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展示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 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情感(文章主旨)格式:本文记叙(描写/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表现(赞美/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几件事的概括一样)考点二、线索(人、事、物、情)题型展示:1、本文线索?根据线索完成表格?2、作者的感情经历变化过程?3、文章围绕xx线索,依次写了xxx等内容。1.物线: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人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3.事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情线: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时空线: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找线索的关键点: 文章标题;(标题是物,一般为线索)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叙述用“我”,线索是:“我”的见闻感受;考点三、题目的理解题型展示 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1)表层义(实指),结合事件(2)深层含义 (蕴含义感情、主题,语带双关。), 联系主旨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2、标题的作用(好处):(1)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寓意含蓄深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或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主旨(3)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始终,文章的情节围绕它展开;贯穿全文的线索(事物);(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题目新颖;(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考点四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题型展示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3. 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4. 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方法点拨 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1、内容上:1. 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2. 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2、结构上: 1. 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3. 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 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答题格式1. 首尾段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内容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2. 过渡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上承,下启。3. 写景段落作用:语段描写了/交代了;暗示/烘托/渲染/营造了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形象。4. 段落能否删去: (1)不能。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2)能。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所以可以/应该删去。考点五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题型展示1.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某一个句子)?2. 从文章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 品读文章指定段落,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方法点拨对重点语句的考查主要是要求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1. 修辞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修辞+内容+情感)(1)比喻: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的(特点),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点)。(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4)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富有感染力。(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0)引用:引用,表现了(特点),内容更加真实、准确,增添了文章的文采。(11)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讽刺了(特点)2. 描写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如感觉:听、视、嗅、味、触;又如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多角度写景:远与近、实与虚、点与面、动与静,高与低 作用:多角度描写,使景物的特点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产生一种立体动态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或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3. 表达方式的角度:议论:重点分析其蕴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描写: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答题模式 A.文中某句(段)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B.试从表达方式等方面赏析句子 模板1: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交代了XX的过程。模板2: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人物XX性格烘托人物 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分式 XX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模板3: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对XX了解得更清楚。模板4: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XX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模板5: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中起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具体作用。4. (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运用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力)等。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对偶句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5. 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如好恶、褒贬等。理解、赏析重点词语题型展示1. 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2. 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些词语生动传神的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常见答题模式:“XX”一词(等词),生动传神的写出了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 1. 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词语的深层含义(联系其所在的句子或段落等分析)。2. 特定词语表达效果(作用)的分析:(1)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强烈地/鲜明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一词(等词),对应前文词语,在结构上起作用。3. 词语的替换及理由:能替换。/不能替换。理由:句子(或作者等)意在表现(表达),原词作用及表达效果;词语换后的表达效果。二者的表达效果相同/不同,所以能替换。/不能替换。6. 其他:如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引用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以及表达的深刻性)等。答题格式1. 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2. 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对文章故事情节或内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3. 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点明具体的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作用(注意结合语句或文段内容分析;切记作用既有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本身带给句子的表达效果,还有句子对体现、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感情的作用)。考点六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2、答题模式: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