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伟大斗争中赢得历史主动讲稿讲义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作为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接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风险挑战的制胜密码,也是顺应历史大势、赢得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伟大斗争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基因的弘扬赓续,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凝练表达,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自觉回应。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中。对立统一规律和阶级斗争理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斗争基因。马克思主义深刻批判腐朽落后的上层建筑,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展现出鲜明的斗争属性,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走向现实。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斗争基因印刻在骨子里、熔铸于血液中,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淬炼出先进的斗争精神,并赋予斗争以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等现实品格,指引中国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历史必然。回溯百余年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物质文明,也锤炼了绵延厚重的精神风骨,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贯穿始终。如伟大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以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与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作斗争、与极度恶劣自然条件作斗争、与党内错误路线作斗争,在凤凰涅槃、淬火成钢中凝聚起的精神伟力;又如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用“钢少气多”与帝国主义侵略者“钢多气少”作斗争,在谱写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中凝聚起的磅礴合力。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范和意志品质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和政治底色。 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所在,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需要我们有力应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现实已经深刻昭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依靠斗争谱写历史,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必将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续写赶考之路的崭新篇章。 二、深刻领悟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时代意涵 世情国情党情深刻表明,新时代伟大斗争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与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事业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一体推进。 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耦合。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伟大斗争是正本清源的“疗毒之法”、固本培元的铸魂之举,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党进行革命性锻造,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驰而不息抓好正风肃纪反腐,着力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通过伟大斗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伟大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着力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才能保证党的本色始终如一、党的赤色熠熠生辉。 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聚合。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余年历程,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依靠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与延续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作坚决斗争、与威胁政权巩固的反革命残余势力作坚决斗争,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以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斗争精神,吹响了改革开放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进行伟大斗争贯穿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办成许多大事要事难事。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时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从容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契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个别“超级大国”沉溺于唯我独尊的霸权迷梦,严重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与历史前进方向背道而驰,与人类发展趋势根本对立,必须旗帜鲜明斗争到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时代之题的积极回应,必然会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伟大斗争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斗争结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事关人类未来和文明发展。立足新时代,在斗争中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化解风险挑战的必胜信心和综合实力,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着力践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伟大斗争要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全面增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必需的各方面能力和本领。 在思想淬炼中把准斗争方向。“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新时代伟大斗争目标在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带领人民在斗争迷雾中登高望远、把握大势,在斗争迷阵中廓清方向、掌握主动的制胜法宝。立足新时代,我们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将斗争之“形”与思想之“魂”结合起来,确保新时代伟大斗争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政治历练中坚定斗争意志。斗争意志是自觉明确斗争目标、引领斗争实践的心理品质。一些党员干部在“温室”中成长,淹没了个性、磨平了棱角、缺少了血性,长此以往,就会在重大风险挑战、强大对手面前“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得“软骨病”、患“恐惧症”。严格的政治历练是考验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是党员干部锻造斗争风骨、增强斗争气节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伟大斗争要在政治历练中坚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意志,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强硬派”,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旗帜鲜明亮剑,在严峻形势面前敢于锐意进取攻坚,在危险困难面前敢于毅然决然挺身,永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新时代伟大斗争要求我们善斗争、会斗争,这种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中锻造出来的。立足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要自觉投身斗争第一线、直面斗争最前沿,多当几回“热锅上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锤炼“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的斗争真身。 在专业训练中掌握斗争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蛮干,而是在科学把握斗争时、度、效中,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矛盾问题、化解风险挑战。缺乏系统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就会底气不足、畏首畏尾,失去斗争的主动权。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专业训练中,既要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又要掌握四两拨千斤、借势发力的“软办法”;在解决各类“卡脖子”难题中,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准确把握斗争火候、灵活调整斗争方案,始终“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切实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实现斗争效率最优化、斗争效益最大化。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斗争意志、强化历史担当,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同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和强大对手进行坚决斗争。要主动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不断提高见微知著、灵活应变的能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自觉的斗争实践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自觉的伟大斗争中赢得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