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学校:天门市陆羽高级中学 命题教师:丰敏飞 黄艳容审题学校:崇阳众望高中 审题教师:丁雅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5日 8:3011:00 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满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京中轴线作为元、明、清及近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其规划、建设与完善,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于国家、城市、生活之中理想秩序的追求和塑造,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与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都城轴线相比,北京中轴线呈现出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对城市规划布局统领作用显著且延续至今的鲜明特征;与美国华盛顿、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世界其他区域政治中心性城市轴线相比,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礼仪文化与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轴线构成和景观形态特征,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是中华文明“中”“和”文化传统的有力见证。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中国古代典籍将都城选址的“择中”位置与天地万物的调和、国家社会的安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北京中轴线作为都城的核心建筑群,通过择中选址、对称格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同时,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又具有居北面南的朝向。对“择中”观念的强调及居北面南的朝向共同建构了中国都城中轴线的规划格局。均衡对称分布于北京中轴线之上与两侧的建筑群,表现出从区域选址到建筑设计层面一以贯之的规划理念和秩序观念,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通过城市营造寄托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居中布置国家纪念性建筑,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人民大会堂分别对应太庙、社稷坛,坚持了中华文明“中”“和”理念,延续了“左祖右社”的文化传统,表达了中国长期以来对人和现实社会的尊重,为北京中轴线突出价值的时代完整性提供了重要支撑。(摘编自国家文物局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材料二:记者: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什么线?吕舟: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决定北京老城形态的核心建筑群。“北京中轴线”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它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北京中轴线在各个时代都决定了北京的城市景观形态和布局,比如北京的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左安门、右安门这些地方,它们东西对的“中”就是中轴线上的建筑群。记者:北京中轴线有何文化内涵?吕舟:北京中轴线蕴藏着古人的一种价值理念,就是“以中为尊、居中而治”,体现了中国古人理想中的“秩序之美”。古人认为,建都要建在国家的中心、都城的中心要放最重要的建筑。因此,皇宫、礼仪性建筑、具有国家祭祀功能的建筑,都应放在城市的中心线上以及紧邻的两侧,这就形成了“北京中轴线”的壮阔景观。北京中轴线从南到北,呈现着生活百态,也构成了北京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古人的家国文化、天人关系等思想在中轴线上也处处得以体现。例如,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对面的先农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之地,皇帝每年春耕都要在那耕种田地,象征整个农业活动的开始,也保佑这一年的风调雨顺;太庙是明清帝王祭祖之地,其对面的社稷坛是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记者:申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吕舟: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其实是北京老城保护、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申遗过程中,对于“北京中轴线”价值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社会凝聚力。很多市民参与到北京中轴线故事的讲述中,还出现了很多中轴线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创意产品设计、文化体验线路,一些北京老字号也会用北京中轴线的IP来更新他们的产品。从2021年开始,北京连续举办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孩子们成为“申遗小使者”,向各地游客讲述中轴线的故事。年轻人通过数字化方式重现历史,构建保护监测平台,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参与中轴线的监测保护。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给北京带来了巨大活力,激发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唤起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大家一起来开展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其价值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中轴线保护本身,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记者:如何让更多人领略北京中轴线之美?吕舟: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也是一个国际传播的过程。2009年以来,我们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外介绍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规划思想以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中轴线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恰恰证明了这个故事对于全世界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希望,未来能将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很好地传递出去,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至今。现在,我们通过博物馆关于中轴线的展览,在中轴线主要建筑景点增加中轴线相关知识的展览展示,组织大中小学学生参加中轴线文化创意竞赛讲述中轴线故事,举办讲座研讨中轴线历史文化等,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中轴线之美。(摘编自魏梦佳四问北京中轴线)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洲一些国家的都城轴线,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在规模、保存及延续性等方面,北京中轴线有突出作用和鲜明特征。B. 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礼仪文化与哲学思想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这也造就了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性。C.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太庙、人民大会堂与社稷坛的方位构成对应,增强了北京中轴线价值的时代完整性。D. 年轻人作为主体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有助于利用数字技术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建筑的对称格局与择中选址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因为对称能凸显中心地位。B. 许多含有“东”“西”“左”“右”的北京地名,命名时是以中轴线为参照系。C. 北京中轴线呈现南北走向,这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居北面南的朝向密切相关。D. 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有利于老城的保护,避免任何形式的开发而造成破坏。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以中为尊,居中而治”理念对中国建筑影响的一项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B.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C.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周易)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4. 请根据材料内容和下图判断,北京中轴线遗产的构成要素中,哪一处属于最核心的位置,并说明理由。5. 试简要分析材料二中记者提出的四个问题的内在逻辑性。【答案】1 D 2. D 3. B 4. 第一问:天安门。第二问:天安门位于南北向11处遗产要素的正中间位置;作为古代国家象征的太庙和社稷坛位于天安门两侧;天安门至今仍是重大国事活动的举办地。天安门左右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延续了“左祖右社”的文化传统。 5. 第一问与第二问,从要素(概念)到内涵,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第三问与第四问,从过去到将来,遵循时间逻辑;第一、二问与三、四问,从北京中轴线的构成、特点到申遗成功乃至扩大影响,遵循因果逻辑。【解析】【导语】文章通过多角度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价值。材料一强调了中轴线在中华文明中的象征意义,与世界其他城市中轴线的比较突显其独特地位。材料二以访谈形式探讨中轴线的文化内涵、申遗意义和国际传播,展示了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认同的推动作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年轻人作为主体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错误。根据材料二“从2021年开始,北京连续举办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可知,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但并未说年轻人是主体。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避免任何形式的开发而造成破坏”错误。根据材料二“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其实是北京老城保护、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申遗过程中,对于京中轴线价值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社会凝聚力”可知,申遗工作主要是提高保护意识和促进文化传承,实际情况中合理开发和保护通常需要平衡进行,“避免任何形式的开发”就过于绝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以中为尊,居中而治”理念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建都要建在国家的中心、都城的中心要放最重要的建筑”。A.句意:用道德来治理国家的人,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在它的。这句话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与题干中建筑理念无关。B.句意:古代的王者在选择建立国家的位置时,会选择天下的中心;在选择建立王宫的位置时,会选择国家的中心;在选择建立庙堂的位置时,会选择王宫的中心。这句话反映中心位置在古人的思想中是非常重要,与题干中建筑理念一致。C.句意: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这句话强调“南面”象征着皇位、官爵与权力的象征和尊严,与题干中建筑理念无关。D.句意: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与题干中建筑理念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可知,“天安门”是最核心的位置,它的左边有五处建筑,它的右边有五处建筑,它正处于中间位置,左右均衡对称。根据原文“太庙是明清帝王祭祖之地,其对面的社稷坛是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可知,这两处象征着国家;再根据图片可看到太庙和社稷坛分别位于天安门的两侧,可见“天安门”是最核心的位置。根据图片可知,天安门是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再联系实际情况可知,天安门至今仍是重大国事活动的举办地。根据原文“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居中布置国家纪念性建筑,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人民大会堂分别对应太庙、社稷坛,坚持了中华文明中和理念,延续了左祖右社的文化传统,表达了中国长期以来对人和现实社会的尊重,为北京中轴线突出价值的时代完整性提供了重要支撑”可知,太庙和社稷坛位于天安门的两侧,延续了左祖右社的文化传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第一问“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什么线”,记者询问了中轴线的因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