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学科命题人:余为 审核人:窦章卫 郑州中学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分值: 15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并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革命回忆录具有如下的特点:“三亲”的原则性。即革命回忆录的内容必须是撰稿人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实。回忆就是回想,是再现的一种形式,只有“三亲”,才可回忆。一九三五年五月,杨得志同志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指挥了强渡大渡河的重要战斗,正因为他有了这一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留芳史册的革命回忆录强渡大渡河。在“三亲”原则性这一点上,文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是相同的,如我的前半生是皇帝(溥仪) 写皇帝的生活,别人谁也写不出来。不过,文史资料的内容范围要比革命回忆录宽广得多。而报告文学、通讯,它的材料是靠深入生活采访得来的,这与革命回忆录的“三亲”原则性不同。历史的真实性。有了“三亲”,还必须如实地加以反映。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北伐途次这本回忆录的序言里说: “我这篇文章只能够采取回想录的形式,记忆比较明确的地方写得自然会详细,记忆比较淡薄的地方写得自然会简略。这样便会出现断片,但也只好听其断片。我本也可以加些想象进去,写成一部小说,但那样反会减少事实的真实性。”郭老写回忆录,对于年代久远,无法忆及的人物、情节,宁可缺如,决不虚构。我们其他的革命前辈在记录当年经历时也同样确切地反映真实,而且能从更高的思想高度去理解过去,力图把革命回忆录写成经得起考验的历史文献。高度的思想性。我们的革命前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不但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又善于论述革命的经验。他们抱着一种崇高的目的和愿望,为了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和接受传统教育,才进行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的,这就决定了革命回忆录有它高度的思想性。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革命回忆录正可以帮助我们想想过去,珍惜今天,从而增强信心和力量。表达的生动性。在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改朝换代,惊天动地,威武雄壮,可歌可泣。作为革命回忆录,理所当然要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才能足以反映当年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和革命史实。很多优秀的革命回忆录,不论是写革命斗争的历程,还是缅怀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往往采用文学表现手法,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感情,往往也自然地流露于笔端; 有时,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发表议论直抒胸臆,或点拨升华,真可谓得心应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同志说:“有许多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保持这个传统。力求使我们的历史著作不但有丰富的材料、卓越的思想,而且写得有声有色,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美。”总之,革命回忆录以“三亲”的原则性、历史的真实性、高度的思想性、表达的生动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8 页)性为特点,记述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斗争、歌颂革命千争的英雄业绩。它既是良好的生活栽科书、又是研究中圆现代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摘编自王大悟浅谈革命回忆录的特点和写作方)材料二: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最终依靠的是一张报纸。经考证,送张推纸就是山西日报,当然后来还依靠了大公报等其他传播媒介。 聂荣璨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是这样写的: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间锡山的部队进攻陜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然而,轰荣臻回忆录里并没有写是如何得到这张报纸的。这个谜,一直在我心里存放着,不知能不能破解,亦不知何时能破解。2004年夏天,北京青年报为纪念长征出发七十周年,连载健在红军将士访谈录,8月 23日这天,刊登的是杨家华为遵义会议站岗。像以往一样,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突然,其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长征中,还有一件令杨家华难忘的事。红二师进入哈达铺后,聂荣臻一放下行李,就对杨家华说: “小鬼,快去买些烧饼回来。”杨家华跑到一个卖烧饼的老乡处,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4块烧饼。老乡随手拿一张报纸一包,递给了他。杨家华清楚地记得包烧饼的报纸是山西日报。聂荣臻像往常一样,看得特别认真。忽然,聂荣臻的嘴不动了,两眼像被定住了一样。接着,他大声地对杨家华说:“小鬼,快,把通讯员叫来,赶快骑马把这张报纸送给老毛,送给中央。”然后,他转过身,兴奋地对林彪说: “陕北还有根据地,刘志丹,刘志丹带着一支队伍在陕北! ”第三天,毛泽东就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集了干部大会。从此,红一方面军就朝着陕北根据地迈开了行军的步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段文字,实在是太珍贵了。它不仅破解了我心中之谜,而且还为党史、军史的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提供了一个完美而圆满的答案。(摘编自尹韵公终于找到了)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回忆录就是通过回忆以往的经历,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革命回忆录是回忆录的一种,它主要是回忆革命的经历。B. 革命回忆录有一定的创作原则,比如“真实性”“思想性”等,而“三亲原则是它区别于报告文学、通讯的一大特征。C. 革命回忆录可以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鲁迅先生的话激励我们在重温革命者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信心与力量。D. 材料二在引用聂荣臻回忆录内容时,特意标明了它的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意在突出引用材料的准确性。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引用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和溥仪的我的后半生两篇回忆录,意在证明回忆录必须遵循“三亲”的创作原则。B. 从郭沫若创作回忆录时说的“这样便会出现断片,但也只好听其断片”可知,任何革命回忆录的创作都须经得起“真实性”这一检验。C. 由材料二关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确定过程,我们可以推知,想要证明一则革命回忆录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不能只看一个孤证。D. “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真可谓得心应手”是因为革命回忆录既讲究思想性,更讲究文学表达的生动性,以此来感染读者。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 (共8 页)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 1959年,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位作者创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不久,他们又根据回忆录创作小说红岩。B. 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通过记一辆在延安曾经使用过的纺车,充分反映出当年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C. 大战中的插曲以“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样具有抒情味的语言开篇。D. 1979年湖南省出版局同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办公室,联名向老同志发出关于约请老同志撰写湖南革命回忆录的一封信,共六百余件。4. 杨家华讲述的材料为什么能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的宝贵资料?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5. 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在围绕“革命回忆录”展开内容,但它们在文体、内容、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种上那块河滩地曹多勇政德从村东出了庄,赶条牛,扛张犁,沿着淮河堤坝一直往东走,一直往东走。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四蹄迈得迟缓,远处里瞧还以为牛站在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着一张犁,侧斜着身子显得更佝。犁是犁头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的暗裂纹,像老人脸上手上的皱纹皮。政德是去犁村子东头的那半亩河滩地。大河湾村的土地分两类,一类在淮河堤坝内,一类在淮河堤坝外。土地围在堤坝内,淮河水一般淹不掉。土地散在堤坝外,紧挨着淮河,一年里安安泰泰地能收一季麦子就算不错了,秋天一般都荒着。就这还说的是老话,这些年,村里人一茬一茬地往城里跑了,连堤坝内的好地都懒得精心经管了,谁家还在乎堤坝外的那么一点孬地。看到地上长满的荒草,政德自言自语地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在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淮河水温温顺顺地躺在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去。 “扑通”一声,政德把犁丢进河里,犁沉没河面,气泡一嘟噜一嘟噜的,欢快地往上冒。牛的两只前蹄站在河水里,两只后蹄留在河岸上,牛嘴急不可耐地探向河水,伸开舌头,一卷一卷,“哗啦、哗啦”喝进肚子里。政德犁过河滩地,耙过河滩地,撒上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麦面饼,被政德精心制作好摆放在大河湾村东的淮河边。河滩地种上后,政德在家拢共清闲七天。政德梦见河滩地跟他说话。河滩地说,黄豆种被土里的水分泡胀开,正在土里闹腾着呢。河滩地说,黄豆种胀开芽伸出根须,正在顶着豆芽瓣往土外拱呢。河滩地说,嫩黄的豆芽瓣正在急急忙忙地吐出头一片嫩叶片呢。第八天早上,政德喜滋滋地扛着锄下河滩地锄黄豆去了。政德前后拢共锄了四遍,还要锄第五遍,黄豆的枝枝杈杈浓密地伸展开,锄头就伸不进去了。政德没想到最后收锄回家会赶上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哗、哗、哗”猛足劲地下一阵子,过后留下另一场绵绵不断的细雨。淮河水早挣脱河床的束缚,汹汹涌涌地涨开来。河滩地里已有一少半黄豆淹没在河水里。政德赤脚跑进黄豆地,那些淹没的黄豆还使劲地举着枝枝叶叶在河水中挣扎着。政德站在河滩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8 页)地里,额头的皱纹疏朗着,错落有致地排列开,从他脸上瞧不出多少悲惯,世间万事万物于他都是一浻悉的样子。这种局面,种黄豆的那天就隔着遥远的日子,他犹瞧得一清二楚的了。这种暴雨催促下的河水涨得快,落得也快。两天后,淹掉的河滩地能够重新耕种了。政德问犁,你说俺们是今天去种还是明天去种?犁就摆放在屋墙角,像一个老人似的安睡着。政德问牛、你说俺们是去种黄豆还是去种绿豆?政德这么问话,是拿不定主意,种黄豆是不是节令迟了,种绿豆是不是节令早了,眼下的节令正好落在种黄豆、种绿豆的空档里。牛在牛棚里安静地吃草,像是没听见政德说话,一副看透世间的老成相。政德掐指算一算节令决定种绿豆。又是半个月过后,淮河才真正暴涨起来。这一次,淮河做得干净利落,绝情又绝义,黄豆秧、绿豆秧一下都淹去。这一年,政德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天已进腊月间。这期间,政德先后还种过两次绿豆,两次小麦。淮河水黄汤汤地赖在河滩地里进进出出就是干不了。河滩地经过河水浸泡几个月,现在晃晃荡荡的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河滩地更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腊月里,政德荷着一把大扫帚,出村子往东行走在堤坝上。政德脱下鞋“咔嚓、咔嚓”踩碎河滩地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陷过腿肚子,刺骨的寒气洪水似的一浪一浪往小腿肚席卷,往大腿席卷,往心口窝席卷。政德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撒一截种子,再挨排排把种子拍进冰泥里。这一次种的还是麦子。政德手里的大扫帚不能停,一停,拍碎的冰泥一小会就凝结。政德知道种子拍进冰泥里也生不出芽,生出芽也会被冻死。政德还是一截一截种上这块河滩地。这天回家,政德连续喝下两碗姜汤,生发出一身汗,才躺床上睡下来,睡梦里的河滩地长出一地绿绿的麦苗,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睡梦里的政德一个劲地笑呀笑呀。(有删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