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入,新中国建立之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那是百般刁难啊。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美国记者心怀叵测地向周恩来总理发问:“总理阁下,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什么称它为马路?”总理不假思索,诙谐地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啊,按照中国的习惯,简称为马路。”就这样,总理用自己的智慧有力地反击了外国记者的挑衅,维护了国家尊严。,导入,在中国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位臣子在骄横无礼的强国君主面前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捍卫了国家主权。他就是唐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第一部分,战国策是一本什么书?,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共,12,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yu,。安陵君,/,因使唐,雎,j,/,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听朗读划节奏,秦王,/,怫,f,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n,,以头,/,抢,qi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也,白虹贯日;,要,y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n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第二部分,走进文本,秦王和唐雎的尖峰对决,背景事件 识破骗局,秦王,男一,唐雎,男一,老板,文中的人物有哪些?,安陵君,嬴政,第二部分,走进文本,秦王和唐雎的尖峰对决,第一回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1.使,派遣,2.易,交换,就,一定,3.其,秦王派遣人对安陵君,秦500里地换安陵国50里地,表,祈使,语气(命令、感叹等),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加惠,施予恩惠,5.虽然,虽然这样,什么“恩惠”?,这样是哪样?,6.受,接受,接受什么?,7.终,始终,永远,8.弗,否定词,不,谁“愿终守之”,不什么?,译文: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9.说,通假字,通悦,10.因,因此,开心,译文:秦王嬴政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11.使,派遣,谁派谁?,12.使,出使,谁去哪?,为什么要出使秦国?,解读课文,第一段解读,第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秦王提出的“以大易小”?,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愿终守之”“弗敢易”。,(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解读课文,第一段解读,安陵君拒绝了秦王,为什么又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呢?,“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敌强我弱,不能当场揭穿秦王,只能努力争取周旋的余地。,1.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2.引起故事的开端,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13.何也,为什么?,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为什么秦王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从来没有人敢拒绝过他的要求。,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14.且,况且,译文:,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所以不打他的,主意,。,15.以,凭借,16.以.为,把.作为.,谁把谁作为?,17.长者,忠厚的人,真的吗?,18.错,通假字,通“措”,19.错意,在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20.请,让,21.广,扩大,22.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3.与,语气助词,表疑问,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4.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译文: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25.虽,即使,26.岂直,更何况只是,什么语气?,解读课文,第二段解读,有恩于安陵君,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跟韩魏一样灭亡。,秦王说的是不是真心话?说说理由。,不是。是对安陵君实行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让安陵君扩大土地是粉饰其欺诈,而对安陵君婉拒则认为是逆寡人和轻寡人,兴师问罪。,解读课文,第二段解读,唐雎是如何反驳的?,首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质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个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唐雎的回答是安陵君话的简单重复吗?,1.地点不同了,是在虎狼之秦的朝廷上;,2.背景不同了,是在秦王碰了钉子,“不悦”之后;,3.人物不同了,作为区区小国的使臣所面对的却是汹汹然不可一世的秦王。,他们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便三点不同,使得唐雎所处的境地更加百倍地难于应付,国家命运、个人生死全在此一举,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第二部分,走进文本,秦王和唐雎的尖峰对决,第二回合,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27.怫然,愤怒的样子,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28.公,敬称,指唐雎,唐雎怎么敢这样回答?!?!,体现唐雎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不畏强权,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9.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会使数百万人的尸体,倒下,,使鲜血,流淌,数千里。”,30.流,呼应前文哪个场景?,灭魏灭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31.布衣,普通的平民百姓,译文: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出师表里也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2.亦,也,译文: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33.免,脱下,脱掉,34.冠,帽子,什么语气?,略带不屑,35.徒,光着,裸露着,36.跣,脚,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7.以,用,译文:,用,头往地上,撞罢了,。,38.抢,碰、撞,39.尔,罢了,这是一副什么姿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不懂民生,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40.庸夫,平庸无能的人,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41.士,有胆识,有才能的人,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42.发,爆发,译文: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43.休祲,吉凶征兆,这偏指吉?凶?,44.与臣,与,表并列,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5.必,一定,译文: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46.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47.是也,就是这样,挺,剑而起。,48.挺,拔,译文:,拔,剑出鞘站起来。,唐雎想干嘛?,看出他是什么人?,不畏强权,视死如归,解读课文,第三段解读,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与唐雎的“布衣之怒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发动战争,消灭安陵,(想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唐雎屈服),你要安陵的土地,我就要你的命,(不惜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安陵),唐睢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已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第二部分,走进文本,秦王和唐雎的尖峰对决,最终结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49.色挠,胆怯的神情,译文:秦王变了脸色,面露,胆怯神情,,,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50.长跪,古人的一种坐姿,51.谢,道歉,跪坐,跪坐侧面图,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52.谕,明白,译文: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53.以,凭借,54.徒,只,仅仅,55.以,因为,1、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3、概括段意。,欺软怕硬、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第四段分析,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解读课文,通假字,秦王不,说,同,悦;高兴,故不,错,意也,同,措,仓,鹰击于殿上,同,苍,古今异义,大王,加,惠,古义:施予,今义:增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为两个词的组合,今义:连词,为单个词,非若,是,也,古义:代词,这样,指秦王说的情况,今义:常用作判断词,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是,今义:成直线的,和“曲”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