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篇文:学习贯彻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学习贯彻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深化科技、教育、 人才等体制改革,依靠创新形成发展动力;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数据、信息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依靠协调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依靠绿色理念形成发展新范式;通过国际合作吸引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依靠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创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靠成果共享提升发展后劲。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对既有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不能简单否定传统生产关系,也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律法令来实现, 必须推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深刻变革。其中的关键是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制度,形成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的机制。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主阵地”,传统产业是“基本盘”。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各自特点不同,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各有侧重。新兴产业重在完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机制、鼓励和包容产业发展的机制等,加快形成新赛道、新路径、新范式;未来产业重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确保孵化投资可持续增长;传统产业重在完善制度支持转型升级,标准引领很关键。其中的共性是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点位推出有力改革措施,完善“政企联合出题、政府助企答题、企业主导评估”的创新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导者、引领者,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面融通及良性循环,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规律从根本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不仅涉及产业组织体系与管理方式变革,还涉及交换关系、分配制度、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涉及经济、 科技、行政、环保、用人等体制改革,以及制度型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是复杂系统工程,许多领域需要历史性变革、 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必须统筹设计、一体推行。为实现生产力“新质”和“增量”的有机结合,要加快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形成引领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核心引擎系统集成, 形成科技创新不竭动力;加快产能结构系统集成,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加快支撑载体系统集成,形成产业升级转化器。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新型生产关系才能更好发挥赋能作用,全要素效率和效益才能随之有效提升。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从本质上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由量变引发的质变。深化改革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钥匙”,相应的改革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健点,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注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动作为,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制度建设,实现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抓住新质生产力特点,有的放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创新制度、 绿色环境、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好统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经济与环境,兼顾经济增长、价值创造、就业促进和绿色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含金量”“增收量”“含绿量”的有机统一。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是检验改革的“试金石”。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把深化改革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排出优先顺序, 制度创新更加突出关联互动和配套衔接,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完善改革评估和督查机制,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更加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反馈和应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确保改革成效。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问责制度,切实提高改革实效。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是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活力、企业活力等。 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活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制度上、政策上创造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以更高水平的法律制度、更高质量的政策协同、更高效能的监管执法、更高标准的规则衔接,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畅通流动,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以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动力机制,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着眼对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 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产业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高效协同及深度融合,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深化要素分配、成果赋权等制度改革,加大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活力。 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更加公平、诚信、包容的市场环境, 制定和实施精准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可预期的稳定政策, 将注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塑造科学规范的监管执法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把握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规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数字化“纽带式”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 颠覆性科技成果,必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2025年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2220字范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科技、产业、金融和资本四个层面勾勒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框架。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资本协同发展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路径。这集中体现了技术驱动、产业变革、政策引导和资本联动的多维发展思路,根本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 把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贯的重要观点。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通过科技创新对生产要素的整合重构,使得传统生产要素潜在生产力被充分激发,释放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期。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加快突破,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扩散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正如“达沃斯之父”克劳斯施瓦布说过:“变革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每每出现新技术,出现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人类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便会发生深刻变革。”各类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相互赋能,迭代突破,发展的新能量不断集聚,正在成为全球生产力新跃升的突破口,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 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增量器作用,以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统筹好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形成梯次发展的良性格局。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化发展,更好发挥质量和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的差距,提升产品质量、夯实产业基础,以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群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通技术升级迭代的各类通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格局,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新技术、新企业、新产品提供公平的市场机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要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紧紧围绕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技术进步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