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6分)班级正在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 和要义在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和为贵出自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xi 为目标。依据古人解释,结合当今实际,和为贵的要义大致可以概括为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恪 尽职守,不好高w 远,亦不推诿塞责。从当今现实需要来看,“和为贵”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做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这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1)请你依次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4分)精髓 和xi 恪 尽职守好高w 远(2)文段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2(每空1分,共8分)下面是“和合文化”探究小组的成果,请你补全。“和”是人内心的宁静平和。苏轼漫步在沙湖道中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是那年刘禹锡在洛阳和友人“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豁达;“和”是人们对“与民同乐”思想的向往和追求。滁州百姓无论老幼,纷纷来山中游玩“ , ”(醉翁亭记)这些幸福和谐、老少同乐的美好场景是人们共同的渴望;“和”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茫茫天宇下,西湖雪后水天一色“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在这里,张岱对故国的怀念与自然美景相融无隙;秋日里,范仲淹感到西北边疆秋景与众不同,大雁飞去毫无逗留之意“ , 。”(渔家傲秋思)春日至,秦观在田园中闲游,看到绿树环绕,水满池塘,感受风儿催人行的烂漫春光“树绕村庄, 。”(行香子)内心的喜悦之情和醉人的春光完美融合。3(4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我们身边会看到不少极富感召力的宣传标语和名言警句。下列标语和名言中你最喜欢哪一条?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理由。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我选第 ,理由: 。4(4分)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六尺巷”的故事为演讲稿写一段开头,100字左右。【参考资料】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7分)5(16分)文学类文本。河的第三条岸(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但又实在想跟着父亲。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便伏在灌木丛后,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亲戚、朋友和邻居议论纷纷。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弃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母亲和别的亲戚们一致以为他藏在船上的食物很快就会吃光,那时他就会离开大河,到别的地方去(这样至少可以少丢一点脸),或者会感到后悔而回到家中。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父亲却一点都不在意。他从不踏上泥土、草地、小岛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甚至没有划燃过一根火柴,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么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每到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后来,姐姐和丈夫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迁。母亲最后也走了,她老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备父亲。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但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因为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有删减)(1)小说围绕“父亲与船”展开叙述,请据此梳理情节,完成下面填空。(3分)父亲订购船 父亲划船返回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3)矛盾是小说的灵魂。请结合文本内容,仿照示例,完成下列探究任务。(5分)人物矛盾呈现(用原文语句填写)矛盾意义 父亲 A.“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B.“父亲什么也没说”;“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父亲上了船,划远了”;“父亲没有回来”父亲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与他的所作所为矛盾,这说明父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追求。 母亲A.“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B.“ ” 我A.“ ”B.“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 探究意义通过对上述三组矛盾的探究,我发现矛盾设置在小说中有如下作用: (4)在现实世界中“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父亲对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即对未知、自由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也象征着人终将走向孤独的命运。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下列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关键词一:庸常生活的反叛者关键词二:命运的轮回孤独我选关键词 : 6(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清正家风福泽长“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短短八字,道尽世间万象如何只招福,不招祸,使家运恒久,福祚绵长?那就是定家规,作家训,正家风。战国时期有一位杰出的母亲,明理达义,训子拒贿,受到齐宣王的高度赞赏。原来,他就是田稷的母亲。田稷担任相国要职时,接受了下官的重金贿赂,将其拿回家孝敬母亲田母不解,“你担任相国已有三年,但俸禄从未有过这么多,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钱的?”田稷如实回答,田母听后非常生气,训斥儿子为官之人应答昂修身洁行,不得不该得的东西;光明磊落,不做诈伪的事;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不在心中谋划;不合理的利益,绝不收取一分一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田母看来,臣子不忠,如同儿子不孝。不忠不孝,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吗?田母的一番说教,让田稷羞愧难当,当即退还了财务,并主动向齐宣王坦白了自己的受贿之罪。宣王听了这事之后,非常欣赏田稷母亲的大义,也免除了田稷的罪过。此后,田稷始终恪守母训,清廉为官、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光明磊落,辅佐齐国实现了百姓乐业、国运昌盛。身教从来重于言教,因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乃千古不易之理,欲使家风清正,传之久远,必须给后人树立足以为范,可以终身师之的道德标杆。晚清名臣曾国藩,入仕伊始便立下誓言,坚守清廉,一生恪守勤俭。他不只严于律己,对家风家教也是格外重视,“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但是,人本质上都有好逸恶劳的消极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而这样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反倒能因穷而图变,而奋发。曾国藩要求子弟们“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目的就是“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既是后辈的珍惜福分之道,也是或许有一番作为的必由之路。“欲治其国,先齐其家”。一个人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田稷之母当头棒喝,曾国藩以身立范古人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用清正廉洁的家风,确保后世子孙为官从政不堕下流、不招灾祸。清以传家、廉以治家,从而使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这也是智慧先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作者:马军。有删改)【文本二】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延绵至今?有人说是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