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任务式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诸子文的不同“理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三篇课文的内容思路。 2.比较孔子和孟子在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的异同点,比较儒家道家在理想社会方面的差别。 3.比较探究三篇文章在说理方面的艺术特色。 4.从三篇文章中汲取古代先哲立身处世的智慧。 教学重点 1.比较孔子和孟子在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的异同点,比较儒家道家在理想社会方面的差别。 2.比较探究三篇文章在说理方面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儒家道家在理想社会方面的差别。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首选成功还是快乐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源头在哪里呢?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做出选择,并做出有力的回答呢?通过本单元这三篇课文的比较,我们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梳理三篇文章的思路,体会不同理思 三篇文章都是说理名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谨严,体现了强大的论辩力量,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围绕着哪个字展开?文章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 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论辩一波三折,摇曳生姿。梳理文章思路,简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 3.庖丁解牛全文围绕解牛事件来阐述养生之道?作者借庖丁之口,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请你归纳他的说理思路。 活动1:梳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理思表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围绕着哪个字展开 文章的逻辑层次是什么样的 【明确】 课文围绕谈“志 (1)孔子问志:提出论题,启发思考 (2-12)学生言志 子路言志:千乘忧患之国,使有勇方(强国) 冉有言志:区区小国,可使民足(富民) 公西华言志:宗庙之事,愿为小相(礼治) 曾皙言志:享受生活,娱情山水(和谐) (13-22)孔子评志 (表明态度) 活动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论辩一波三折,摇曳生姿。梳理文章思路,简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参考表格提示) 【明确】 入题 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谈“王道” 条件 引导齐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条件 深入,论述条件 引导齐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 反面态度 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 反面结果 指出齐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 对比 引导齐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行“王道”必胜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张 方法 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3.庖丁解牛全文围绕“解牛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表。 【明确】 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响声:砉、莫不中音(音乐化) 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总说) 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全牛;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 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 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 4.比较三篇文章阐明道理的方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人引导的多人谈话活动,通过孔子对弟子言论的评判来表现自己的主张,没有完备的逻辑论证。 齐桓晋文之事一人引导的两人对谈。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观点,有较为严密的论证过程。 庖丁解牛:寓意故事中的人物讲理,主要通过故事来类比凸显道理,不通过逻辑论证。 任务二:三篇文章思想比较 活动1:请比较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的异同点。 【点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两篇文章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如都重视安养民众。也有因论说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如孔子重视“为国以礼”,孟子强调“发政施仁。就整体而言,两篇文章爱“民”望“治,重“王”轻“霸,推“仁”讲“礼,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其中的许多论断至今仍为人们认可、重视。 2.你认为儒家道家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 【点拨】 孔子和孟子被尊称为“至圣”和“亚圣,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儒家主张实行“仁”“仁政王道”。儒家追求入世,注重为人处事的学习和自我约束,讲求为君王效力,表现人自身的价值,理想社会是阶级分明,礼法严谨的状态。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四位弟子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志向,但孔子唯独“与点,因为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生活在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中。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表达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所以孟子在文中特别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的画面。 庄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与孔孟很不相同。道家追求出世,社会上消极避世,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道家理想的社会制度,治国者信奉清静无为的人生观,实行顺其自然。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中,“因其固然”不仅仅只是解牛的经验,“动刀甚微等也不只是描写解牛的动作,它告诉我们,养生乃至治理国家,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方能踌躇满志。 小结: 篇目 处世观念 社会理想 治国理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礼乐兴盛,天下大同 为国以礼 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衣食丰足,礼义教化盛行 保民而王 庖丁解牛 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3.探究时代背景对先哲思想的影响 明确: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此时,周期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并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与学生的这段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孟子和庄子生活在列强纷争的战围时期,各诸侯国君以征伐为能事,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这激起了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新旧势力间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一生周游列团,宣传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齐国,并且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 庄子也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动荡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颐养天年,并对生死、寿天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庄子闽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庖丁解牛就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里,面对社会问题,或站在统治者角度,或站在平民角度,努力为理想的社会状态或生命状态寻找良方。 任务三:文本细读,探究说理艺术 三篇文章在说理方式上各有何特点?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开篇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 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态度 【点拨】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论个人的理想。这反映出孔子态度中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另一层意思是说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孔子因此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 从而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善于循循诱导。 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见齐宣王对孟子已经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呢? 【点拨】 孟子达到被齐宣王信服的效果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善于从小事谈起;从齐宣王关注的事谈起;为齐宣王歌功颂德。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3.庖丁解牛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举例进行分析。 【点拨】 说理方法 举例 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 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 善用对比 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做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4.通过对三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论语孟子庄子在体例、语言、说理等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 【点拨】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直接议论,语言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 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汪洋恣肆的行文艺术: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结合庄子中的其他文章可以看出,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非常奇特的构思进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 三、课堂小结 拓展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你愿意取法儒家还是道家 【点拨】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忧国忧民,道家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道家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有时候可以统一起来,即我们常说的儒道互补,这样,在人生的衡量上,成功与快乐是可以兼得的。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