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民航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01,02,犯罪心理生成的概念,犯罪心理生成过程与规律概述,民航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内容,01,一、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概念,二、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内容,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概念,生成,:形成或产生之意。,机制,: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原理和规律,。,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就是指在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原理。,主体外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情景因素,大社会环境因素,小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人际交往,职业,主体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异常生物学因素,错误的活动内容,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结果,不良的行为习惯,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不良的个性倾向性,性格结构缺陷,自控系统缺陷,个性异常,一、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2.,犯罪意识的生成,3.,罪过心理的生成,4.,犯罪心理的转化,1.,人格缺陷的形成,二、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内容,对于故意犯罪而言,犯罪意识和犯罪动机与具体的满足需要的对象相联系,在行为人头脑中形成满足需要对象(侵害对象)的性质或状态的明确目标或意图,即形成犯罪目的;在犯罪目的的指导激励下,犯罪意识与犯罪意志相结合,通过行为人的意志努力意欲将犯罪意识变为现实,就促成的罪过心理的生成。,两种情形:,1.,良性转化(放弃犯罪,中止犯罪,不再犯罪),2.,恶性转化(执意犯罪,加重犯罪,屡次犯罪),无论良性转化和恶性转化,其实质都是犯罪意志的转化。但是,这种转变同样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刺激下,需要结构的不合理膨胀,形成强烈的优势欲望(或者称为主导需要),使个体心理处于紧张的不平衡状态,激发个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满足需要,以消除心理紧张状态,恢复心理平衡。如果个体意欲使用社会不认可且不能容忍的方式去满足自己需要,就会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犯罪动机。,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个体社会化过程出现某些缺陷,进而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倾向。,有人格缺陷不一定会生成犯罪心理。人格缺陷的生成有个体的生物学因素,但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学因素。,犯罪心理生成过程与规律概述,02,1.,犯罪心理的生成过程概述,2.,犯罪心理的实质与规律,3.,犯罪心理生成的模式,1.,犯罪心理生成过程与规律概述,(,1,)犯罪心理的生成过程概述,概念:,犯罪心理是以人的原有心理背景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体内外因素的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使个体原有的心理结构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是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中的内外化机制。,内化:,指个体将客观现实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和认识,情感等心理意识的过程。例如:模仿,学习,耳濡目染,对群体亚文化的认同等。,外化:,指个体形成了不良的心理意识后,又反过来将其以各种消极的或错误的态度,言语,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并影响周围的客观现实。,个体不良心理意识的外化,会伴随着相应的行为后果的出现。相应的行为后果又会作为刺激信息,进一步加强内化。,外界消极因素,人格缺陷,犯罪心理形成,犯罪动机,犯罪决意,犯罪行为,外化,内外,选择性,犯罪意向萌发,诱因刺激,(,1,)犯罪机遇的存在,一般情况下犯罪机遇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分类:,(,1,)根据以适应犯罪的种类为标志,可分为,一般犯罪机遇,和,特俗犯罪机遇,。,(,2,)根据事先是否被遇见为标准,可分为,遇见性犯罪机遇,和,偶发性犯罪机遇,。,(,3,)根据犯罪机遇存在实践的长短为标准,可分为,持续性机遇,和,瞬间性机遇,。,(,2,)自我调节失控,自我调控系统包括三个方面:,(,1,)认识自我(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2,)情感方面,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内心体验(如自信心,自尊感等),(,3,)意志方面(自我检查,自我控制等),当自我调节失控时,个体才会被本能需要所驱使,诱发动机,产生无理智的行为。所以,犯罪行为的发生就是在个体犯罪意识的驱动下,自我调节失控的结果。,2.,犯罪心理的实质和规律,(一)常见模式,指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生,基本符合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实施犯罪行为比较自觉的一种模式。,1.,渐变型,特点: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具有渐进性;由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具有渗透性;由朦胧意向到犯罪心理,具有自觉性。从产生犯罪需求到犯罪决意,具有预谋性。,(,1,)原发型,(,2,)继发型,2.,突变型,行为人事先无劣迹和预谋,因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情况或受外在环境、气氛的刺激而卷入犯罪。特点:由犯罪意向到发生犯罪行为,时间短,过程迅速,一般无预谋,行为人对事变发生缺乏预见性,具有情境性,行为人不能适应情况变化,认知范围窄,意志薄弱,不能自控。,突发型犯罪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内部心理原因仍是犯罪发生的根据。,又分为三类:由人际冲突引起;由回避危险引起;由特定气氛引起。,3.,机遇型,指原无犯罪意图,接触了某种机遇以后,渐次产生犯罪心理或突然起意而犯罪。又分为机会型和境遇型。,三、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二)特殊模式:,区别于一般过程或模式,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意识比较模糊。,1.,习惯型,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某种动作。有时在潜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但并不是完全的无意识。,2.,朦胧型,并非所有的犯罪行为都经历犯罪意向、犯罪动机、犯罪决意三个阶段,有些犯罪行为是犯罪意向直接引起的,其意识状态比较模糊。如违法团伙成员的追随行为。,3.,突变型,多数由变态心理引起的。,本章结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