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合肥一中 20242025 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1. D 【解析】A.由材料一史学与哲学关系可知,“史学和“哲学”性质差异明显而不是相 近,另外题干中的因果关系界定也是不当,应是转折关系。 B.“是研究历史根本问题的,要以史学研究结果为基础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哲学史亦是 一种历史的研究,故亦需用历史的研究法以研究哲学史”“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的根本问题 的”,首先研究历史根本问题的是“历史哲学”,不是“哲学史;此外“用历史的研究法” 不是“以史学研究结果为基础。 C.“也不能离开这些学科而独自存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 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所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 条件。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它离开具体学科之后却无法作出贡 献。它必须利用具体学科为它创造的条件”,可见应是数学不能离开这些学科而独自存在。 2.C 【解析】C.“哲学与数学的研究范畴呈此消彼长的态势”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自然科 学的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的中心问题从世界是什么样的变成人怎 样认识世界。这个时候,数学扩大了自己的领域,它开始研究运动与变化,“自然科学的 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的中心问题从世界是什么样的变成人怎样认 识世界”不等于哲学的研究范畴缩小。 3.D 【解析】依旧材料一“史学家的历史观每渊源于哲学。但有人说史学家不应有历史观, 应当虚怀若谷地去研究,不可有偏见或成见,以历史附会己说,才可算是好史学家。也有人 说史学家应有历史观,然后才有准绳去处置史料,不然便如迷离飘荡于洋海之中,茫无把握, 很难寻出头绪来可知,“历史观”是指史学家的主观观点。D是在陈述历史客观事实,无 主观观点。 4.“望远镜说明了哲学学科前瞻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点;(2分) “显微镜”说明了数学学科深刻性、具体性、精确性等特点。(2分) 【解析】依据“哲学曾经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对象。那时候,它是包罗万象的哲学应 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导,哲学关心的首先应当是科学的未知领域”“哲学,在某种意义上 是望远镜。当旅行者到达一个地方时,他不再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地方了,它用于观察前方 “望远镜的视野不受任何限制”可知,“望远镜说明了哲学学科的先导性(前瞻性)、广泛 性等特点。依据“数学则相反它好像是显微镜,只有把对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 经过处理,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它”“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它离 开具体学科之后却无法作出贡献可知,“显微镜”说明了数学学科深刻性、具体性、精确 性等特点。 5.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哲学,以源头活水比喻人要不断读书学习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 的进步;(4分) 哲学的思考让文学作品更深刻,本诗因渗透了作者的哲思而更耐人寻味。(2 分) 【解析】材料中辩证地分析了“史学与哲学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 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 刻的哲理。诗人用文学的形式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 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同时哲学的思考也让文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学作品更深刻,诗歌的背后是作者的哲思,令读者回味无穷。 6.B 【解析】是站在“现在的我”的视角进行审视、反思。如 (一旦)投身其中,不是被烧焦,就是被淹死。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 1分,“赴焉”“焦没各 1分) (2)如今,(如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是拿了烫手的东西却 不去用水洗一洗一样。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 1分,“是”“执热濯”各 1 分) 14.(5分)材料三中认为,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1 分) 材料一中“仁人之兵 所向披靡,可以正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2分) 材料二中秦二世对百姓“随逮肆刑”而积怨于民,最终亡国,可以从反面论证材料三的 观点。(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荀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论辩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 荀况说:“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兵士与百姓不和睦,即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 能有必胜的把握。”临武君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 变。 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没有人料得到他会从哪里出动。荀况说:“不对。我 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 而仁人用兵,是不能欺诈的。用夏桀的计策去欺骗尧,就如同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 投身到水火之中,(一旦)投身其中,不是被烧焦,就是被淹死。所以仁人的军队,上下一条 心,三军齐力;臣子对国君,下属对上级,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况且,仁人 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 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耳聪目明、机警而有戒备,和众 如一。因此仁人的军队,集结起来即为一支支百人的部队,分散开时便可各自为战,延长伸 展好似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了就会被斩断;短兵精锐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了就会被 瓦解;安营扎寨稳如磐石,顶撞它的,角就会遭摧折而退却。诗经所谓:商汤竖起大旗, 诚敬地握着斧钺,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材料二: 秦二世皇帝,拥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能到达的地方,舟船能通航 之处,没有不建立郡县的。然而放纵耳目的奢欲,穷尽奢侈糜烂生活的变化,完全不顾百姓 的饥寒和财物的匮乏。动用万乘车辆,而修建阿房之宫,征发闾左的贫民,收取天下大半的 赋税,百姓随之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天下人 民像焦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 去依靠。前往戍守渔阳的士卒陈胜,从大泽乡起事,挽起胳膊露出右臂,号称大楚,而天下 像回声一样应和。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固的铠甲尖利的兵器,坚硬的弓弩和强大的冲车,他 们就砍伐酸枣作为矛柄,纳入矛头作为锋刃,削尖木棍,拿起扁担锄头,用来作为长戟强弩, 攻打城池占领土地,没有敌人不投降、没有土地不被攻下的。天下因此像蚂蚁出洞一样混乱, 风起云涌席卷天下,方圆达数千里。义兵势力地位都是最低贱的,而兵器也是最为不利的。 然而一人倡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在人民中积聚了怨恨。 材料三: 孔子说:“行仁者不会被天下人阻挡。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如今,(如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是拿了烫手的东西却不去用水洗一洗。 诗经上说:“谁能手执灼热之物,过后不用水冲洗呢?” 15.D【解析】这里是用典,而非夸张。 16.尾联的抒情曲折回转,层层翻新,悲怆一以贯之,抒写却如奇峰迭起,呈现独特新奇之美。 尾联先是突发惊人之语:回乡未必比漂泊更好。这种有违常情的“奇谈包含着特有的无 家可归的个人之痛。 接着翻进一层,说连东归回乡也是了了无期,机会不知何时才有,说明诗人渴望东归已非一 日,更为东归无期而悲哀。一经反转,就把漂泊回乡的两难之情写得特别深刻痛切。 (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每空 1分,共 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二川溶溶 明星荧荧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8.捧腹大笑或哄堂大笑 讨价还价或斤斤计较 勃勃生机 (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 1 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 19.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遇到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从而避免了不必 要的纠纷和事端。(每句 1分) 20.装蒜。(1 分)水仙花和大蒜的外形很相似,如果不开花的话会被 误以为是大蒜,说明部 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出的结果,符合推理逻辑。(1 分) 净是输(书)。(1 分)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 东西肯定都是书。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喻指做事总是失败。(1 分) 21.(3 分)D 【解析】A 项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B 项意为高耸的大墙,其基础 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喻指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即使获得了 也会失去。C 项意为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 合肥一中 20242025 学年 材料二: 数学的领域在扩大。 哲学的地盘在缩小。 哲学曾经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对象。那时候,它是包罗万象的。数学却只不过是算术和 几何。 17 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的中心问题从“世界是 什么样的”变成“人怎样认识世界。这个时候,数学扩大了自己的领域,它开始研究运动与 变化。 今天,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抽象结构所有可能的关系与形式。数学向一切学科渗透。 但西方现代哲学却把注意力限制于意义的分析。把问题缩小到“人能说出些什么”。 哲学应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导,哲学关心的首先应当是科学的未知领域。 哲学家谈论原子在物理学家研究原子之前,谈论元素在化学家研究元素之前,谈论无限与 连续性在数学家说明无限与连续性之前。 一旦科学真真实实地研究哲学家所谈论过的对象时,哲学沉默了。它倾听科学的发现,准 备提出新的问题。 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望远镜。当旅行者到达一个地方时,他不再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地方 了,它用于观察前方。 数学则相反,它最容易进入成熟的科学,能够提出规律性的假设的科学。它好像是显微镜, 只有把对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经过处理,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它。 哲学从一门学科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诞生。数学渗入一门学科,甚至控制一门学科, 意味着这门学科达到成熟的阶段。 哲学的地盘缩小,数学的领域扩大,这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