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景德镇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写文章不同于记日记。记日记是自我交际,只要记事清楚、他日可复读即可。写文章是社会交流,心中首要是读者,使读者爱读,读后有所获;甚至存而再读,或推荐他人;甚至传诵于世,成为范文。 文章贵有新意,或告诉人新事情,或陈述新观念。陈词滥调、空话套话、没有信息量的文章,不过是作者徒费笔墨,读者浪费时光。此类文章泛滥,读者便失去阅读兴趣。硬让人读,则一翻而过,入目不入心,读文章成了应付差事。 文章贵新亦贵真。事情应是真实的,情感应是真实的,观念应是自己相信的。“真是诚信的社会伦理在作者和读者关系上的体现,也是语言合作原则对语言交际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爆炸般涌来,或真或假,或实或虚;信息源或亲身经历,或道听网说;甚至还有网络舆论碾压、语言暴力之类的问题。因而,分辨信息真实性,传播真实信息,尤为重要。说实话,说真话,已不仅是伦理问题,而且是分辨真假能力问题,有时候甚至还成为有无胆量、有无脊梁的人格问题。 作者与读者是朋友关系。文章观点要读者接受,应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以声夺人,以势压人,援引古今名言以助声威,使用大量排比句式以助声势,而是要揭示社会发展的真问题,关注人民大众的心头事,以事实之力、逻辑之力来吸引读者,以同理心、赤诚心来感动读者,以智慧之光、思想之光来引领读者。 简明是好文章的一种标志,也是好文风的一种表现。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是作者没想清楚,就是故意不让人弄清楚。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成为常态。如此境况,更需要把事理想清楚,用简洁的话语说透彻。陈言务去,套话务除。近读增补修订后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再次被毛主席简明朴实的文风所打动,不管是批示、讲话、文稿还是代拟的会议通知,都简洁明了,没有套话空话。这不仅表现出毛主席驾驭文字的娴熟能力,更显现他对事情对世界的把控能力。 当然,好文章亦须有情趣。作者的阅历、性格、爱好、志趣千差万别,写作的风格千姿百态,但朴实也好,华美也好,文章皆须有情趣。情趣是审美的追求,是语言的艺术,是文化的修养,是对阅读心理的谙熟了解,也是作者自己情趣的投射。优秀作者,都是有情趣的人。 (光明日报改进文风大家谈李宇明用聊天的语气写文章) 材料二 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他的文笔朴实简约,逻辑清晰,这些优点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曾巩有一篇名作叫作越州赵公救灾记。北宋熙宁八年夏天,越州遭遇严重旱灾,一位叫赵抃的当地官员尽力施救,取得成功,于是曾巩写了这篇文章来纪念他的事迹。 此文与传统歌功颂德的同类文章截然不同,曾巩没有渲染旱灾有多惨痛,也不夸耀赵抃多么英明神武,开篇即记录了赵抃发向各地基层的七个问题: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曾巩开篇直接抛出这七个问题,涵盖了七个最关键的领域,一句废话没有,让一位务实官员的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他没花一点力气在抒情上,直接讲起赵抃的救灾措施: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又做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这些文字初读枯燥,絮絮叨叨都在讲一些赈灾的政策与规则。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从越州百姓的角度去看,会发现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的救灾工作手册。男女的赈济粮要分开领取,以避免拥挤事故;政府要为欠户作保缓催贷款等,事无巨细,一一开列。 曾巩深知基层民情,知道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长篇累牍的赞颂,而是沉甸甸的数字和政策。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从来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让天下人看到越州救灾的具体举措,可以推广到各地,让更多人受益。所以曾巩在文章结尾发出感慨:“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对于赵抃的功绩,曾巩只淡淡说了一句“皆公力也”,非常简单。 整篇文章,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缭乱炫技,却散发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务实气质。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考验的都是语文功底。职场对文字的需求往往不是文采,而是通畅简洁、逻辑严密。多读读曾巩的文章,即便学不到他的境界,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至少能做到文从字顺,受用无穷。 朱熹曾说:“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我心有戚戚焉。 (光明日报改进文风大家谈马伯庸曾巩可以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文章不同于写日记,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精心构思和表达。 B曾巩的写作风格朴实无华、逻辑清晰,写文章不用华丽辞藻,也毫无渲染抒情。 C简明表达,不仅是去除冗余和重复,也是深思熟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D好文章总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人智慧和力量,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有新意能激发阅读兴趣,让人们了解新事物、新观念,产生新思考,获得新启示。 B写真事、说实话,是支撑文章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基础,有时还是照见人格的一面镜子。 C作者认为向曾巩学习,有助于职场中人筑牢文字功底,至少能够规范表达,终生受益。 D材料最后引朱熹的话,表达了对曾巩的才华不被世人了解,最终遭到埋没的痛惜之情。 3下列文句风格特征最接近材料二所述曾巩文风的一项是( )(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D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材料指出:“好文章亦须有情趣。”情趣有什么作用?请简述。(4分) 5张岱年教授强调“修辞立其诚”,要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写文章时应如何坚守这一原则。(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年战士杨军的年轻的妻子钱阿菊,坐在村外山脚根的小溪边,洗着杨军的和她自己的衣裳,春风吹动她的衣襟和垂在颊上的头发,春阳沐浴着她的青春的脸,她的影子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溪水里,洁净的、柔和的而又健壮的身姿、面貌,在这个自然景色的画图里,显得分外俊美。她手里搓揉着衣裳,水花飞溅,嘴里哼唱着她的家乡的江南山歌: 河东阿郎忙采菱哟,河西阿妹妹洗头巾。头巾抛到河东沿,阿郎给我一把菱哟! 头巾包着一把菱哟,菱里包的阿妹的心。阿妹妹的心比菱甜哟!阿郎的情比水深哟! 杨军仿佛听到了歌声,轻脚细步地向溪边走来。待他走近的时候,阿菊还在唱着。她听到脚步声,心一跳,截断了歌声,猛一抬头,见是杨军。 她收拾了洗好的衣裳,顺便擦了擦脸,理顺了头发,坐到杨军的身边,把杨军拿来的布包解开来,问道: “做鞋子要这多布?” “做四双! “先做一双两双,以后,我两个月做一双,带给你,包你赤不了脚。” “跟阿本、阿鹞也做一双!他们晓得你来了。 “快点做!”杨军说。 阿菊知道他天天吵着要到前方去,心里本就有点不安,现在,买来了鞋布,催着快做,像是就要动身的样子,心就更是往下沉坠。她把鞋布卷叠起来,沉默了一阵,细长浓黑的眉毛迅捷地动弹一下,说: “来得及,半个月做一双,两个月一定做好四双鞋。 “要两个月!”杨军瞪着眼惊讶地说。 “手笨,有什么法子?阿菊含笑地说。 “跟我卖关子!不高兴做,拉倒!”杨军把鞋布拿回到自己手里,恼闷闷地说。 “要糊鞋骨子,要纳底,要做鞋帮,要一针一线地绱。靠的两只手,又不是用洋机!半个月一双,还算慢? “当我外行?老百姓做支前鞋子三天两双。” “我要就不做,要做就得样子好看,穿得舒服,牢靠,结实,经得住爬山过岭。阿菊想了一想,又抖动眉头,轻快流利地说。 杨军脱下脚上的一只鞋子,送到她的面前,说:“你看看!人家做得不好?” 阿菊瞧着鞋子,杨军补充着说:“是苏中老百姓慰劳的,碧了几百里,打了四五仗,你看底没有通,帮子没有坏,线没有绽。 “鞋子做得不算坏。三天两双,除非她是天工神手,我心钝手笨做不出来。” “两天一双,总做得起来吧? “什么时候动身?真的走啦?”阿菊在杨军的脚板上轻轻地拍了一掌,把鞋子套回到他的脚上,问道。 “说走就走!他从衣袋里摸出张华峰、秦守本的来信,接着说: “你看!一个班捉四百多,一个班捉五百多,一个连总共捉了一两千。真倒霉!这好的仗,没参加得上!” 阿菊看着信,低声地念着,杨军的头偎在她的肩膀,给她指认着她认不出的字。仿佛信上的什么东西刺激了她,看完了信,亮起嗓子来说:“你走吧!鞋子我赶工做就是!从杨军手里拿过鞋布来。 “我走了,你” 阿菊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子,不是乐于在别人怜悯之下过生活的人,他没有把替她担心的话明白地表露出来。 阿菊早就知道杨军要到前方去。莱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她看到杨军那种欢天喜地的情绪,和因为没有参加战斗,跺脚懊丧,怨这恨那的样子,她很同情他,乐于他很快就到前方去,她前几天就对杨军说过:“你从前参军,我赞成,你当了英雄,很多很多人都称赞你、喜爱你,我也有光彩,我还能拖你的后腿?我来找你,就是为的要你上前线报仇杀敌!她很爱惜杨军,不愿意杨军为了留恋她,在后方多留一天两日,落得人家说他给小媳妇拖住了后腿。她也爱惜自己,不愿意在杨军面前稍稍地表现出她有什么难处、痛苦、不安,影响到他的情绪,也不愿意给闲话人家说,承担拖丈夫尾巴的坏名声。但是,杨军负过伤,肩背上的疤痕,深刻地印在她的心眼里。杨军这两天只是催她缝呀洗的,今天又特地跑到五六里外的地方去赶集,买来了鞋料,叫她赶紧做鞋子,她的心又禁不住地慌乱起来,明亮的眸子便渐渐地模糊起来。 “我?你不要管!”她的话说得很响,但却抑制不住地带着颤声,眼里跟着渗出了泪水。 “有什么困难?在这里生活过得来?杨军轻声问道。 “有吃、有穿、有活做。过得来,没困难。”她说得很爽快。间隔了一下,她揩去眼泪,接着说: “不要担心我!好待多待几天,不好待少待几天。你走,我也走! “走?到哪里去?”杨军惊异地问道。 “回天目山去!我能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