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4页
第2页 / 共554页
第3页 / 共554页
第4页 / 共554页
第5页 / 共554页
第6页 / 共554页
第7页 / 共554页
第8页 / 共554页
第9页 / 共554页
第10页 / 共5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21整体感知(文言文阅读)1. 考点分布年份卷别出处选材聚焦选文特点2024新课标I材料一: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读通鉴论两则材料聚焦李陵投降的事件着眼立德树人,内容充满正能量。选文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体现爱国亲民、责任担当等精神,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对青年成长起正面引导作用。选文范围不断扩大,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新高考文言文选文由传统的人物传记体转向纪事本末体再转向纪传体、国别体、诸子散文、军事理论论文等,选材突破性强,凸显了命题的创新性。同时,文本的表达方式也由侧重记叙转向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更加灵活多样。文本内容相对集中,或围绕某一中心人物展开,或围绕某一中心事件或话题展开,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形式更加灵活,既有单一文本,也有双文本。新课标II材料一: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衡非韩三则材料聚焦于“礼法”对于治国的作用2023新课标I材料一:韩非子难一材料二:孔丛子答问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锋。新课标II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分析苻坚失败的原因。2022新高考I战国策魏策三(国别体史书)孟尝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担使命,游说赵、燕两国助魏抗秦。新高考II东观汉记(纪传体断代史)吴汉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爵位高但谦恭俭朴。2021新高考I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唐太宗虚心采纳谏言,在减轻徭役、选用廉吏、赏罚有度等方面均有政绩。新高考II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祖逖年少有志,与将士同甘共苦,取得战绩。他鼓励、督责农业生产,发展边境贸易。2020新高考I明史左光斗传左光斗为官正直,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陷害。新高考II明史海瑞传海瑞为官清廉,正直。详写了他死谏的情形和去世后百姓悼念的盛况。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题材上,突破之前的“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等,转而采用来自诸子百家论著、杂著的材料,且材料来源更趋多样化。文本数量上,单一文本与多文本相结合。选材特点上,范围不断扩大,注重立德树人,注重理解、概括与思辨能力。【备考策略】1. 研读课本: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因为历年的文言文试题都与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密切相关。2. 归纳整理:整理归纳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掌握其含义和用法。3. 专题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4. 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梳理我们常说的文言文主要是指广义的古代散文。一、史传文(一)纪传体文本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中的纪传体文本是古代人物传记的主流,也包括其他单篇传记文本,可以统称为“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史实,是纪传体文本的主要特征。一篇纪传体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1)姓名、字号:开篇介绍。(2)籍贯:其次介绍,一般介绍到州县。(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学习经历及相应能力。(5)性情:基本评价。(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入仕时间或途径。(7)最初任职情况:介绍主要事迹之前的任职情况。2记叙人物的主要事迹(1)时间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份。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年号+初。如:乾元初。年号+具体年份。如:泰始九年。在同一年号内,只说具体年代,如“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三年,权知礼部贡举”“四年,积以论事”。年号+中。如:天监中。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有天干地支名称。(2)地点人物的官籍,即他的每一个任职地。除一些明确介绍出来的地点外,还在“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带出地名,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官职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具体管理的就是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4)人物主要表现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还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应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3表现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1)作者的直接集中评价;(2)作者在叙述其情况时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从用词的褒贬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u 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上厘清文本的层次。文言文人物传记,其行文大多按传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展开,我们可以据此厘清文章脉络层次。第二步:逐层细读,获取信息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1着眼开头,掌握传主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2着眼主体,以事件为核心,每件事情要注意以下内容:时间;地点;官职;人物;因果3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4结合语境,正确断句。5边读边想,初步翻译。第三步:把握性格,确定定位说明:在掌握传主事迹之后,还应该把握传主性格,确定传主定位。传主的性格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作者直接介绍;二是旁人相关评价,我们要注意发现。作者对传主的定位,即作者把传主归为某一类人,这种信息一般在开头或结尾。(二)纪事本末体文本纪事本末体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叙述史实,是纪事本末体文本的主要特征。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由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大都改编自原有的编年体、纪传体史书,所以有很多文字与原有史书相同或相似。纪事本末体分为两种类别: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常见的“一书备诸事之本末”的史书有:通鉴纪事本末取材自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每题一事,每事一篇,另附录66事,详记始末。宋史纪事本末取材自“二十四史”之宋史。始于太祖代周,终于文谢之死,每题一事,每事一篇,详记始末。明史纪事本末取材自“二十四史”之明史。始于太祖起兵,终于甲申殉难,每题一事,每事一篇,详记始末。u 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弄清楚文本选了哪几件事,从而厘清层次,一件事即为一个层次。第二步:逐层细读,获取信息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1弄清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弄清事件的本末由何引起、经过如何、结果如何。3看有无点评,如何点评。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第三步:找出共性,归纳中心说明:试卷节选组合的纪事本末体文本材料,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归纳出这个主题,对于理解文本有重要帮助。文本材料一般都会说明取材来源,比如“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贞观”指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君臣论治”就是主题,这种信息一般在开头或结尾。(三)编年体文本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终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u 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厘清文本的层次。试卷所选文本若为同一年份所发生的事情,按月记叙,不同的月份,会有不同的事情。月份就是厘清层次的依据,同时还要佐以事件。第二步:逐层细读,获取信息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1弄清在什么时间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弄清事件的全过程由何引起、经过如何、结果如何;是事件过程的连贯性叙述,还是人物对策。3看有无点评,如何点评。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四)国别体文本战国策:记录了当时的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内容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u 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说明:顺着时间和事件两条线索,厘清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逐层细读,获取信息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1抓要素,捋情节。抓住故事的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参与者。捋出故事全过程的情节。2抓对话,明技巧。战国策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策”,具有说话的技巧,表现在人物的对话中。第三步:体会特点,欣赏艺术说明:战国策的概述题或分析题,可能会涉及文本的特点或艺术特色,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体会和欣赏。二、论说文古代论说文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其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实用文体中以议论为主的也归为此类。论文类:标题多带有“论”“说”“辩”“议”“原”“解”“释”等。特点是就某一个主题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如师说六国论过秦论等。应答类:主要是书信。针对某人某观点,写信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如答司马谏议书上曾子固龙图书答谢景山书等。奏议类:主要是向朝廷、皇帝写的奏议,针对朝廷或皇帝的观点、做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等。序跋类:主要是以序跋形式表达见解的文章。如五代史伶官传序兰亭集序等。u 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审视标题,统揽全文说明:试卷所选论说类文本一般都保留了标题。标题一般含有以下信息:体裁、题材属性;论说对象或话题。审视标题,可以统揽全文。第二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厘清文本的层次。论说文的层次就是论说的思路、顺序,厘清层次也就是梳理思路。第三步:逐层细读,获取信息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1.依文体,揽内容。比如:“说”,相当于现代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