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部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材料二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别离,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翼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改)(二)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选自楚辞渔父)【注释】淈(g):搅浑。醨(l):薄酒。汶(mn)汶:污浊。(三)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注释】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牲畜。孤豚:小猪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节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冀:希望,期望。B援天引圣,以自证明 援:帮助,救助。C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D子亟去,无污我 亟:赶快,马上。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C卒客死于秦 为之于未有D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不正确一项是( )A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大凡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美他的文辞。B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您已经不是三闾大夫了吧?为什么到这里来呢?C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既然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跟着吃那酒糟、饮那酒呢?D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我宁愿在小水沟里甩着尾巴自我身心愉快地游戏。8下列对上文及课文屈原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经序阐释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来。C屈原的离骚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虬龙鸾凤以托君子,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D屈原列传中楚怀王因忠奸不分,而兵败失去国土,自己也客死秦国,这从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存亡中的重要作用。9材料(一)和课文屈原列传中都写楚怀王受秦国欺诈而客死于秦的史实,但内容上前者略、后者详,请简要分析同一素材不同处理的原因。10屈原和庄子在面对人生境遇变化时,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屈原与庄子不同的人物形象。三、整本书阅读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些特点。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释】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千里孤坟:王弗葬地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职的山东密州相距遥远。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莹所在地。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活着的人对逝者,都是茫然无知。B“纵使”三句将现实与梦境的场景连接起来,把死别后的思念和忧愁,形象地体现在容颜的苍老上,感情深沉而忧伤。C“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D下片全部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13苏轼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思念,请结合这首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五、名篇名句默写14在横线处填作品原句。要求:工笔正楷,不连笔,字迹清晰。论语泰伯中的“,”两句,说明士人和君子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责任重大。四章强调不丧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