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1反复朗读课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这些先秦散文,要反复朗读甚至熟读成诵。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鉴赏人物形象。3理清事件情节发展,在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4拓展探究,学习古人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探究其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经典习题变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材料二:十一年春,齐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瑜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瑜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注】一子: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中的一家。“二子”即其中两家。武叔:鲁国叔孙氏第8代宗主。懿子: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蒐乘:检阅军队。孟孺子泄:孟懿子之子,谥号“武伯”。1.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师获A甲B首C八十D齐人E不能F师G宵H谍曰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古代采邑的长官或卿大夫的家臣。材料二中的季孙为鲁国卿大夫,冉求是他的家臣。B.属,文中为服从命令之意,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C.材,文中为才干之意,与成语“大材小用”中的“材”意思不同。D.右,文中为车右之意。古时乘车,在御者右边陪乘的武士为“车右”。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齐国的进攻,季孙咨询冉求,冉求开始给出的两种策略都被季孙直接否定了。B.冉求认为季孙既有保卫鲁国的职责,也有战胜齐国军队的实力,他认为季孙应该出战。C.冉求面对武叔、懿子的询问,故意贬低他们,用激将法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抗齐斗志。D.鲁军不肯冲过沟作战,冉求接受了樊迟的建议,成功让鲁军出击。4.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2)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踰之。5.材料一中,面对孟武伯的提问,孔子用“可使为之宰也”评价弟子冉求。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冉求能够“为宰”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共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丈夫生A而愿为之B有室C女子生D而愿为之E有家F父母之心G人H皆有之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指训导,与成语“耳提面命”中的“命”字意思相同。B.独,独自,与“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独”字意思不同。C.夫人,指诸侯之妻,也可以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本文是后者的意思。D.牺牲,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后泛指祭祀用的牲畜。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对天下有着很强的威慑力,一举一动都举足轻重,是当之无愧的大丈夫。B.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践行世间的正道,如果得志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如果不得志就应独守其道。C.孟子认为古代君子愿意做官,他们失掉官位就像诸侯失去封国一样,所以传上说孔子几个月没有被君主任用就会焦急不安。D.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祭具、祭服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不敢宴饮宾客,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10.孟子以“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作类比,其目的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注】,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雒阳:古都邑名,即今洛阳。材料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1.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及羽A背关怀B楚C放逐义帝D而自立E怨王侯F叛G己H难矣1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B.“不绝粮道”的“绝”指断绝,和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不同。C.尺寸,可以形容距离短或数量少,也可以指客观标准。“非有尺寸”指项羽能凭借的东西很少。D.过,在文中是错误的意思,和成语“文过饰非”中的“过”字意思不同。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重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D.司马迁辩证地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15.根据所选材料,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GH解析:第一个分句,“师”作主语,翻译为“鲁军”,其谓语为“获”,宾语为“甲首”,“八十”为后置定语,修饰“甲首”,所以第一处断在D处;第二个分句,“齐人”为主语,“不能”为否定副词,其后一定接谓语,“师”活用为动词,作谓语,翻译为“组成军队”,所以第二处断在G处;第三个分句,“宵”作为时间状语置于句首,单独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H处。2.答案:B解析:B项,“意思相同”说法错误。“举酒属客”的“属”指劝请。C项,“大材小用”的“材”指材料。3.答案:A解析:“冉求开始给出的两种策略都被季孙直接否定了”说法错误。冉求的第一种策略“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确实是直接否定了;但从第二种策略“居封疆之间”提出后“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可以看出,季孙并未直接否定,而是先询问了孟孙、叔孙,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转告给冉求的。4.答案:(1)季孙让(冉求)跟他一起上朝,(冉求)在党氏之沟等候着。(关键词“俟”,“使从于朝”省略句,“俟于党氏之沟”状语后置句)(2)不是做不到,是不信任您,请您申明号令三次然后带头冲过去。(关键词“信”“三刻”“踰”)5.答案:具有政治眼光,为季孙指出应对齐国的策略。很有谋略,用激将法成功激发孟孙、叔孙的抗齐斗志。具有军事才能,率领军队用矛击败齐国军队。解析:依据材料二中的“季孙谓其宰冉求曰大不列于诸侯矣”可知,冉求具有政治眼光,为季孙指出应对齐国的策略。依据材料二中的“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退而蒐乘”可知,冉求很有谋略,用激将法成功激发孟孙、叔孙的抗齐斗志。依据材料二中的“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可知,冉求具有军事才能,率领军队用矛击败齐国军队。参考译文材料一:(孟武伯问道:)“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担任长官或家臣,不知道他的仁德怎么样。”材料二:(鲁哀公)十一年春,齐军攻打我国,到达清地。季孙对他的家臣冉求说:“齐军在清地,一定是为鲁国而来,怎么办?”冉求说:“(三家中)一家防守国都,两家跟随国君去边境抵御他们。”季孙说:“我指挥不动。”冉求说:“那就在近郊应战。”季孙(将冉求的话)告诉了孟孙、叔孙,二人不同意。冉求说:“如果办不到,那么国君就不必出战。您一人率领军队,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不肯服从命令的,就不能算是鲁国人。鲁国卿大夫家的兵车比齐国的兵车要多,您家的兵车抵御齐国的兵车就足够了,您担心什么呢?他们二人不想出战是应该的,因为政权在季氏手上。当您执政的时候,齐国人攻打鲁国(您)却不能出战,这是您的大耻辱,也就完全不配位于诸侯之列了。”季孙让(冉求)跟他一起上朝,(冉求)在党氏之沟等候着。武叔招呼(冉求)问他对出战的看法。(冉求)回答说:“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