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属于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尽管传说的构架通常是基于传统的母题或观念,因而具有程式化的倾向。但是,传说产生的年代比神话要晚的多,传说的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神圣的成分要少一些,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人类。传说的内容从性质上有一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如关于某一个民族的迁移、战争、胜利以及民族或部族英雄、首领和帝王将相的英雄业绩的传说;有一部分传说是纯粹世俗的,如当代城市传说关注的是城市生活中的凶杀、暴力、恐怖活动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危险社会现象。传说有时候又被称为“民间历史”,这主要是由于在人们的印象中,传说一直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传说。由于传说产生的年代比较接近人们的生活年代,传说中的人物又多为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发生的地点也是人们所熟悉的,因此,人们对传说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人们对神话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传说中虽然具有某些历史的因素,人们也倾向于认为传说是真实的,但是,传说并不是历史,因为无论是从结构方式还是从情节发展上,传说都具有一种程式化的倾向。与神话和故事相比,传说的地方色彩很浓,也就是说,传说是一种极易被地方化的民俗事项。神话和故事重在强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现实生活之间“陌生化”“距离化”,从而突出了事件的非现实性。而传说非常强调事件发生地点的“真实性”,尽量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一致,而且环境越一致,传说的可信度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吸引人,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传说的传播。传说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民俗事项。尽管传说也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叙述模式,但与民间故事永恒不变的情节发展结构模式相比,传说的叙述模式可以随时改变,以适应内容的变化和人们的不同的要求。神话和故事在叙述风格上基本一致,而传说却由于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风格的多变性。例如:宗教传说的目的在于传播、确立和巩固某种信仰,因而叙述风格神奇,引人遐想;而当代城市传说则重在警告和提醒,因而风格诡异,恐怖气氛浓郁。另外,在谈到民间故事与传说的差异时,迈克斯路蒂认为:民间故事主要描写的是英雄人物的追求和他们的传奇经历,而传说主要描写的是普通人的经历和遭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能动的,主动去追求,去发现,而传说中的主人公只是非常被动地接受和经历突然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故事中的事件都有前因后果,如主人公因善良和勇敢而得到神仙的帮助,而传说中的事件常常是瞬间就发生了,很少交代起因,听者也不关心起因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肩负重任,在某种神灵的指引下去面对一切,而传说中的人物都是凭自己的直觉本能地对事件做出反应。(节选自王娟编著民俗学概论,有删改)材料二: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有作解释的要求,大而日月星辰,小而一木一石,都希望懂得它的来历,这是好奇心的驱使,这是历史兴味的发展。但一般人在解释事物时和科学家不同,科学家要从旁静观,徐徐体察它的真实,一般人则只要在想象中觉得那种最美妙,最能满足自己和别人情感的,便是最好的解释。他们最美妙的想象是神,所以他们的事物解释就是他们的泛神论。他们在无数古人中只认得几个古人,所以他们所解释的事物的主人说来说去总是这几个。事物是最美妙的,人物是大家认识的,所以一种解释出来,便会给大众所乐道,成为世代相传的传说。从前的学者不明白这个情形,以为民间的传说是村语俚言,而学者所传的古籍中记着的古事则是典论雅记,至于各地志书里记的古迹也是真实的。从我们看来,这是强生分别,它们的不同除了已写出来和未写出来的一点以外再没有什么。我记得我对于古迹最早的怀疑,是吴王试剑石。这在虎丘山上已看见了,到虞山上又看见。我想,难道吴王铸了一把剑,从梅里(吴国之都)赶了六十里到虎丘试一下,再从虎丘赶了七十里到虞山试一下吗?因此我猜想,大约凡是一块石头而突然中断的,只要它在那时的吴国境界以内,便都可算作吴王试剑的成绩,刻上“试剑石”三字,算作定案。历史家是最煞风景的,他用了考证的方法来拆穿许多美丽的想象。文学家却很近人情,他会将许多美丽的故事渲染得更加美丽。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里归纳出许多故事的型式。例如说神力的迅速,便在一昼造好一座宝塔,一夜筑起一座泥城,说神鬼的怕鸡啼,就有许多可以成功而不得成功的工作。说堪舆术的灵验,就有许多科第仕宦和那地风水的种种关系出来。说人力可以克制神鬼,就有黑狗血、海棠油等等药方。这些传说,就为一般民众思想的反映,可以当作他们的思想史看。(节选自顾颉刚论地方传说,有删改)注民间故事多以“从前”开头,以“从此以后”结尾,且多为大团圆式喜剧结局;情节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三段式”情景结构,相同性质的事件重复三次;多表现“惩恶扬善”的程式化主题。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传说往往是基于传统母题或观念架构起来的,但其讲述者和听众往往都认为它像神话一样,是真实发生过的。B. 传说按内容可划分为两种:反映英雄业绩的传说,反映城市生活中凶杀、暴力等活动及相关危险社会现象的传说。C. 面对需要解释的事物,科学家通过静观体察其真实,一般人则通过想象进行最美妙、最能满足情感的解释。D. 学者往往认为古籍、地方志所记载的传说和民间传说区别很大;但除了是否被写出来,它们之间没有差别。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说产生的年代较接近人们生活的年代,并包含历史因素,故易被视作真实。B. 传说发生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越相似,就越能体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C. 宗教传说和当代城市传说的叙述风格不同,这与它们的叙述目的不同有关。D. 文学家对美丽的故事进行加工,历史学家却拆穿想象,消减了传说的价值。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 吴越王钱镠为制服水患频发的钱塘江,命令数百弓弩手张弓射潮,使潮水害怕而后退,故后来潮水到了杭州城边就变小了。B. 天帝看到人间有一青年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就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C. 民间有大量关于包拯清正廉明、铁面无私的断案传说,据研究,这些故事不少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部分是人们创作的。D. 民间传说李闯王本该坐江山十八年,但因为他入京后连续十八天吃了过年才能吃的饺子,所以只做了十八天皇帝。4. 两则材料都认为“传说并不是历史”,它们的依据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下面的内容被人们归类为“传说”,为什么?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关于飞来峰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杭州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算知有一座山峰将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见惯济公疯疯颠颠的状态,以为他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理会他。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答案】1. C 2. D 3. A 4. 材料一指出传说在结构方式和情节发展上都具有程式化倾向,从而判断传说不可能是历史;材料二以“吴王试剑石”为例分析,既然在吴国多处可见“试剑石”,它便不可能全是历史古迹,所以“吴王试剑石”的传说不等于历史。 5. 传说产生的年代比较接近人们生活的年代,济公的故事出现不会早于济公生活的南宋时期,年代较晚。传说中的人物多为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并强调事件发生地点的“真实性”,历史上确有“济公和尚”,“灵隐寺”“飞来峰”亦确有其地。传说并不同于民间故事相对固化的叙事模式,而是为适应民众需求随时改变。“济公救世”的情节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佛家慈悲情怀的推崇。传说中的事件往往无起因,主人公被动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解决问题依靠直觉。山峰飞来一事并无起因,济公解决问题亦未得神灵指引,他也是临时算知山峰即将飞来,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付这一意外。【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传说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历史的关系。材料一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传说的特征,指出其程式化、地方色彩浓厚、可塑性强等特点,并与神话、故事进行对比。材料二则从历史和文学的视角,探讨了传说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科学解释的区别,强调传说是大众想象和情感的产物。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多角度分析,揭示了传说作为民俗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但其讲述者和听众往往都认为它像神话一样,是真实发生过的”错误,原文是说传说“属于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尽管传说的构架通常是基于传统的母题或观念,因而具有程式化的倾向。但是,传说产生的年代比神话要晚的多,传说的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神圣的成分要少一些”,说明传说和神话有区别,讲述者和听众认为传说本身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并非像神话一样,该项混淆概念。 B.“传说按内容可划分为两种” 错误,原文提到传说内容从性质上有一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如关于民族迁移等英雄业绩的传说;有一部分是纯粹世俗的,如当代城市传说等,但这只是从性质上划分的部分类型,并非全部,不能简单说按内容就划分为这两种。 D.“除了是否被写出来,它们之间没有差别” 错误,原文说 “从前的学者不明白这个情形,以为民间的传说是村语俚言,而学者所传的古籍中记着的古事则是典论雅记,至于各地志书里记的古迹也是真实的。从我们看来,这是强生分别,它们的不同除了已写出来和未写出来的一点以外再没有什么”,这里是说学者的错误认识,实际上它们的不同不止这一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D.“文学家对美丽的故事进行加工,历史学家却拆穿想象,消减了传说的价值” 错误,原文只是说历史学家用考证方法拆穿想象,文学家渲染故事,但不能说历史学家就消减了传说的价值,传说本身有其作为民众思想反映等方面的价值,该项过度解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观点是人们对于事物有作解释的要求,一般人通过想象进行最美妙、最能满足情感的解释,且这种解释会成为世代相传的传说。A.解释“潮水到了杭州城边就变小了”这一现象,可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B.天帝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青年,更多是神话故事的常见情节,并非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现象的解释形成的传说。C.关于包拯的传说主要是体现其清正廉明等品质,并非是对某一事物现象的解释形成的传说,。D.李闯王的传说虽有一定想象成分,但也不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现象解释形成的传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指出传说在结构方式和情节发展上都具有程式化倾向。比如传说有一定的叙述模式,虽可改变但与民间故事那种永恒不变的情节发展结构模式不同,且传说中的事件常常是瞬间就发生了,很少交代起因等,这些程式化特点使得传说不可能是对历史的如实记录,从而判断传说不可能是历史。 材料二以“吴王试剑石” 为例分析,既然在吴国多处可见 “试剑石”,如果都说是吴王试剑所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