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1.1相交线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初步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去求一个角的度数.3.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 共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5)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钢索,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钢索组成的图案;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7-9,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定义教师问:如图,把两根木条用钉子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两根木条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 你能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吗?学生答:能,作图如下: 教师问: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学生答: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四个 .分别是1,2,3,4.教师问:将这些角两两相配能得到几对角?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1答:1 和2.学生2答:2 和3.学生3答:3 和4.学生4答:4 和1.教师问:为何如此分类呢?学生答:有一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的顶点相同.教师问:还有其他分类吗?学生答:分类如下:1 和3,2 和4.教师问:这样分的标准是什么?学生答:两边分别在一条直线上,有共同的顶点.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两直线相交分类位置关系1 和2,2 和3,3 和4,4 和1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 和3,2 和4.1.有公共顶点2.没有公共边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教师问:观察1和2的顶点和两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生一起解答: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与2 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教师问:类比1和2,看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答:这两个角的两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有相同的顶点.教师总结:如图,1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2)两直线相交分类位置关系定义1 和2,2 和3,3 和4,4 和1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1 和3,2 和4.1.有公共顶点2.没有公共边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考点1:对顶角的判断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出示课件13)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析: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答案:D.出示课件14,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5-17,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教师问: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因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如图所示,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猜想:1 =3.教师问:你能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来验证1与3的数量关系吗?学生答:1+2=180,3+2=180, 1=3.教师问:1与3互为什么角?学生答:互为对顶角.教师问:由此你能猜想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学生答:猜想:对顶角相等.教师问: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师生一起解答: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求证:1=3, 2=4.证明: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2=180 2+3=180,1=3.同理可得2=4.教师问:您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对顶角的性质吗?学生答:符号语言: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3,2=4.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8)两直线相交分类位置关系名称数量关系1 和2,2 和3,3 和4,4 和1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邻补角互补1 和3,2 和4.1.有公共顶点2.没有公共边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对顶角相等考点2:利用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出示课件19)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学生1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2=180-1 =180-40=140;学生2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0,4=2=140. 出示课件21,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考点3:利用隐含条件求角的度数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出示课件22)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140,BOC110(已知),BOFBOC1 1104070.BOF2(对顶角相等), 270(等量代换)总结点拨: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出示课件2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4-32)练习课件第24-32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3) 1.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1)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3)邻补角、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2.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1)邻补角互补.但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这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2)对顶角相等.但反过来,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5.1.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垂直、垂足、垂线的定义及其垂线的性质.七、 课后作业1、教材第3页练习.2、七彩课堂第10-11页第1、7题.八、 板书设计:5.1.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2.对顶角的性质3.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九、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相交线是第五章第一小节的内容,在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直线、角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角的关系邻补角、对顶角.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平面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最基本图形之一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是对顶角性质的几何语言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类等方法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很好地掌握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特征,另外加强对比和反例的说明,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强化、深入的作用.不足之处:从教学的过程看,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要小于对顶角性质推理的难度.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强化了学生对对顶角性质推理的认识,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推理说明的题目掌握不好.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乱、繁等现象(个别学生甚至无法下手),课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缺,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2 / 1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