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1 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1)从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4)哲学的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不同: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自发形成的特点不同: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区别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区别哲学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揭示的规律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替代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即: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b.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即: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 = 物质。原子的属性 = 物质的属性。b.局限性:机械性(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a.哲学的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c.评价: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注意】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科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例如:“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提醒】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注意: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2.1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属性: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客观存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注意】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注意】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运动的规律性1.规律是客观的(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注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 规律现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