对橘子树的细心照料和对已故丈夫树叔的怀念,展现了一个孤独老人的内心世界。花婶的自说自话和对橘子树的关爱,反映了她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女儿小秋的思念。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刻画了花婶的孤独与坚强,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标题“金橘灿烂”不仅象征着橘子的丰收,更隐喻了花婶心中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期盼。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强调了花婶想让女儿回家而又不想让女儿回家的心理纠结错误。从原文内容来看,花婶说“小秋忙,忙啊”,主要是因为她体谅女儿工作忙,不想给女儿添麻烦。同时,她非常思念女儿,渴望女儿回家,但又因为知道女儿忙而压抑着自己的思念,并不是想让女儿回家又不想让女儿回家的心理纠结。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突显了树叔缜密的做事风格,也体现出他想女儿时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理解偏颇,强调的是树叔对橘子的珍视,体现的是他对小秋深沉的爱。故选B。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中花婶的话常常是突然冒出来的,没有明显的预兆,就如同小山丘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给人以突兀之感。比如花婶坐在床边同树叔聊天时,话语常常是随性而发,“今年的橘子会有前年结得多吗?前年你一个一个数过,三百五十六个吧?咱想留给小秋回来采摘,小秋都两年没回福村了。”这些话的出现比较突然,如同小山丘的出现一样让人感到意外。 花婶的话“不时冒出来”,没有固定的规律和逻辑顺序,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就像小山丘这里凸出来一座,那里又冒出来一座,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跳跃性。例如花婶一会儿回忆橘子树的过去,一会儿又和树叔说话,话语之间的转换比较随意,没有连贯性。 花婶“故意将话说一截留一截”,让人感觉话语不完整、不顺畅,就像一座一座不连贯的小山丘。比如花婶和树叔聊天时,可能会突然停下,留下悬念,让读者感受到话语的不连贯,如同小山丘的分布一样没有整体的连贯性。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在文中,金橘成熟之际象征着家人团聚的时机。花婶在树叔去世后,精心照看橘子树,一直盼着女儿小秋回家。橘子树的存在和金橘的成熟给了花婶生活的希望。例如“春天的时候,花婶看着橘子树的叶片之间冒出一朵朵米白色的小花,她盼呀盼呀,一直盼到橘子金灿灿地挂满枝头。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小秋也该回家了。这里体现了花婶对生活的热切希望,金橘的灿烂代表着她对家庭团聚的期盼。 花婶为了避免橘子受冻,替橘子套上一家三口的袜子。金橘在袜子的保护下,更加灿烂,这其中散发着母爱的光辉。“当小秋透过镂空的院门,她定定地凝视着她所熟悉的橘子树,那碧绿的叶片之间,飘荡着无数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袜子,那一双双袜子像在寒风中鼓动着的手掌,它们向小秋、向天一发出执著而热烈的召唤。”这些袜子代表着花婶对家人的爱,尤其是对女儿小秋的母爱,金橘因此更加灿烂。 橘子树承载着小秋一家三口的精神力量。由树叔栽种,花婶呵护,小秋采果,一家人与橘子树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包裹着橘子的三人五彩袜在树上亲密团聚,洋溢着亲情的温馨。“那些袜子有父亲树叔的黑灰色袜子,有母亲花婶的蓝白色袜子,还有自己小时候五彩的袜子,一家三口的袜子以一种很亲密的姿势,团聚在橘子树上。这里的橘子树和袜子象征着一家人的亲情,金橘的灿烂凝聚着这份浓浓的亲情。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10.C F G 11.B(“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是讲求的意思) 12.A(“没有缺点”不正确,管仲有不节俭的缺点) 13.(1)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非,不是;状语后置;所由起,缘由起因,每处1分,句意1分) (2)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固:本来;判断句;顾:但是,只是;每处1分,句意1分) 14.相同点: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 不同点: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靠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匡正天下,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被异族统治)。难道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有人说,管仲俭约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业,对于公事却不管,怎么谈得上俭约呢? 材料二: 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