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202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张飞宇 审题人:杨照民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他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福楼拜堪称自觉在创作中采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第一位作家。例如,在包法利夫人“马车里的沦落”一节中,包法利夫人和她的情人赖昂在奔驰的马车上纵情寻欢,然而叙事者并不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对马车内的场面作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让读者置身于车夫和市民的有限视角,展示马车外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运用非指称性的语言来描写的,即人们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一系列画面。有限叙事视角在这里的运用,使人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了,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并激发了读者进行有效阅读、填充文本空白的积极性。(摘编自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材料二:“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里的“反常化”即是“陌生化”。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谈、动作、行为等,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东西,便变得带有机械性,沉入人的无意识中而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却对它视而不见。”而文学的功能则在于使人摆脱这种麻木、迟钝的状态,唤起人对生活的新鲜、强烈的感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从研究角度看,陌生化不仅表现于叙事文本结构中有限叙事视角,更主要集中于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语言分析方面,研究者认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语音层面,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词相对于诗,白话诗相对于古典诗词等都在音节、押韵等方面构成了“陌生化”;二是语法层面,主要是语法上的不合规则构成“陌生化”效果;三是语义层面,主要是词语所指的改变。有不少学者从作品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如辛弃疾词中大量典故,折射出词人的主体品性之美,组织结构方式也十分巧妙,正是对于前人词作的“陌生化”;又如盛唐诗歌在“入神”“天然”的诗美方面,后人再难企及,因此,宋诗的尚“逸”求“奇”就是对唐诗的“陌生化”。(摘编自陈静近十年“陌生化”理论研究评述)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人物有限视角或非指称性诗歌语言进行表述,是取得陌生化效果的有效途径。B. 全知叙事视角往往会减少文学作品独具魅力的空白与悬念,影响读者的审美体验。C. 有限视角贴合人们生活中感知新事物的渐进过程,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D. 文学的“陌生化”可以激发人们因为生活的机械重复而变得麻木迟钝的初始感受。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B. 非指称性诗歌语言不以准确指示目标对象为目的,其意在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新鲜感,追求艺术效果的创设。C. “陌生化”文本能增强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使读者在充分体验事物的新颖别致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D. 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3.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论证“陌生化”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A. 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B. 红楼梦以一块通灵石头讲述其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与世态炎凉的故事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神秘的茫茫宇宙、渺渺乾坤。C. 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D.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4. 材料二第一自然段中,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从哪些方面阐释这一观点的?5. 请结合材料观点,简要分析下面文段是如何体现“陌生化”效果的。刘姥姥只听得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柜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瞧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答案】1. C 2. A 3. C 4. 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 5. 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错。材料一原文“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有限视角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方能”不合逻辑。“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与“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陌生化”理论观点说的是用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C.三国演义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只是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并不能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提出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由原文“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三个分句可知,作者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可知,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如“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可见刘姥姥没见过世面。由材料二原文“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可知,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以刘姥姥从未见过的“匣子”和她的心理描写,衬出贾府的华贵。(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杂戏场南头,煤灰土里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从后海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他既无小锣,又无小鼓,除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其余什么东西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把那双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气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游海子的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同家中学生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他又轻轻地说:“可不是,你就从不出汗,天那么热,你不出汗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地拖着,做成京城大学生特有的丑样子,在脸上,也正同样有一派老去民族特有的憔悴颜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