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交流部2024-2025年第一学期高-12月份月考历史试题2024.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距今4300-4000年左右。下图为出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社会分工日益成熟C.出现阶级阶层分化D.公共权力已经产生2下图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其中“?”应填充A.大型祭坛B.阶级对立C.井田制度D.青铜农具3夏商周早期国家特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下列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食有劳而禄有功”B.“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C.“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D.“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4北朝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纷纷拟构“黄帝”祖源,追溯汉族先祖,上至北朝统治者,下至政府官员,皆有此行为。这说明此时()A.中国北方完成民族交融B.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C.少数民族努力探寻族源D.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5西汉初期有“文景之治”,东汉初年有“光武中兴”,唐朝初期有“贞观之治”。中国古代王朝初期这些现象的本质是()A.调整政策实现统治稳定与经济恢复发展B.“大一统”是有效治理国家的前提C.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繁荣D.最高统治者个人品质决定了王朝的治乱兴衰6下图是魏晋至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反映了该时期赋税变革的趋势是A.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B.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D.政府税赋项目日益繁杂7下表是宋代部分人物的名言。这反映出他们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B.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C.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D.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8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这是强调元代A.版图空前辽阔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C.边疆管理有效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9小明在研究康乾盛世时期某主题时,使用了下图中的史料。据此判断,该主题是A.君主专制B.中外交往C.危机初显D.民生艰难10(2023;浙江宁波五校联盟高一上期中1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1孟子认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而魏源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说明A.儒家主流思想与时俱进B.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C.部分士人突破传统认知D.宗藩关系让位于条约外交12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封锁珠江海面后,依据之前在东南海域测绘的图纸一路北上,占领既定的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直达天津,剑指北京。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B.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C.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D.中英两国国力相差较悬殊13.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14下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上这样一幅浮雕,是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冲破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C.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D.进行了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5.1864年,从广州调职到上海的丁日昌曾致信李鸿章称:“船坚炮利,外国之长技在此,其挟制我中国亦在此.彼既恃夫所长以取我之利,我亦可取其所长以为利于我。”丁日昌借此A.主张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B.号召与侵略者争夺利权C.倡议发展近代工业为国家牟利D.指出中西文化的同源性16.1891至1895年,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又撰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旨在宣传A.学术辨伪的必要性B.匡正纲纪的可能性C.维新变法的合理性D.民主革命的必然性17清末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则借机大肆搜刮。这A.加重了中央的财政负担B.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D.引起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18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上述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B.国内各阶级主张趋同C.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D.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19“歌能证史”,红歌会是开展党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歌曲中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是A.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B.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C.穿上军装,制止内战,为民主争和平保卫家乡D.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20下图为1909年新铭画报刊登的漫画姑娘御车,该漫画A.意在宣传妇女解放B.反映了清末新政的成效显著C.提倡兴办新式教育D.体现了新旧杂陈的时代特征21下表为1913-1925年中国市场上洋纱进口量的增减百分率(单位:,1913年按100计)。表中洋纱进口量的变化是因为年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中国1913100.0100,0100.0100.0100.01914-1916145.5100,691.493,495.31917-1919119,674.148.264.359,21920-1922167.661.827.667.048.71923-1925120.633.19.537.924.9A,欧战给中国纱厂提供机遇B.北洋军阀割据阻碍了进口C.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D.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22下表为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时间经历1919年5月参加湖南学生运动1920年4月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参加平民教育演讲团1920年11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A.女性群体参政意识增强B.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C.五四运动促进青年觉醒D.中国共产党肩负唤醒民众使命23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A.国民革命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土地革命的开展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4下表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27年历次全国党代会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表,据表可知当时()时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5年1927年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四大中共五大全国党员人数50多人195人420人994人57967人A.党的自身建设进入成熟阶段B.大革命推动党的队伍迅速壮大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D.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机到来25.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26.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时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反映出A.民族意识空前觉醒B.电影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要手段C.全国抗战已经到来D.日本侵华势力主要在长江流域2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有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等自由;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据此判断,中共提出这些条件旨在A.推动北伐战争,实现国家统一B.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政权C.停止国内战争,抵抗日本侵略D.发起战略决战,争取全国胜利28.1941年9月初,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D.推动中共苏区的经济好转29下图所示人民解放军的行动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基本上解放华北全境C.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D,揭开了战略决战序幕30.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词,文中提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A.三大战役顺利进行B.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取胜方针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的科举考试,不管父祖职业、家境穷富、年龄大小,只要没犯过罪,都可以报名应试。宋朝的科举还实行“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任命考官后,要立即隔离。所谓“糊名”,就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谓“誊录”,就是由专人把考生的答卷另外誊抄一份,考官只能评审誊抄稿,见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边远地区的贫穷考生提供食宿等。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三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摘自(宋)袁采袁氏世范材料四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摘编自李晓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12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时间事件主要内容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建立太平天国,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期颁布资政新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