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5页
第2页 / 共165页
第3页 / 共165页
第4页 / 共165页
第5页 / 共165页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调研报告汇编 目 录 一、经济类 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调研与思考.3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10 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15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22 关于重点项目建设调研与思考.29 二、社会类 关于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调研思考.36 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46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53 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的调研与思考.62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调研与思考.70 三、民生类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79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89 关于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调研报告.97 2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106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112 四、党建类 关于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20 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调研报告.129 关于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135 关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调研报告.148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情况的调研报告.155 3 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调研与思考 调研报告 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 头的产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推 动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转变发展方 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子,发展高效 农业是重要途径。一、发展前景:质量优,效益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三农”。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保供给、保增收、保稳定的新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农业遭遇产销困难,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是重要方向。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支撑,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核心要义,就是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是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销衔接,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高效农业,可以有效破 4 解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偏小、供求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 放等难题,是对传统农业的革命。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在效益上,传统农业追求经济效益,靠“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粗放生产。高效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在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注重生产优质安全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现在工厂化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发展方式上,传统农业靠产量追求效益,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但品质却很难保障,高产但没高效益,有时还滞销赔钱。高效农业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及资源利用,如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在经营方式上,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农户单打独斗,农业生产和市场风险较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高效农业采用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条,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发达国家高效农业主要有三种代表性模式,即以美 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 等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等 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我国高效农业发 展不适用美国的大规模经营方式,也不具备日本等国高额补贴 的条件,只能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 5 展现代高效农业。二、发展基础:优势多,规模小 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 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设施 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等模式,有力促进了高效现代 农业发展,但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优势明显,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滞后。全市耕地面积 825.5 万亩,水浇地面积 500 余万亩,农业 人口 266.9 万人,农村劳动力 170 余万人,具有发展高效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在产业支撑上,全市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加工业等产业门类齐全,粮食年产量 30 亿公斤,水果产量 80 亿公斤,水果出口世界 68 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产业门类齐全。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特色农产品扬名四方,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和苹果价格指数发布,为农业发展增光添彩。但也要清醒看到,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增产不 增收。去年全市苹果年产量达到 55 亿公斤,但平均价格每公斤 仅 3.6 元,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档果占比仅 10 左右,中档果占比 75 左右,低档果占到 15 左右,畅销高档果产量少。二是优质不优价。我市小麦品质优良,面粉深受市场青睐,去年小麦亩均单产达 345 公斤,创历史新高,但亩产值只有 806 6 元,主要原因就是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不足,全市面粉加工 企业仅 100 余家,年加工能力 10 亿公斤左右,大多小麦作为原料卖外地加工。三是高投入低效益。近年来,化肥农药价格提 升,特别是人力成本上涨,农业收入每天二三十元,打工收入 都在百元以上,许多农民弃农打工。探索形式多样,但整体规模不大。随着设施农业、食用菌产业等效益显现,大家对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景看好,发展热情很高,但因认识、技术、资金制约,整体规模不大。如设施农业,既可增产,又可节约,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业 10 倍以上。温室樱桃亩收入高达 3 万元以上,是大 田樱桃收入的 5 倍。但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只有 62.8 万亩,不到 耕地总面积的 1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60 的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再如食用菌产业,生产资源得天独厚,采用“果树枝、秸 秆等废弃物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 畜禽养殖粪便肥料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是资源节约、高产优质、循环发展的高效农业。但全市生产食 用菌的企业有 26 家,规模以上生产加工企业只有 7 家,年总产 量 1000 万公斤。全市果树 380 余万亩,每年产生的果树枝、秸 秆等 30 亿公斤,全部作为原料可年产食用菌 20 亿公斤,产值 可达 100 亿元。新业态发展迅速,但新型经营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一批休闲农业、观光采 7 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推动 了农业发展从“产+加+销”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转 变。但全市高效农业新业态发展质量不高,主要集中在乡村旅 游和休闲农业,农民直接受益还不多。根本原因就是农民新型 经营主体的数量不多、质量不优,目前全市农业合作社 14681 个,国家级仅 88 个,家庭农场仅 1847 个,不能有效支撑起高效农业规模发展的需要。三、发展方向:强基础,转方式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借鉴成功经验,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我市发展高效农业优势明显,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发展向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转变,推动高效农业健康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口粮安全基础上,调优调强产业结构。水果产业做强做精,增加优质果品供给,提高产出效益;畜牧产业做大做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产品供应能力;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8 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农业效益不高,表面上看是成本问题,根子里是经营体系问题。发展高效农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统、分”结合新型经营体系。在“统”的层次,大力发展有实力的“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户抱团发展。在“分”的层次,通过市场化政策,引导承包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靠科技人才,支撑规模发展。目前,制约全市高效农业发展规模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全市农技服务编制数 365 个,实际在 岗人数 332 人,在岗在编的 273 人,每个乡镇只有两三人,难以担负起农业科技重任。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保障。完善农业科研人员流动与兼职制度,鼓励编制内的农技人员,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理领取报酬。政府要加大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引进培养力度,引进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生产、质量监测等现代农业关键人才。依托农技校、农科所、农技推广机构,因时因地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实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及品牌化建设方面的培训。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下乡进村,对绿色增产模式、水肥药 9 节约利用、良种繁育等进行推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 式的应用。转变发展方式,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效农业,在土地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就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增多、变大、变强。一是积极培养种养大户。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围绕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加工等主导产业,鼓励种养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创办领办合作社,重点发展一批实力强、模式新、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三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天之润枣业、华康药业、晋龙集团、万华果品、闻喜象丰农牧等农业龙头企业,放大种、养、加、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效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难题。10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调研报告 经济 按照“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要求,针对旅游业发展进 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情况 我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拥有高山、湖泊、森林、溶洞、温泉和各类文化文物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质量高、数量多。全境森林覆盖率达 76.31,枫树面积 26.5 万亩。全市共有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23 个,其中包括 1 个 5A 级景区、6 个 4A 级景区,还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 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9 个,抗联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多种文化交织,美食美景令人沉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战略,把 发展旅游业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转型发 展的重要抓手,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旅游综合改革、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统筹产业规划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9 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4273.4 万人次,增长 11.8;接 待入境旅游者 7.7 万人次,增长 1.5。全年旅游总收入 328.2 11 亿元,增长 12.0,呈现全面增长的大好局面。二、制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我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好、潜力高,干部群众决心大、信心 足,但还存在一些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有效供给尚显不足 一是观光型产品多、休闲度假型产品少,观赏枫叶的景区都是简单的观赏式旅游产品,森林旅游还停留在爬山、看树、拍照老三样的状态,以温泉、枫叶、森林、冰雪、中医药等资源结合的休闲度假型、健康养生型产品开发较少。二是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以住宿业为例,全市仅有一家 5 星级酒店,乡村旅游民宿多以农民农户自行开发,住宿设施较为简陋、缺乏特色,针对高消费群体的精品民宿不多。三是夏季、秋季产品多,冬季产品少,旅游业淡旺季明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