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5页 / 共92页
第6页 / 共92页
第7页 / 共92页
第8页 / 共92页
第9页 / 共92页
第1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49 文言文阅读之概归纳括、分析题(原卷版)【考点解读】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运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手段,把握文言文的大意。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要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和思考,感悟文言文的内涵和韵味,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背诵优秀诗文一定的篇目。中考通常会考查规定范围内的文言文背诵篇目,以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4、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5、能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大致理解其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不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还会涉及课外的浅易文言文,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总之,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准确理解、分析和解答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 文言文概归纳括、分析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形象的评论、剖析等。常见出题形式有简答题、选择题。【考点点拨】一、内容概括归纳与分析题的考查形式(1)隐性考察。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融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或“筛选文中信息”的考察中。这种情形比较多见。(2)直接考察。专门设题或设项要求“分析概括具体的事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这种情形比较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二、内容概括归纳与分析题的出题角度(1)要求分析事件前因后果,回答人物某种做法的原因。常见设问形式:的原因是什么?(2)要求分析人物某种性情、品质的具体表现。常见设问形式:表现的句子是 。(3)概括事件或人物的特征。 常见设问形式: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4)文章主旨的梳理。常见设问形式:本文提倡/主张 。(5)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文中的故事情节、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由考生辨别对错。 三、内容概括归纳与分析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文章(1)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步骤:第一遍快速阅读,阅读时应注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标注或划线部分 )然后把简答题的题目读一遍。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往往出现在最后一道题,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可以先把最后一道题读一遍,明确考查内容。 接着带着问题第二遍快速阅读文本,有时候题目的出题角度对我们读懂选文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边读边留意与出题角度有关的语句,并根据考察的考点进行圈点勾画,做好标记,组织语言进行答题。(2)具体答题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三步:圈点勾画在读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读,有时候题目的出题角度对我们读懂选文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边读边留意与出题角度有关的语句,并根据考察的考点进行圈点勾画,做好标记,组织语言进行答题。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四、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1)题目目要求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示,我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2)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3)在对文章(或选项)内容分析归类的基础上,看看哪些内容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通过这样的甄别判断,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4)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五、答题示范(以人物形象概括为例)1、快速读题,明确考点概括A的人物形象;2、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并进行圈点勾画;就概括A的人物形象这种题而言,圈点勾画的内容主要是文中对A人物的评价性词语、A人物做的事件、对A人物的人物描写等等。3、运用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概括人物形象(1)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2)从分析侧面描写入手。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他人的评价。4、分点概括,完成答题。【考点典例】一、【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24分)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甲】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注】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乙】跋盆兰(明)李流芳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注】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承:捧着。就:前往。偃蹇(jin):高耸的样子。剧:流畅,此处指畅快。9. 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二、【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甲】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乙】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11. 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12. 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三、【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材料二: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注释】绝:超越。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墟:山脚。暴(p):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鱼脊鳍。孟诸:泽名。鲩(n):一种小鱼。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材料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0. 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11. 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四、【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