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6 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对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关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承接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和经济结构变革,深入探讨了工业化进程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理解工业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及其后续效应。同时,本课所涉及的社会变化内容,如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历史借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为后续学习现代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基础。(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围绕工业化国家在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方面的社会变化展开叙述。教材首先阐述了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大众教育的兴起,分析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介绍了大众教育在工业化国家普及的过程和意义,强调了教育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接着,详细描述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包括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同时也指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卫生条件恶劣等。此外,教材深刻揭示了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贫富分化加剧,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对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然而,对于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具体表现、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变化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启示,他们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 19 世纪工业化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在理解当时人口增长、城市化等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有效联系,并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2.掌握大众教育在工业化国家兴起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大众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3.知道城市化的概念和工业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如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分析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面临的问题。4.认识工业化国家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5.了解工业化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和原因,探讨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和阶级矛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历史文献、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究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 “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习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过程中的利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让学生扮演 19 世纪的工人和资本家,探讨贫富分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不同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方面的异同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在城市化进程、教育发展、贫富分化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思维方式和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2.让学生了解大众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体会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3.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面临的类似问题,如人口增长压力、城市化挑战、环境污染治理、贫富差距缩小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表现、原因和影响。2.工业化国家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以及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和原因。(二)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如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之间的因果关联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如何在肯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等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让学生将历史上的工业化社会变化与当今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联系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理解和应对现实社会挑战提供有益的启示,增强学生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系统、清晰的讲解,为学生阐述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基本史实、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如人口增长的理论模型、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危害、贫富分化的衡量指标与社会影响等,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奠定基础。(二)史料分析法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史料,包括人口普查数据、教育法规文献、城市规划图纸、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文学作品对贫富生活的描写等,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对史料的分析解读中,深入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通过分析 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数据,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卫生问题;通过解读当时工人阶级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成本资料,了解贫富分化的实际状况。(三)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 “城市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对社会稳定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深入理解。(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如播放 19 世纪工业化城市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当时拥挤的街道、污染的河流、简陋的工人住宅等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或者假设学生是 19 世纪的城市规划师、环保主义者或社会改革家,面对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设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五)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方面的异同点,如英国与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模式差异、德国与法国在大众教育体系构建上的特色对比等。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明确不同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独特机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一组现代工业化城市的繁华景象图片,如高楼大厦林立、交通繁忙有序、科技园区蓬勃发展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的发展历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提问:“工业革命除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经济结构的变革,还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讲授新课(32 分钟)1.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8 分钟)(1)人口增长 展示 19 世纪主要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在工业革命前后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总结出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资料,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死亡率,如疫苗的发明和推广、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等,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人口增长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就业压力增大、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人口增长的双重影响。(2)大众教育 介绍大众教育在工业化国家兴起的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工厂生产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工人,传统的贵族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各国开始重视普及教育。 讲述大众教育发展的历程,如英国最早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德国建立了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德国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示相关的教育法规文件图片或文献资料片段,让学生了解大众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保障。 分析大众教育的意义,大众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为工业化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 城市化(10 分钟)(1)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即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展示 19 世纪主要工业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数据和地图,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英国为例,详细讲述其城市化的进程,从工业革命初期的一些新兴工业城镇的兴起,到后来伦敦等大城市的迅速膨胀,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一。(2)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人口的增长: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的原因,除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外,还包括城市自身人口的自然增长。介绍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展示 19 世纪工业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图片,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系统、公共交通等,讲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同时,也指出在城市化初期,由于规划不合理和资金短缺等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卫生条件恶劣等问题。 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讲述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城市居民的职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大量的工人、商人、职员等;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剧院、博物馆、图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