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高一语文中期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茹志鹃的祖父曾为杭州茧商,一度家道殷实,可她的父亲却是一个抽大烟、开小公馆的败家子。当排行第五的小志鹃出生时,茹家已经没落为城市贫民,住在上海一间租来的里弄房子里,依靠亲戚们的接济度日。志鹃两岁时,母亲去世,自私的父亲撒下一家老小,不告而别。年长的三个哥哥分别被富裕的姨母和姑母带走,只有最小的一个哥哥和老么志鹃被“遗弃”给年迈的祖母。不多久,小哥也被迫出去做了学徒。此后,祖孙二人辗转奔波于上海、杭州两地,依靠家庭手工活勉强维持生计。直到茹志鹃老年时,她还清楚地记得,每逢过年,祖母带着她去姨母家拜年,她“跪在楼梯下磕个头,楼上便滚下几个铜板”的情景。志鹃十三岁时,祖母因为一场微不足道的胃病无钱医治而被活活痛死了。就在茹志鹃失去希望的迷惘之际,大哥从解放区寄来了钱和信,叫她和四哥一同前往苏中。这个感觉自己好像“根本没有过童年”的孤儿第一次在革命的队伍中吃饱了肚子,看到了大家平等友爱的目光,并神奇地产生了“家”的感觉,对于幼失怙恃的茹志鹃而言,“家”并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吃饱穿暖的地方。在她看来,生活除生存问题之外,还应该考虑“活着”的意义,应该拥有一种平等、独立的自我人格。从此,革命队伍便成了她理想的“家”,亲爱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她心目中“母亲”的化身。日后,她所表现出的对革命队伍“家”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母亲”的皈依,无一不是最真挚的内心情感流露。“同志”是一个属于20世纪的语词概念。在茹志鹃的意识里,“同志”是光荣、平等、尊敬、信任、神圣、革命归属感的理想象征,成为她记忆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经历的最佳工具,并且在进入和平年代后她也始终保持着“同志式”的行为方式。而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茹志鹃通过自己的文字不间断地抒写着对那个“光彩夺目、青春焕发的时代”的记忆,讲述着对“那种亲密、无私,甚至可以说圣洁的人际关系”的留恋。1958年初,她的丈夫王啸平被戴上莫须有的“右派”帽子,这让她经历了一段“心情灰暗”的日子。当遭遇了种种现实政治的困惑和家庭生活的忧愁后,茹志鹃不由自主地驻足转身,却拾起了一朵清新淳朴、芳香四溢的百合花。然而,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看,茹志鹃一往情深地追忆战时的同志情谊,更多的是“借昔日酒杯,浇胸中块垒”。(摘编自王辰革命与情感:茹志鹃作品论)材料二:百合花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原因之一。最初,人们多以“单纯体贴、善良无私、热爱生活、害怕和女性打交道,具有奉献精神”这一类词语来形容通讯员,致力去挖掘他“英雄”的一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开始淡化军民情深、骨肉相连的阶级概念,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关注人物自身的人性内涵与光辉。在茅盾眼中,新媳妇是次要人物,他认为小说展现了普通农家少妇对解放军的真挚的骨肉般的热爱。这种表现热情的方式为死者缝好衣服上的破洞,正表现了农民的纯朴的思想感情。学者段崇轩则关注到新媳妇高尚、纯洁的人性关怀的一面。袁俊华认为,“我”是一个主要人物是打开小说主旨的钥匙。通过“我”这个“视点”,刻画出了通讯员细腻、体贴的性格。虽然小说没有从正面着笔写新媳妇真实的内心世界,但叙事人的心理活动却处处起到了“借代”的修辞作用。百合花能成为经典的原因还有作者所采取的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不事雕琢,自然巧妙。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是这几个地方:树枝与野菊花、馒头、衣服上的破洞、百合花被。百合花被是重要的道具,通讯员与新媳妇起初的误会因被子而起;通讯员牺牲后,卫生员揭掉了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坚持将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凸显出新媳妇的美好品质。虽然百合花的题材属于“革命战争”,但作者却另辟蹊径,借助“通讯员牺牲”这个微小的侧面来反映战争生活。一场激烈战斗,主要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担架员的转述来体现。百合花还表现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展现了茹志鹃委婉细腻的艺术特色。这种优美纤巧的抒情意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理变化与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如作者特地选择一条全新、印满百合花的被子,渲染了气氛。小说抒情诗的特点,还表现在融情于景的描写上。比如,茹志鹃特地把情节的展开安排在了秋日雨后初晴的乡村背景上,借此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图。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通常具有多义性,百合花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以茅盾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百合花主要是对“军民鱼水情”“同志战友情”的讴歌与赞扬,主题思想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有些学者则提出了人情和谐说,认为小说展现出战争中令人难忘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部分学者则从女性视野、两性隔阂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呈现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主题。还有少数学者提出了生命寂寞说,认为百合花首先书写了美好的人性、人情关系,而后再通过死亡把一切摧毁,创造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悲剧。(摘编自潘雪婷百合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茹志鹃的童年充满凄风苦雨,这段经历让她内心对希望和光明的渴望也更加强烈。B. 对茹志鹃而言,革命不仅是一根救命稻草,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情感归宿。C. 百合花中有作者对现实的深深忧虑,但对战时那种同志情谊的追忆成分居多。D. 百合花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在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融情于景等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2.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茹志鹃到苏中前后的生活际遇的鲜明差别,交代了她对革命队伍产生“家”的认同的原因。B. “同志”这个概念对茹志鹃产生了巨大影响,她把“同志”视为理想象征,进入和平年代还保留着“同志式”的行为方式。C. 根据材料二可知,研究者们对百合花的主题做了不同的阐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并不矛盾,具有一脉相承性。D. 茹志鹃善用细节描写,如野菊花和树枝的细节,刻画了通讯员天真纯朴、童心未泯、善于挖掘生活情趣的大男孩形象。3. 茹志鹃在很多作品中都讲述了“那种亲密、无私,甚至可以说圣洁的人际关系”。下列茹志鹃的作品中不属于这一类的一项是( )A. 小说关大妈突出了老妈妈和游击队地下工作者以母子互称、相亲相爱的深情厚谊。B. 小说静静的产院刻画了荷妹等人物形象,表现了生活变化对人思想性格的影响。C. 小说三走严庄讲述了女英雄收黎子在我党军队的真心关怀和帮助下的成长过程。D. 小说澄河边上讲述了周队长和白眉老人带领小分队渡河的故事,突出军民鱼水情。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茹志鹃及其作品,但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材料二中,袁俊华认为茹志鹃百合花中的“我”是一个主要人物。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和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C 2. C 3. B 4. 材料一着重从“家”的体认和“同志”的意义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茹志鹃作品风格的成因。材料二则从人物塑造、艺术技巧、主题思想三个角度论述了百合花成为经典的原因。 5. 示例一:赞同“我”是主要人物。 从情节结构看:“我”作为线索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说始终围绕着“我”与通讯员的交往展开叙事,“我”与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路上、“我”与通讯员一起借被、“我”与通讯员最后一次相见这些情节都是围绕着“我”和通讯员展开的。 从人物塑造看:“我”帮助刻画了人物形象。正是有了“我”的叙述,通讯员的腼腆与羞涩、纯朴与善良才更具感染力,“我”对通讯员的观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性格和品质。 从主题表达看:“我”是小说中的叙述者,有利于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我”与通讯员、新媳妇的互动,小说展现了战争年代纯洁的人际关系和人性美。 示例二:不赞同“我”是主要人物。 从故事情节看:小说主要讲述了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以及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坚持用自己的被子覆盖他的遗体等故事。从人物塑造看:小说主要刻画了腼腆、勇敢、无私的通讯员以及纯朴、善良的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从主题表达看:小说主要通过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交往展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突出“军民鱼水情”“同志战友情”的主旨。【解析】【导语】两则材料分别从茹志鹃的个人经历和作品百合花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材料一聚焦于茹志鹃的成长背景及其对革命的情感归属,强调她在革命队伍中找到“家”的认同感。材料二则深入探讨百合花的成功之处,分析其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和多义主题,展示了作品在艺术技巧和思想内涵上的丰富性。两者共同揭示了茹志鹃作品中对人性美和革命情感的深刻表达。【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但对战时那种同志情谊的追忆成分居多”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然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看,茹志鹃一往情深地追忆战时的同志情谊,更多的是借昔日酒杯,浇胸中块垒”可知,茹志鹃在百合花中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C.“具有一脉相承性”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二尾段论述了百合花的多义性及各位研究者的不同角度,并未交代几种观点的一脉相承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说明了“同志”一词对于茹志鹃的意义,她留恋“那种亲密、无私,甚至可以说圣洁的人际关系”,通过自己的文字抒写着那个“光彩夺目,青春焕发的时代”。 B.静静的产院主要“表现了生活变化对人思想性格的影响”,不属于这类作品。 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她悲惨的童年经历,如家庭没落、亲人离散、祖母去世等,到在革命队伍中找到“家”的感觉,将革命队伍视为理想归宿,将党视为“母亲”,并阐述了“同志”概念对她的意义,以及在特殊时期(丈夫被划为“右派”)创作百合花的心境,体现了个人经历与情感、创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茹志鹃作品风格的成因。 材料二:根据“百合花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原因之一”“百合花能成为经典的原因还有作者所采取的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可知在艺术技巧方面了百合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如对通讯员、新媳妇、“我”等人物形象的不同解读;艺术技巧方面,包括细节描写(树枝与野菊花、馒头、衣服上的破洞、百合花被等)、侧面描写(对战斗的侧面体现)、融情于景(秋日雨后初晴的乡村背景);主题思想方面,不同研究者阐述了如“军民鱼水情”“同志战友情”“人情和谐”“女性视野两性隔阂”“生命寂寞” 等多种不同的主题解读。这三方面构成百合花成为经典的原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示例一:赞同“我”是主要人物。从情节结构看:在百合花中,“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和参与者,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从“我”被派去包扎所,引出了与通讯员的相遇、同行以及借被子等一系列情节。例如,在借被子的过程中,“我”与通讯员一起去新媳妇家,见证了他们之间从误会到理解的过程。如果没有“我”这个人物,这些情节的发展将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我”的存在使得故事更加自然地展开,让读者能够跟随“我”的视角深入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从人物塑造角度看:“我”在小说中对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形象塑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