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答题要求:1.本门课程共有三套题,请选择其中的一套试卷且只能选择一套试卷作答。2. 系统在提交前会自动保存已填内容。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3.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4.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材料分析题字数不少于1000字。试卷开放时间2024年6月1日,作答截止时间2024年6月30日,请按时作答!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时指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考答案:1.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二是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三是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传统道德的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辩。“公私之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名言:“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自爱”“兼相爱,交相利”。(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名言:尚书 舜典提出“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提出“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宋代的思想家们提出所谓的“忠、孝、节、义”四大德目。(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名言:“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和基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2.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传统美德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合理内核,善于在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在发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功能和当代价值上下功夫。这一过程旨在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特征,在继承与超越中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具体而言,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剔除其中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发掘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挥中华传统美德人伦日用的化育功能,让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伦理精神融入人们的生活,生根发酵,产生化育的功能。(3)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4)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也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二、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权利?答: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多项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4.宗教信仰自由,但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5.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6.有休息的权利,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8.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9.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