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6000年的彩陶,彩陶上面所绘的人面、鱼、蛙、鸟、鹿、植物等形象,以及各类花纹和几何图案,不仅绚丽漂亮,有的还颇有些“现代感”的审美意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属于()A大汶口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2西周时期的青铜礼乐器,数量众多,在贵族阶层广泛使用。分析如图中三则史料,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西周青铜礼乐器()A兼铸铭文,具有实用性B制作工艺精湛,突出美观性C历史悠久,传承意义大D铭文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3孔子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孟子从“得天下”的政治高度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表明二者都()A重视社会道德构建B迎合地主阶级的诉求C倡导以民为本思想D代表平民阶级的利益4秦律把私自移动农田的疆界看作是“盗”的行为,称为“盗徙封”(“徙封”的“封”,只是指百亩田周围的田界和封疆),就是看作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为,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但允许出钱赎刑。这说明秦朝()A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B法律管辖延伸到社会基层C重视保护土地所有权D处罚侵犯者的规定较严苛5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如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谪戍”和“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西汉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一政策()A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旨在通过移民解决人地矛盾6东汉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豪强地主通过通经入仕成为官僚,改变了西汉王朝“抑商”的方针。因此,东汉田庄的主人集商人、地主和官僚三种身份于一体。后期虽政治腐败、灾荒、战乱频繁,但局部地区的生产得到了开发和发展。这说明()A田庄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B田庄经济加速了东汉政权的崩溃C田庄经济是门阀制度形成的基础D东汉政权基本上被豪强地主掌握7公元311年,当北方一个民族大军南下第三次围攻洛阳的时候,南方诸州的牧丞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最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公元316年,长安也被这支大军攻破,西晋最终灭亡。这个南下的“民族”是()A女真B突厥C契丹D匈奴8东晋时期葛洪著抱朴子一书,书中对原始道教进行了批判,认为其采用的符箓、巫祝等方式是“淫祀妖邪,礼律所禁”,并指责张角等人“招集奸党,称合逆乱”,认为道教应该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实际效用。葛洪的思想()A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B成为统治者治国新理论C反映了道教发展的新方向D受三教并行思潮的影响9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10如图为1957年陕西省长安县郭杜镇执失奉节墓出土壁画“红衣舞女图”。此墓的主人为突厥人执失奉节。图中舞女头梳高髻,身穿敞胸窄袖衫,下着红白长褶裙,手执披帛,舒展双臂,缓步起舞,表现的正是唐代“巾舞”的形象。该壁画()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兼具史料和艺术价值C展现宗教画的艺术风格D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11根据考古发现,在韩国庆州雁鸭池遗址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庆州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中出土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与新罗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12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双方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互使共有380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到辽朝,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由此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A促进了民族间友好交流B体现了宋辽的平等外交C实现了经济的互惠互利D解决了边境的民族矛盾13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14在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说明宋朝()A社会风气的转变比较彻底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迁C采取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D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15有学者指出:“元代是犬牙相入原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作为高层政区的行省,还是降为统县政区的路,犬牙相入的原则都走向了极端。”该学者意在说明元代A行省制度利于消解山川形便B行省制度是极端统治的结果C犬牙相入不符合统治的需要D中央集权程度愈来愈加强16嘉靖中期,俞大猷因倭乱向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朱纨建议在漳州府实行保甲法,“必责巡海道来驻漳州,令能干府官一员亲诣沿海乡村挨门报丁。一家为非,罪连一甲,一甲为非,罪连一乡;一甲有难,一乡救之,一乡有难,邻乡救之”。这反映出当时()A东南沿海治安形势严峻B基层治理与社会秩序混乱C士人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朝贡体系主导地位受冲击二、材料题17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理学家面对传统佛道的挑战,选择了担当精神,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的学术使命,建构了“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清人全祖望语)的理学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家深沉的忧患意识,孕育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语)的担当精神。宋明理学强调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积极精神及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说明理学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新儒学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新儒学决非先秦儒学的简单重复,它在构成上对其他学派思想的吸取摄入,决定了它的丰富多彩性,也决定了它与孔孟荀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之间的重大差异,但就其本质而言,董仲舒仍是一位杰出的儒家,其学说总精神归根结底是儒学的精神。(二)董仲舒儒学思想较之早期儒学又一“新”之处,是它有力地克服了早期儒学(尤其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学派)所具有的“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弊端,沟通了学术与政治的联系,满足了汉代封建政治的需要,成为当时专制主义政治的指导原则。摘编自黄朴民董仲舒与汉代新儒学的发展材料二宋代理学的形成,就首先是适应重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统治需要的产物。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儒家经典教条并不能完全满足当时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儒家经典加以重新阐释以至于作哲学论证。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而同时注重将佛、道“修养”方式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理学因此具有了广泛的实用性与操作性,不仅被统治者所认同,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而且易于深入人心,使人人便于遵照执行,从而对社会心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浸透和影响。摘编自许总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新儒学和宋代理学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成为统治思想的不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的积极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起源、区系众多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但又以中原为核心相互交流与融汇,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体,周边少数民族文化互为依存、相互交流的文化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中原华夏文化向周边辐射、扩展,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向中原内聚、融汇的互动,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认同。摘编自崔珂琰民族文教政策建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认同的路径及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华夏认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CAADCCB题号111213141516 答案BACBDA 1B2D3C4C5A6A7D8C9C10B11B12A13C14B15D16A17(1)思想主张:尊崇儒术。影响: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儒学独尊地位逐渐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主张:“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理由:理学有利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18(1)共同特点:都吸取了其他学派的思想;都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不同原因:汉代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同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时代需求;宋代理学则是对传统儒家经典教条进行重新阐释和哲学论证,以抗衡佛、道思想,同时适应了重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2)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被统治者认同,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19示例1:论题: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频繁的战争使各民族进一步交融,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战国之后,周边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主体地位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总之,正是由于周边民族接受了华夏文化,并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过程中,文化差异逐渐缩小,华夏文明在频繁往来中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示例2: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增进了华夏文化认同。阐述: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