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农田节水减损方案手册第1章 引言31.1 节水减损的重要性31.2 三农领域节水减损现状3第2章 节水技术概述42.1 农业节水技术42.1.1 灌溉节水技术42.1.2 降水利用技术42.1.3 土壤保水技术42.1.4 农艺节水技术42.2 畜牧业节水技术42.2.1 饮水节水技术42.2.2 饲料生产节水技术42.2.3 粪便处理节水技术52.3 水产养殖业节水技术52.3.1 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技术52.3.2 养殖设施改进技术52.3.3 养殖模式优化技术5第3章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53.1 灌溉系统优化53.1.1 灌溉系统现状分析53.1.2 优化措施53.2 防渗渠道施工技术53.2.1 渠道防渗材料选择53.2.2 施工技术要求63.2.3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63.3 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63.3.1 维护与管理措施63.3.2 维护与管理保障机制6第4章 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64.1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64.1.1 雨水收集系统64.1.2 雨水利用技术74.2 雨水调节与蓄存74.2.1 蓄水设施74.2.2 调节技术74.3 降水分布特征与作物适应性74.3.1 降水分布特征74.3.2 作物适应性7第5章 农田水分管理85.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85.1.1 作物需水量85.1.2 灌溉制度85.2 节水灌溉方法85.2.1 喷灌85.2.2 微灌85.2.3 膜下滴灌85.2.4 控制灌溉85.3 水肥一体化技术85.3.1 滴灌施肥95.3.2 喷灌施肥95.3.3 冲施肥9第6章 农田土壤管理与保水96.1 土壤改良措施96.1.1 深耕松土96.1.2 增施有机肥96.1.3 土壤调理剂应用96.1.4 旋耕覆盖96.2 保水剂应用技术106.2.1 保水剂种类及选择106.2.2 保水剂施用方法106.2.3 保水剂施用量106.3 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106.3.1 土壤水分监测方法106.3.2 土壤水分调控策略10第7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节水117.1 适水种植与作物布局117.1.1 合理调整作物结构117.1.2 优化作物布局117.2 节水型农业模式117.2.1 微灌技术117.2.2 覆盖保水技术117.2.3 旱作农业技术117.3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117.3.1 发展设施农业117.3.2 推广节水灌溉制度127.3.3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27.3.4 发展循环农业12第8章 节水减损政策与法规128.1 政策体系与扶持政策128.2 法规与标准128.3 节水减损项目申报与实施13第9章 农田节水减损案例分析139.1 国内外典型节水减损项目案例139.1.1 国内案例139.1.2 国外案例149.2 节水减损技术集成与应用149.2.1 技术集成149.2.2 应用效果149.3 农户节水意识与行为改变14第10章 节水减损未来发展趋势1410.1 节水减损技术创新1510.2 智能化管理与监测1510.3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15第1章 引言1.1 节水减损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节水减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节水减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另,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 三农领域节水减损现状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节水减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三农领域节水减损现状如下:(1)农业节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2)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高。节水技术的推广,农业用水效率逐年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业节水减损工作,如农业水价改革、节水灌溉设备补贴等。(4)农村水资源管理逐步加强。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农民节水意识不断提高。节水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农民节水意识逐步提高,积极参与节水减损工作。但是我国三农领域节水减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节水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偏低、节水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本手册旨在总结现有节水减损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三农领域提供切实可行的节水减损方案,助力我国农业节水减损事业的发展。第2章 节水技术概述2.1 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灌溉节水技术、降水利用技术、土壤保水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这些技术旨在降低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用水效率。2.1.1 灌溉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这些技术通过改善灌溉方式,减少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蒸发,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2.1.2 降水利用技术降水利用技术主要通过收集和蓄存自然降水,用于农田灌溉。具体方法有雨水收集、坡面集雨、梯田建设等。2.1.3 土壤保水技术土壤保水技术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蚀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损失。2.1.4 农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包括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合理施肥、地膜覆盖等。这些技术有助于降低作物水分需求,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2.2 畜牧业节水技术畜牧业节水技术主要针对畜禽饮水、饲料生产和粪便处理等方面,旨在降低畜牧业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2.2.1 饮水节水技术饮水节水技术包括改进畜禽饮水设施、提高饮水利用率、减少浪费等。具体措施有安装节水型饮水器、定期检查和维护饮水系统等。2.2.2 饲料生产节水技术饲料生产节水技术主要通过优化饲料作物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提高饲料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减少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消耗。2.2.3 粪便处理节水技术粪便处理节水技术包括干湿分离、厌氧发酵、粪便还田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粪便冲洗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3 水产养殖业节水技术水产养殖业节水技术主要涉及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养殖设施改进、养殖模式优化等方面。2.3.1 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技术通过采用生物过滤、蛋白分离等工艺,实现养殖水体的高效循环利用,降低新鲜水资源消耗。2.3.2 养殖设施改进技术养殖设施改进技术包括优化池塘设计、采用新型养殖网箱、提高养殖设备功能等,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分损失。2.3.3 养殖模式优化技术养殖模式优化技术主要通过调整养殖品种、密度和周期等,实现养殖水体的合理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第3章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3.1 灌溉系统优化3.1.1 灌溉系统现状分析针对我国农田灌溉系统存在的不足,如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不均匀、设施老化等问题,进行现状分析,为优化灌溉系统提供依据。3.1.2 优化措施(1)改进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2)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3)提高灌溉设施质量,选用高功能、低能耗的灌溉设备;(4)加强灌溉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灌溉管理水平。3.2 防渗渠道施工技术3.2.1 渠道防渗材料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的防渗材料,如混凝土、塑料薄膜、土工布等。3.2.2 施工技术要求(1)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保证防渗渠道的质量;(2)合理设计渠道断面,提高渠道过水能力;(3)加强渠道防渗层的施工质量控制,保证防渗效果;(4)做好渠道附属设施的建设,如排水沟、沉砂池等。3.2.3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1)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2)进行渠道防渗功能检测,如渗透系数、防渗层厚度等;(3)组织专家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要求。3.3 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3.3.1 维护与管理措施(1)制定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定期检查农田水利设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监测,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水利设施维护管理的意识和能力。3.3.2 维护与管理保障机制(1)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资金保障机制,保证资金投入;(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技术支持,提高维护与管理水平;(4)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4章 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1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对于农田节水减损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方法。4.1.1 雨水收集系统(1)屋顶集雨系统:通过屋顶的排水管道将雨水收集到集雨池中。(2)地面集雨系统:利用地面坡度和集雨设施,如梯田、鱼鳞坑等,将降水引导至集雨池或土壤中。(3)透水铺装:在农田道路、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使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4.1.2 雨水利用技术(1)直接利用: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作物生长等。(2)间接利用:通过渗透、蓄存等方式,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4.2 雨水调节与蓄存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需要对降水进行调节和蓄存,以满足农田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4.2.1 蓄水设施(1)地表水蓄存:利用水库、塘坝等设施,蓄存降水,用于农田灌溉。(2)地下水蓄存:通过渗透、补给等方式,将降水蓄存至地下水层。4.2.2 调节技术(1)时间调节:通过调整灌溉时间,使农田需水与降水分布相匹配。(2)空间调节:根据降水分布特征,合理布局作物种植结构,提高降水利用率。4.3 降水分布特征与作物适应性降水分布特征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了解降水分布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提高农田节水减损效果。4.3.1 降水分布特征(1)年降水量: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应根据当地降水状况选择适宜的作物。(2)降水季节分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或秋季的地区,应选择相应季节生长的作物。4.3.2 作物适应性(1)水分需求:根据作物的水分需求,选择降水较多的时期播种,以提高降水利用率。(2)耐旱性:选择耐旱性较强的作物,以适应降水不足的时期。(3)生育期:根据作物的生育期,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使作物关键生育阶段与降水高峰期相吻合。第5章 农田水分管理5.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了解作物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是农田节水减损的关键。作物需水量受气候、土壤、作物种类及生长期等因素影响。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灌溉制度。5.1.1 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