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好智慧课堂,巧借资料渗透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革命文化题材)为例,探究如何运用智慧课堂实现革命文化单元教学价值,如何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借助微课、超链接、线上线下资源库等多种途径补充资料,对革命传统类课文有效补白,实现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感悟革命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键词:智慧课堂巧用资料理解内容革命文化教育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旨在通过革命战斗的英雄形象,感人的战斗故事和高尚的家国情怀来培养学生继承弘扬革命传统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学校课程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方法也正在发生着改变,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和路径也需要创新和变革。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增设了影视内容(含数字媒体课程)。青少年要认识到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智慧课堂环境指的是依托由科大讯飞公司的教师机、学生机、云端服务器等组成的多维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其可以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本单元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通读教材,深入解读革命文化选文的编排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落实语文要素为驱动,在知识点、人文主题等方面做好前勾后连,搭好支架。运用智慧课堂环境,补充资料,用好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布置基于革命文化的实践性七彩任务,将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渗透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助力。一、在文本解读中关注资料的搜集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关革命传统文化题材课文的选用,一至二年级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单元;三至六年级则以“国之脊梁”“爱国之情”“多难兴邦”“成长故事”“家国情怀”“革命岁月”“理想信念”等主题集中编排在同一个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表现了不同年代的人们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出塞展示了戍边战士可歌可泣,凉州词展示了守边将士们视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夏日绝句展示出来的深深爱国情;少年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梅兰芳为了民族气节蓄须罢演和日本人斗争;红色的延安精神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的巨大动力作用。这些选文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抗战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学习表达,增进情感,这是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应为与可为。但因为文章和古诗的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若要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革命人物形象,体会革命文化精神,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初步了解相关事件背景和人物故事。如古诗教学,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作者和“龙城飞将”“项羽”的资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周恩来和梅兰芳的资料,了解人物的成长环境和伟大成就,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品质。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也要搜集相关资料,课中通过智慧课堂补充,助力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在确定教学目标中落实资料的巧用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基础,本单元是在三年级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本册教材神话故事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结合单元要素和学情,笔者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确立了本单元教学目标。1.识记、会写生字词,读准多音字,感知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借助资料理解古诗。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4.关注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文章(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高尚的爱国主义品质。5.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其中,第2、4条目标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古诗三首里有两首诗句中都蕴含了典故,要想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此处资料的辅助必不可少;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爱国品质更需要借助资料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特点,从而高效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智慧课堂环境为搜集资料、展示资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在智慧课堂学习中巧借资料达成目标(一)微课补充背景资料,理解诗词内容微课是智慧课堂环境下常用的信息化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微课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观看。核心的知识要点通过微视频传呈现给学生,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进行深度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微课能高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运用都有了新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智慧课堂评价数据清晰明了,更便于教师了解学情,诊断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所以在革命传统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智慧课堂环境,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切地用微课辅助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单元三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年代久远,资料补充是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出塞和凉州词都是唐代的边塞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课堂资源库中的资源整合成直观又丰富的微视频,适当补充祖国边塞的自然环境、戍边将士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播放名将的故事,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如教学出塞这首诗,从理解诗题开始,通过智慧课堂发布边塞风光图片的微视频资料,学生课下观看微课,并通过畅言系统七彩任务,交流对边塞风光的感受,为课上学习古诗,感受将士们在边疆生活的艰苦做铺垫。课中学习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适时播放李广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李广的神勇,再次反问:汉朝的李广能够来到唐朝吗?人们盼望的事什么?从而体会诗人对名将的怀念与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在教学夏日绝句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通过微视频讲讲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让学生互相点评故事内容,既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的鉴赏能力。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意思过程中,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作者追寻延安的精神,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发布“红色延安”的微课,促使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思考,在学生充分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丰富对诗歌画面的想象,从而理解延安精神。(二)超链接播放影视资料,感悟革命人物形象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课堂环境,使用超链接的信息化手段,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由于大部分革命传统文化文本都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但文章受篇幅限制,不能过多交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留白处、困惑处、陌生处,适时补充资料,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深化对人物品质的理解。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这些资料补充更为快捷、高效,内容丰富,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学生从“中国土地中国人要绕着走”“中国巡警不为中国人撑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没处说理”等现象中体会到“中华不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周恩来的读书志向,教师适时使用超链接,打开智慧课堂资源库中当时社会背景中的“大事件”资料: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文字图片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后,小组内谈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当时人民生活的影像资料,使其了解一百多年前,中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饱受欺凌的悲惨境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明白了“中华不振”背后的原因。在教学中,紧扣“中华不振”一词,先借助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理解,再通过问题的引领、超链接资料的展示进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样的学习路径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对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深刻理解,使周恩来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伟大形象也更加饱满起来。在梅兰芳蓄须一文中,为了深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搜集梅兰芳资料,初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等,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蓄须的意义;课中体会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通过超链接补充香港沦陷的影视资料,感受梅兰芳义无反顾的勇气;课后引导有兴趣的同学查找梅兰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发布超链接到畅言系统,同学之间分享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以及对梅兰芳先生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课上、课下超链接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遇见真正的民族英雄,深刻了解革命人物的形象。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可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技术已经成为感知语言文字背后丰富意蕴的重要手段。超链接是新媒体信息层次化的技术基础。在使用超链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超链接的量与度,注意超链接的打开方式。(三)线上线下资源结合,培育革命文化精神智慧课堂储备了海量教学资源,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尤其是畅言系统,其对资源已经进行分类,方便师生使用。对于备课资源,教师结合不同的课型,要做出相应调整。如革命传统文化类题材的课文,可根据选文的文体、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作者来进行资源分类编排资料,还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需求进行编排,满足不同的教学和学习需求。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分类好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总而言之,借助智慧课堂搭建数字平台,可协助教师快捷高效地在资源库中按需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服务教学,为革命传统的课文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使学生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育人效果更加明显。除了线上资源库,统编教材的图片、习题、相关文本后面附加的“阅读链接”,或与文本相关的图文背景也是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了直观的辅助。本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题旁配有周恩来的照片,课后习题用周恩来的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作为背景。在教学中,可以从智慧课堂资源库中选取十九岁的周恩来去日本留学出发前写下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发布给学生,再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意,从而更深刻理解周恩来不仅从耳闻目睹中感受到“中华不振”,而且认识到只有学到更多的本领,强大自己才能拯救危难中的中国。“振兴中华”这个伟大的志向,伴随了周恩来整个求学生涯。梅兰芳蓄须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链接了难忘的一课。本文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前文学到的方法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同时要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难忘的一课,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同时,教师通过智慧课堂补充介绍台湾“光复”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人民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时刻谨记,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人文属性决定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较为隐蔽。传统教学更多的是提供单篇课文的文字图片资料,造成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只是贴标签似的记忆,缺乏真情实感。因此,以开放的眼光积极运用智慧课堂环境,通过文字、影音等组合资料,弥补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对在智能媒体时代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创新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课堂上的创造力有着重要价值。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