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柬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的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的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傲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最有意思的是保长从不发言,因为他在乡里并没有社会地位,他只是个干事。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耒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的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固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的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减)材料二:“无讼社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成都市中院提出的诉源治理。随着诉讼官司的日益激增,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都“堵”在法院,既占用了宝贵的政法资源,叉耗时耗力耗钱,老百姓即便羸了官司,往往也会榆了人情,影响基层社会的长期稳定。法院判决的局限性调斛的僵化性和事后性越来越凸显,现有矛盾未必彻底解决,有的甚至埋下隐患酿成大案。2016年8月,大邑法院开始探索将“无讼社区”的理念融入城乡社区的治理实践中,并逐步在全县城乡社区建立和推广“1+N”数字综合调解平台体系。平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调解社会矛盾为突破点,高标准打造“无讼空间”,建立了人民调解法院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等社区调解的常设机构。针对不能调解和不愿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1+N”综合调解平台进入“诉调对接”的法律程序,并在大邑县法院、各分支法庭和各乡镇街道社区谩立“诉调对接”的三级网络平台。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以村规民约澈发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强化社区自治按照“易懂、易记易行”原则,将法律知识文明乡风无讼理念等融入村规民约。大邑县首先在广泛民意基础上制定了无讼公约其次按照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商议讨论形成村规民约。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量纠纷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得以化解并通过依法选举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使社区自治组织得以修复、完善和壮大,并发挥应有功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我管理和服务、自我约束和发展的自治精神落到实处。“无讼社区”的建设,重新检视和吸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申“无讼”的积极因子,通过倡导“和为贵”理念,针对较多出现的离婚和抚养等民事纠纷,财产和债务等商事纠纷,本着自愿的原则,人民调解积极介入,再运用“诉调对接”方式,由法院出具法律文书,对调解结果予以最终司法确认,大大增加了调解的权威性,从而达到息争止讼目的。(摘编自包路芳费孝遇的“无讼”思想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惯用的调解模式中,调节人应该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可以是读书识礼的先生,也可以是有声望和地位的长者。B.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若要缓解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矛盾,只需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C.I+N调解平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将一些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D.即使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司法仍需贯穿于“无讼社区“建设的相关环节,以此增强调解的权威性,达到息争止讼目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一旦出现矛盾他们往往先通过教化的方式解决B.只要每个人从小就熟习人和人的关系之间的规则,就不必有外在的监督C.现行司法制度破坏了礼治秩序,就是因为社会还不具备推行法治的条件D.村规民约之所以能够激发居民主体意识,是因为它“易懂易记、易行“。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讼”范畴的一项是(3分)A.因设计问题,小陈家空调无法安置在专属位,只能外挂。楼下住户认为此举影响正常生活。要求拆除,遭到拒绝,双方发生争执。B.甲某参加聚餐,酒后不听劝阻独自驾车回家,撞伤正常行走的乙某,但甲某仍然驾驶逃逸,造成乙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死亡C.张家村早年外迁的户张姓人家(后该户改为胡姓)欲将祖先牌位迁回张氏宗祠,遭到当地张姓村民反对,双方各不礼让。D.一位80多岁的老人曾与子女达成赡养协议,但子女拒不履行。后因生活所迫,无奈之下,老人打算通过诉讼解决养老问题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说明。(4分)5.“无讼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8题。遍地白花刘庆邦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不知女画家是从哪里来的,她一来就找了一家房东住下了。地里没了庄稼,村里没了葫芦架,树上的果子也摘光了,背着箱子而来的女画家不会有什么可收获的这让厚道的村民略感歉意,认为女画家来晚了,错过了好时候。女画家要么春天来,要么夏天来,最好是收秋之前来。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人们估计,女画家住不了两天就得走。好几天过去了,女画家没有走。她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瞅准一个地方,就打开挺大的画夹子画起来。女画家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王家一棵老鬼柳子树,画了街口一座废弃的碾盘,又画了一辆风刮日晒快要散架的太平车,等等。小扣子是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们家作画中的一个。自从女画家来到这个村,小扣子天天跟着女画家转悠可以说女画家到这个村所作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于的注视下完成的谁要是问女画家哪天在哪里画了什么画,只要问小扣子就行了。后来,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去了。女画家这天所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成片起伏不定的茅草穗子,把秋天的阳光吸进去,又反射出来茅草长在一片荒地上,面积并不大可经女画家一舀面积就大了,白茫茫的,好像一眼望不到边。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声音的,那声音是旷野里的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出来的,呼呼作响,一直向天边响去。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温度的,温度很低,让人感到一种萧萧的凉意,一看就想抱紧自己的身子。在小扣子的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气味的,这种气味当然不是颜料的气味,而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还有风的气味。这种气味不能用甜或者苦来表述,因为它不是用鼻子和味觉分辨,而是用眼睛和回忆唤起有了声音、温度和气味,女画家画的画就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和深远的,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让人一看就不知不觉走进去了。小扣子看见,他家的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去了,在那里仰着脸瞎看。结果女画家把黄狗也幽进画里去了小扣子心里一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的一样东西,他总算为女画家作出了一点贡献。当晚,小扣子让母亲去给女画家送鸡蛋女画家坐在房东家院子的月亮地里,正跟房东一家人说闲话。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一 荞麦花的花是不大,跟雪花差不多,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自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没有看到荞麦花之前她喜欢看那些一朵两朵的花,老是为那些孤独的花所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莽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也许她说的是自己做的梦,相似的梦做多了,就跟真的荞麦花弄混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小扣子和母亲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小扣子看见,荞麦发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着小扣于向远方张望。(节选自小说遍地白花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旧的门楼子废弃的碾盘快要散架的太平车、甚至是茅草穗子都成了女画家笔下的景物,反映了她独到的艺术修养。B.小说虽没有叙写惊天动地的故事,却以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将乡村里的故事娓娓道来,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的独特体认。C.小扣子对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敏锐性,小说通过小扣子的视角来描绘女画家的画,更能体现出画里的诗意与美好。D.作者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以小扣子为线索,串起了野地写生、女画家美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