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该细菌能利用砒霜(剧毒化合物)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砷元素可存在于该细菌的核酸、ATP、细胞膜等物质或结构中B. 将该细菌细胞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边界是细胞壁C.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了该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D. 该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其进行生化反应所需能量来自ATP水解【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因此不具备生物膜系统。【详解】A、核酸、ATP、细胞膜等物质或结构都含有P元素,而该细菌能利用砒霜(剧毒化合物)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因此砷元素可存在于该细菌的核酸、ATP、细胞膜等物质或结构中,A正确;B、将该细菌细胞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错误;C、GFAJ-1这种细菌事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因此构成了该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C正确;D、生物膜系统指的是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该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其进行生化反应所需能量来自ATP水解,D正确。故选B。2. 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能将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的距离拉近,使其形成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磷脂代谢中具有独特作用,如图所示。其中,PS、PE、PC为不同的磷脂,、代表不同的部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fn2 有利于不同磷脂分子在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转移B. 向内凹陷折叠形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C. 破坏Mfn2结构可能导致内质网合成脂质的能力下降D. 线粒体内部分功能蛋白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I为内质网的膜,II为线粒体的膜;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将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距离拉近,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形成紧密的联系。【详解】A、通过图示可知,Mfn2有利于不同磷脂分子在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转移,A正确;B、是线粒体的膜,葡萄糖不能直接到达线粒体内,需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B错误;C、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故破坏Mfn2结构可能导致内质网合成脂质的能力下降,C正确;D、线粒体是半自助细胞器,故线粒体内部分功能蛋白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控制的,D正确。故选B。3. 研究发现,在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细胞骨架中具有极性的微管充当了囊泡定向运输的轨道,微管的负极靠近细胞中心,正极位于细胞的边缘部分,微管上结合着大量能沿其运动的蛋白质,称为马达蛋白。马达蛋白又分为驱动蛋白和细胞质动力蛋白两类,它们都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达蛋白沿微管移动的过程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 两种马达蛋白沿微管移动的过程是一个放能过程C. 大多数细胞质动力蛋白负责细胞中分泌蛋白的运输D. 细胞骨架能够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维持细胞的形态【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 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马达蛋白沿微管移动的过程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以此来定向运输囊泡,A错误;B、两种马达蛋白沿微管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是一个吸能反应,B错误;C、细胞质动力蛋白一般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中心(负极),而驱动蛋白通常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边缘(正极),因此大多数驱动蛋白负责分泌蛋白的运输,C错误;D、细胞骨架能够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维持细胞的形态,D正确。故选D。4. 动物实验发现,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机理如下图所示。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细胞中ATP减少时,ADP和AMP会增多。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FK1与ATP、AMP竞争性结合后,PFK1仍具有活性B. 运动时肌细胞中AMP与PFK1结合减少,细胞呼吸速率加快C. 代谢物X可能为酒精,过程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肝脏D. 酶B为过氧化氢酶,可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由题意可知,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说明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还具有其活性,A正确;B、运动时肌细胞消耗ATP增多,细胞中ATP减少,ADP和AMP会增多,从而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细胞中ATP含量增多,从而维持能量供应,B错误;C、丙酮酸能够分解转化成代谢产物X,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得出X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C错误;D、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过氧化氢酶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A。5. “呼吸爆发”指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氧自由基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以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同时会造成细胞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B. 巨噬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C. 若细胞中的氧自由基异常积累可能会加速巨噬细胞的衰老D. “呼吸爆发”过程中氧气快速消耗,产生的ATP明显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转移到ATP中。【详解】A、“呼吸爆发”指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即“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吞噬小泡,A错误;B、巨噬细胞不会分裂,B错误;C、氧自由基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以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同时会造成细胞损伤,加速细胞衰老,C正确;D、“呼吸爆发”过程中氧气快速消耗,有氧呼吸增强,产生的ATP速率明显增加,但是ATP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它与ADP的转换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6.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倍体生物能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能产生不育后代B. 人工设置诱变条件可让农作物朝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突变C.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D.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如四倍体形成的单倍体生物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如三倍体,A正确;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保证让农作物朝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突变,B错误;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A。7.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位置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这种易位造成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内部搬家”,遗传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所以平衡易位患者的外貌、智力和发育等通常都是正常的。某染色体平衡易位家系(平衡易位染色体为1号、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染色体检测发现-2的一条1号染色体缺失1个片段,-3的一条3号染色体增加1个片段,其余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染色体平衡易位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基因数目未发生改变B. -3体细胞中含有26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 -1和-2再生一个表型正常孩子概率为3/16D.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变异类型与交叉互换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使得染色体上具有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A、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位置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则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基因数目未发生改变,A正确;B、-3体细胞中含有22种正常常染色体、2种异常常染色体,加上XY,共26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B正确;C、不考虑染色体平衡易位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的影响,-2是平衡易位个体,即含有平衡易位的1号和3号染色体和正常的1号和3号染色体,则-2产生正常配子和平衡易位配子的概率为1/2,同时-1患有色盲,则说明-2是色盲携带者,-1和-2后代不患色盲的概率为3/4,所以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3/4=3/8,C错误;D、平衡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变异类型与交叉互换不相同,D正确。故选C。8. 某昆虫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黑腹)对基因a(白腹)为显性,基因B(棒状眼)对基因b(正常眼)为显性,基因A和基因B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该昆虫品系N全部为黑腹棒状眼,且该品系内的昆虫相互杂交后代也均为黑腹棒状眼。现有一该品系的昆虫与经诱变处理后的一只白腹正常眼雄虫M交配,从F1中挑选一只黑腹雄虫与品系N的雌蝇杂交,在F2中选取黑腹正常眼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不考虑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F1中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B. F中出现白腹棒状眼的比例为1/3C. F3中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为1/3D. 品系N中基因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某昆虫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黑腹)对基因a(白腹)为显性,基因B(棒状眼)对基因b(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