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一、概述 1二、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 二 )基本原则 2( 三 )目标任务 3三、建设内容 3(一)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4( 二 )高度协同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 4( 三 )全流程数据在线更新技术体系建设 5( 四 )全国统一的运行支撑体系建设 6四、总体设计 6(一)总体架构 6( 二 )技术架构 8五、数据资源建设 10(一)技术思路 10( 二 )数据资源范围 11( 三 )数据汇聚路径 12( 四 )数据整合处理 14(五)创新数据产品 15六、服务功能建设 152(一)技术思路 16( 二 )门户 网站系统 17( 三 )基础核心服务 18( 四 )开发资源服务 20七、更新能力建设 22(一)技术思路 22( 二 )在线协同更新云数据库 22( 三 )国省数据同步 28( 四 )在线更新技术系统 30(五)在线协同更新标准规范 32八、运行环境建设 32(一)技术思路 32( 二 )统建共用云计算基础设施 33( 三 )核心支撑软件系统 34( 四 )建立高水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383一、概述天地图自 2011 年正式上线以来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 已 建成了包括 1 个国家级节点 、32 个省级节点(含兵团节点)和 300 多个市县级节点的架构体系,形成了能够满足多样化应用需 求的在线服务数据体系,提供了丰富的二次开发资源,具备了一 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截 至 2023 年 12 月底 ,天地图注册用户超过 95 万个, 瓦片地图服 务日均调用量超过 10 亿次, 应用范围涵盖土地、矿产、海洋、 生态、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民政、气象、地震等领域,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旺盛需求相比,天地 图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数据资源方面,覆盖面不够 广、种类不够丰富、 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相对缺乏;在服务功 能方面,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移动端服务供给不足、智能化服务 场景有待探索;在数据更新方面,更新频率不高、节点间协同更 新不够、地区发展不均衡;在运行支撑方面,云计算资源统筹不 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分类限流对用户使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需 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模式 ,推动天地图转型升级, 不断释放地理信息公共数据要素潜力,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 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1格局, 围绕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 两支撑、两服务” 的工作定位 , 综合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 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从数据资源、服务功能、更新效 率、运行支撑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建立以数据丰富、覆盖广泛、 更新及时、功能全面、安全高效为特征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 务平台,实现数据覆盖全面化、应用服务智能化、联动更新在线 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理信息公 共服务能力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二 )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实际 ,不搞推倒重来 ,尽力而为 , 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着力解决数据资源、服务功能、联动更新、 运行支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新平台基础性、公益性定位,聚焦地理 信息公共服务需求, 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机制创新 ,不断提升新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集约。树立“一盘棋”理念,统筹各类资源,继续深 入推进一体化建设。既加强顶层设计又注重发挥基层积极性,统 分结合、上下联动、共建共享、协同服务,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 浪费 ,有效形成新平台建设和应用全国合力。坚持安全可控。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数据 安全以及保密、政务公开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强化安全技术 保障 ,持续提升新平台安全防护能力。( 三 )目标任务新平台建设要实现“ 四个升级”:1 、在数据资源方面 ,建立多源多维、多时多类的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要素内容由基础地理信2息到自然资源领域专题地理信息,覆盖范围由国内到全球、由陆 地到海洋 ,遥感影像由单一时相到多时相的转变与升级;2 、在服务功能方面 ,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需求 ,推动新平台 实现由单一的在线地图服务到深度融合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等多 样服务 ,由基础底图服务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由桌面端服务到 移动端服务的转变与升级;3 、在数据更新方面 ,建立数据汇聚、共享、整合、发布的 全流程在线协同更新技术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由 离线更新到在线更新、由整版定期更新到重要内容适时更新的转 变与升级;4 、在运行支撑方面 ,依托云计算技术 ,打造高效稳定的 一 体化运行支撑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计算资源由分散建设到适度 集中、集约共享的转变与升级。到 2025 年 ,初步建成数据资源丰富全面、服务功能完善智 能、联动更新及时高效、运行支撑集约稳定的新平台,瓦片地图 服务日均请求响应能力达到30 亿次以上, 能够支撑百万级开发 用户;实现优于 1 米分辨率影像服务陆地国土覆盖范围超过 90%, 并不断提高时效性 ,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到 2030 年, 新平台全面发展, 数据资源更加丰富 ,服务功 能更加智能,联动更新更加高效,运行支撑更加稳定,政府地理 信息资源更加开放,各类地理信息应用更加深入,地理信息综合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建设内容(一)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在纵向层面,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多尺度基础 地理信息数据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面向社会公共需求的交通、居3民地、水系、政区、植被等要素,持续提升数据精细度、丰富度 和时效性;进一步丰富遥感影像资源,特别是扩大全球影像数据 的发布,充分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资源,加强数据质 量控制,提升数据处理与发布效率 ;围绕更好地满足地名地址公 共服务应用需求,各级节点在现有公共服务地名地址数据成果基 础上,进一步提升地名地址标准化程度,完善公共服务地名地址 库。在横向层面,着力分析海洋、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水、 地质、矿产、空间规划等自然资源领域具备公共服务属性并适合 公开发布的专题地理信息的类别与内容,通过服务聚合、数据融 合等方式实现有效集成与发布,建立自然资源领域专题地理信息 公开发布审查、更新机制,推动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 专题图层数据 ,扩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内容。同时,积极对接民政、公安、水利等政府部门,实现跨部门 地理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有效衔接。联合导航电子地图、快递 物流等企业开展道路交通、地名地址等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进 一步推进政府部门间、政企间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数据对接,明 确数据对接范围、对接内容、对接方式及对接要求,促进政府与 政府、政府与企业数据流通 ,激活多方地理信息数据潜在价值, 统筹规划政务地理信息据资源和社会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加快地 理信息公共服务领域数据共享开放。( 二 )高度协同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及数字经济发展应用需求,优化天地图统 一门户信息架构,加强平台门户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综合集 成各类地理信息服务,推动新平台智能化发展。推动地理信息服 务应用程序接 口( API )迭代升级 ,全面支持从栅格到矢量、从4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的地理信息应用开发。开发地理信息 数据与行业专题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各类计算分析模型的融合 集成技术,开发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空间分布格 局分析、时空聚类分析等模块,形成各类时空大数据共享计算与 空间分析服务、可视化服务能力。着力构建知识化、智能化综合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用户需求智能感知、多源数据 智能集成、节点业务智能协同、应用服务智能推送,满足不同用 户不同场景的多样化与深层次应用需求。响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 势 ,加强统筹 ,通过开发移动应用程序( APP )、移动端门户网 站、小程序等方式,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提升 移动端服务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易用与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 )全流程数据在线更新技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采用“ 专 业测绘+众包更新” 的理念,全面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汇聚、 共享、整合、发布的全流程在线更新技术体系,实现数据从离线 定期更新向在线适时更新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缩短数据获取和 发布周期,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开发基于应用驱动的智能更新技 术,完善跨层级、跨部门的批量矢量、影像数据汇交功能 ,强化 批量汇交管理与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扩展数据更新与信息挖掘、 网格化更新任务分发与管理、多源数据接入管理、全要素在线编 辑、基于规则的自动质量检测、基于工作流的数据审核、增量数 据入库更新等功能。开发基于高分辨影像的要素自动提取服务 , 实现地理信息要素变化快速发现,并与在线更新技术系统进行集 成。开发移动端在线更新工具软件,实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 全流程在线协同维护与更新,支持百万级用户同时进行更新操作。围绕在线服务数据的高效协同管理与发布应用需求,按照数5据更新维护本地化原则 ,基于统一规则与标准建立 1+32 分布式 在线协同更新云数据库, 国家级节点建立 1 个全国主库 ,32 个 省级节点建立分库,分库增量更新数据及时汇聚到全国主库,实 现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监控、数据审计、数据提取、统计 分析等功能,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基于统一服务中心的 各类在线服务数据分级维护、统一管理,为在线服务数据的快速 发布与共享应用提供支撑。( 四 )全国统一的运行支撑体系建设统筹整合省级节点基础设施资源, 以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集约高效、安全可控为导向,建立以高效支撑应用为核心的全国 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统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 资源、安全防护资源等,形成集约创新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 设施体系,增强地理信息云服务能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形 成新的基础设施孤岛。四、总体设计(一)总体架构新平台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节点组成,遵循集约一体化 与数据更新在线化建设要求,依托统一的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形 成全国高度协同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运行监测 与综合评估等方式推动实现节点之间资源共用、数据联动和服务 协同, 新平台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应用程序( APP )、微信小程 序等统一门户对外服务, 总体架构如图 1 所示。6地 理 信 息 公 共 服 务 平 台 统 一 门 户政府部门开放应用国家级节点国家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估企事业单位开放服务数据联动 服务协同省级节点省级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估数据联动 服务协同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市县级节点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图 1 新平台总体架构1 国家级节点国家级节点是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总枢纽和总入 口,主 要实现节点数据资源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