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Summary:在数字化发展程度日益深化的大格局中,各行业领域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不可阻挡,更是当下提升高职教师信息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并对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中现状问题展开分析,最后从教师自身层面、高职院校层面分别提出相应有效措施,以供参考。Keys: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引言:近年来,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其中均强调了要大力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其信息应用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号召,依托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以此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1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得以涌现,对各行业领域发展都将产生影响,促使其对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做出相应改变,这也将引发高职教育事业发生新的变革。在此情形下,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也迫切需要教师开始数字化转型。相比于高等教育事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方向等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贴合,以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改革契机,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更进一步,也能实现产教有机融合,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机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推进高职教师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职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快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变革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而高职教师则是其中不可替代的资源,只有打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不难看出高职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非凡1。2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依托于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持续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通过大力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等教学体系,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面对数字化转型,高职教师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具体内容如下:(1)思想观念滞后是导致数字化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高职教师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数字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缺乏深入理解,甚至存在了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足够,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导致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消极态度和困惑。(2)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尽管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教育领域中,但仍有许多教师缺乏数字技术的实操能力和应用经验,缺乏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高职教师难以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应用于实践中,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3)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匮乏。部分高职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转型时,缺乏契合数字化教学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模板、课程教学视频等,使得高职教师缺乏有效参考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和不确定性。(4)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显著问题,即部分高职教师缺乏数字化教学知识和技能,难以熟练应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师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2。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路径3.1教师自身层面3.1.1转变思想层面认知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自身对数字化教学的态度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层面上改变自我认知,主动学习教育信息化技术,积极利用数字化教学技术。首先,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教学是新时代发展需要和现代教育教学趋势。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和社会需求,数字化教学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高职教师务必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探索和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次,针对部分教师可能认为数字化教学技术复杂难用,或是会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其对数字化教学保持偏见和抵触情绪,高职教师需要逐步认识和理解数字化教学的实质和优势,明白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取代传统教学,而是在其基础上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再者,高职教师应当树立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数字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革新,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教学技术构建高效化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高职教师还需要建立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意识,数字化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和水平,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拓展视野,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实现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3.1.2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应用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践,就要积极构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数字思维、信息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重新整合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涵盖了专业知识、产业技术、信息技能、实践经验、跨界知识等。在此期间,需要在固有专业经验基础上,深入企业、基层、社会中,以数字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突破点,逐步了解该专业岗位工作中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管理文化,完成知识技能的重构,以此为依据建立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支持突出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随着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结构重构,就要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将其渗透进专业课程教学中,熟练操作数字技术工具完成该专业课程知识整合,比如视频剪辑工具、社交媒体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思维可视工具、课程教学录制工具等,以便于开展标准课程模式下的数字化教学,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进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完成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整合课程内容知识等,并要熟练运用在线课程资源等,以此来支持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开展,保障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3.1.3构建教师数字化教学生态构建教师数字化教学生态主要涉及教师个人、教学环境、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旨在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字化转型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整体环境,通过高职教师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相关知识,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并在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下,逐步完善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因此,高职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发展,积极参与数字化培训和专业技能教育,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技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和应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并要密切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既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深刻理解数字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论,通过跨学科合作、跨学校交流等渠道,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推动自身教学方法得以创新和优化。由此可见,构建教师数字化教学生态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及教学环境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中,才能确保教师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获益于数字化教学的种种优势,进而达成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3。3.2高职院校层面3.2.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内教师培训教育活动,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寻找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化教学培训课程,以此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当与本地高职联合举办相关教学比赛,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成果,如微课教学大赛等。另外,也要设立教师数字学习发展中心,推进教师终身学习,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方式,逐渐普及师资队伍数字素养,从而增强教师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3.2.2构建全新教学研讨机制教学研讨是高职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讨论会议,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确保教学研讨成效,就要重新构建交流沟通机制,从研讨内容和形式框架上增强针对性。因此,除了每周定期开展线下研讨之后,也要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研讨数字化教学中面对的难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大幅度提升教学研讨效果。3.2.3建立数字教学能力标准基于国家及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下,高职院校务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教育状况,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并要重新制定评价标准,完善教师核心素养能力发展评价体系。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教师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结论:综上所述,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既要具有扎实稳固的专业教学能力,又要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因此,需要从教师、高职院校两个方面着手,通过教师转变思想认知、强化教学实践应用、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高职院校加大培训力度,重构研讨机制,建立能力标准等,促进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也能够让高职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Reference:1隆平,陈利萍,陈宏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1):105-110.2董亚楠.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1,35(04):58-59.3侯怡,储慧,黄艳红.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21(35):193-194. -全文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