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年11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茶出中国”,诸多文物和文献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中国西南地区发现距今3500万年的宽叶木兰古植物化石,证明宽叶木兰是茶树物种的始祖。茶学界认为,2000万年前中华木兰就已出现在云南。贵州的晴隆茶园里发现距今100万年的茶树籽化石,表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距今8000年的茶籽,表明当时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有茶树存在的,而且先民们已经在探究茶籽及茶的用途。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遗存,虽然山茶属树木的木材结构非常近似,具体的树种识别有一定困难,但是其木材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具有山茶科才有的茶氨酸,证明这些山茶属树根为茶树根遗存。 在先秦文献考古文物出现之前,晏子春秋中“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五卵,茗菜而已”的文句,就记录了晏子在齐国为国相时的饮食情况,有人指出,“茗”应是苔菜之物。东周邾国故城遗址出现了原始青瓷碗的植物残渣,经过科学检测,研究者认定碗内遗存的是煮过或泡过的茶叶残渣,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茶叶实物遗存,这个发现可以解释晏子春秋中的“茗菜”是茗菜,即茶。邾国故城遗址发现茶叶的时间,与晏子记载的时间比较接近,所以考古新发现的文物可以印证文献的可信性,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相关文献起到文物证史的作用。 三国与六朝时期,广雅记载的茶饮是加了葱、姜、橘子的,这种像煮羹一样的茶饮,口味比较浓郁辛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就批评了这样的饮茶方式,人们的饮茶习惯也由此变成了清饮。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茶待客的行为,茶经引桐君录中的记载:“交、广最重,客来先设。”茶具的发展历经一个过程。在唐代,占主导地位的茶艺是煎煮法,陆羽在茶经中专门为其设计了整套茶具二十四器,使作为饮食工具的茶具开始了专门化的进程。宋代文人使用宜于点茶法的器具,使点茶法成为宋代主流饮茶方式,同时促进了茶具的专门化与多样化,体现了中国茶具独特的审美特征。宋代点饮技艺很注重感官体验和艺术审美。茶经论茶碗之釉色以青瓷为上,因为“越瓷青而茶色绿”,故“青则益茶”,青瓷能够映衬绿色茶汤,有中庸和谐之美。用深色釉盏装盛点成的上品茶汤,是受北宋蔡襄的影响,他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19世纪的清期,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茶叶生产和供应地,茶树广泛种植于华东、华南、西南、 西北多地,茶叶对外出口量最多时达4000万斤。 中国是茶的故乡,与茶有关的方方面面融人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取材于沈冬梅、庞旭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与现实本为一体两面的关系,这就需要研究者不仅要考证历史事实,复原历史真相,也要从遥远的过去回归现实和日常,以历史知识回应当代社会。 茶史研究往往只关注过去,对今天的茶业状况不甚了解,所以对当代茶业的影响力极小,研究成果传播范围很窄。当代茶业则只关注经管和效益,对茶史漠不关心,不能充分吸收茶史研究的精华,从而显得浅薄无根。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饮茶,但魏晋以前茶的消费群体尚有限,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产业。唐中期以后,茶叶消费普及民间,消费群体扩大,并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茶业成为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便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唐宣宗时期,每年的茶税收入已高达80万贯。 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宋元明时期逐渐影响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地区,17世纪开始影响欧洲乃至世界。但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等种植国开辟且产能扩大,中国茶的出口总量减少。20世纪后半期,世界茶业格局发生了更多变化:首先,茶叶产区除中国和印度两大产区外,茶叶的种植迅速遍及全世界;其次,茶叶加工由最初中国的纯手工茶,到机器粗加工茶,再到机器精加工茶,技术要求越发体现现代社会的高效特征;再次,茶叶消费方式总趋势朝快捷、简单方向发展,突出表现为茶包及袋装茶的快速推广。 以上情况启发我们思考传统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一些问题,如茶品种多而散、茶品标准不一、有品类无品牌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传统茶叶制作技艺的同时,改进茶叶加工技术;将茶史、茶文化的研究引入当代茶业的研究议题,既要对茶史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和总结,也需要对当代茶业、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重视对国际茶叶市场的观察、借鉴,提高中国茶业的竞争力,振兴当代中国茶产业。 (取材于仲伟民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文物和文献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宽叶木兰化石B.贵州的晴隆茶园发现茶树籽化石。 C.萧山、余姚遗址出土与茶有关的遗存D.晏子春秋记载晏子饮食中有茗菜2.根据材料一,有关茶经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段,从煮羹饮到清饮,饮茶习惯的改变被陆羽写入茶经。B.第四段,“客来先设”说明三国及六朝时出现以茶待客的文化现象。C.第五段,陆羽设计的茶具二十四器,体现中国茶具独特审美特征。 D.第五段,陆羽和蔡襄对茶具釉色选择观点不同,是因为茶艺不同。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说明了历史对现实有借鉴意义。 B.只要茶史研究多了解茶业状况,其研究成果就能广泛传播。C.引用琵琶行并序的诗句,说明茶叶消费对经济产生影响。D.中国茶出口总量减少与印度等种植园开辟、产能扩大有关。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茶籽,可以证明中国是最早利用茶的国家。 B.依据邾国故城遗址发现的茶叶残渣,就能推断当时饮茶群体有限,尚未形成茶产业。C.唐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煎煮法,宋代流行点茶法,说明茶叶加工的技术在不断改进。 D.清朝茶叶对外出口量最多时达4000万斤,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前。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必要性及研究的方法。(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古者天子置卫曰虎贲,其来尚矣。有宋选择天下奇才勇士,以隶亲军,号曰“诸班”。居则以壮国容,出则以威疆埸。故太原府路兵马都钤辖孙公其人也。 公讳贵,字和叔,世为农。其先赵州人,自大父始迁河东。公生而异于群儿,不好戏弄;既长,状貌颀然。会国家招置新军,公即自诣太守。请补其缺。太守冯公恽奇其状,乃留为钤下【1】吏。俾【2】习弓弩射艺,不逾年,绝于等辈。是时,朝廷诏下诸路选才武以实诸班,太守即以公应诏。入卫十年,天子阅试诸班,以公绝伦,遂官河东都总管司准备差使,是岁熙宁八年也。丞相韩康公【3】帅太原, 夏雨不止,汾河暴溢,欲坏堤败舍,亟遣公护筑之。公昼夜庐于堤上,自执朴以巡役,人为危之,而公卒不动,堤以完安。韩公喜曰:“全吾民者,君之力也。” 未几,除麟州【4】横阳堡兵马监押。议者请麟州巡寨官不宜用内郡人且无边功者,恐缓急不足倚办。公独以骁果勇健为车马使张公世矩所惜,留而不遣,议者不能夺。 元祐六年,为河东第一路副将,驻横阳堡。时夏贼梁乙逋犯麟府,众十五万,诸寨闭壁,公独毅然不顾,数出奇兵挠击之,杀伤甚多;且开门示闲暇,贼疑不敢进。又遣偏裨领骑捕得贼生口,尽知其虚实,归有日矣,乃出家资募死士,从间道约麟府诸将,告以贼退期,使设伏邀击其怠。诸将议不合,贼鼓行而西,莫有谁何者。士气愤沮,于是始服公忠勇,而惜其谋之不用也。 公自授官,往来河西几三十年,熟知夷虏之情状、山川之险易、部落之多寡,故机不妄发。及其虑胜而动,忠义所激,则常为士卒先。凡与贼遇,大小十九战,未尝败北,捕获首虏以千计。积功累官至昭州团练使,爵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崇宁【5】之初,左右言公姓名于上前者,有旨诏诣阙,陛对称旨,不贪天功,即除太原府路兵马钤辖。政和二年,终于太原官舍,享年七十有三。公性沉毅有谋,驭士宽简,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又好周乡人之急,平生所得廪赐,施与略尽。属纩【6】之日,家无余资,人为嗟叹。过始官于太原之岁也,公已病,不及见。既没,其子翊状公行事以来请铭,过推孝子仁人思欲扬其亲之美,其可辞焉? (取材于苏过的孙团练墓志)注:【1】钤下:部下。【2】俾:使,让。【3】韩康公:韩绛,神宗朝拜相,哲宗朝封康国公。【4】麟州:今陕西神木一带,宋时是抗击西夏的边郡【5】崇宁:宋徽宗时的年号。【6】属纩:临终的代称。 6.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隶亲军 隶:统领B.公即自诣太守 诣:拜访C.议者不能夺 夺: 改变D.又好周乡人之急 周:周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其来尚矣 其可辞焉B. 乃留为钤下吏 则常为土卒先C. 人为危之 而惜其谋之不用也D. 留而不遣 及其虑胜而动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生而异于群儿,不好戏弄 孙公生来就和一般的小孩儿不同,不喜欢游戏玩耍B.恐缓急不足倚办 担心遇到危急的情况(孙贵)无法主持应对C.贼鼓行而西,莫有谁何者 西夏兵大张旗鼓地向西撤退,没有人阻拦D.驭士宽简,绝甘分少 管理士兵面面俱到,总是甘愿自己少分功劳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贵出身农家而得以入选天子亲卫得益于冯恽的培养与推荐。 B.因为车马使张世矩的坚持孙贵才能出任麟州横阳堡兵马监押。 C.麟州诸将不和导致了孙贵劫击西夏侵略者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D.孙贵升职太原府路兵马钤辖的原因是宋徽宗认为他应对得体。 10.孙翊“欲扬其亲之美”,请苏过为父亲撰写墓志。请概括说明文中褒扬了孙贵的哪些品行。(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送人游淮海温庭筠背樯灯色暗,宿客梦初成。半夜竹窗雨,满池荷叶声。簟凉秋閤思,木落故山情。明发又愁起,桂花溪水清。11.下列对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诗中所写鸿雁南飞、北风呼啸的景象,使得诗人触目伤怀。 B.孟诗中诗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思乡之情不免愈发强烈了。 C.温诗是首记梦诗,诗人描绘了梦中所见家乡清新明丽的景色。D.温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诗“迷津”句化用子路问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彷徨失意的苦闷。B.温诗选取“竹窗雨”与“荷叶声”,生动地表现了深秋夜晚的静寂。 C.两首诗中“木落”都是树叶凋落之意,诗人用典型的事物点明季节。 D.两首诗都用“兴”的表现手法,通过所见之景,引发诗情,烘托气氛。 13.这两首诗的结句有何共同特点?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共8分) (1)苏轼把妻子死别后的个人忧思,写进了苍老的容颜和衰败的形体之中:“ ,尘满面, 。” (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百越之君, ,委命下吏”“胡人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