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课: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讲稿讲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征程上,我们要扛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担当,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而提出的新的经济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经济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而更具创新性、融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技术进步有利于推动内生增长。内生增长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在解释经济持续增长因素方面,呈现出独特视角。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受资源输入和资本投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内部因素,尤其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在这一框架下,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增长愈加依赖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些创新通过驱动发展,不仅形成了先进的新质生产力,还实现了从传统规模驱动模式向技术驱动模式的转变。由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技术进步和内生增长,在整合先进技术、激励区域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乡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农民职业转型。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乡村地区而言,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驱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将创新细分为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式的变革、市场的拓展、供应链的创新及产业结构的重塑五个方面。强调多层次的创新活动会伴随着“创造性破坏”,即通过新兴技术或创新来替代旧的生产方法和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更新和增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在生产与服务模式上实现根本性变革的主导力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新质生产力,既能推动乡村地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又能促使农村地区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 (三)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和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以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在新质生产力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变革,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策略方面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教育能够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进而形成一支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些人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乡村经济向着如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更具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变,为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人才“红利”。 (四)社会资本积累有利于推动乡村进步。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基础,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动力,不仅提高了乡村发展的效率和效能,还推动了乡村产业体系的持续升级和资本的集聚。一方面,社会资本不仅强化了社交网络、社区成员间的互动机制,规范了其公共价值观和行为,还为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入社会和工商资本,充分发挥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并依托新质生产力,激活乡村资源,打通乡村堵点,以此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的引入还有助于加强城乡融合,为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迁,创造有利的条件,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乡村间物质资源的流动,还使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等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用,使得乡村地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会。 (五)绿色转型有利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致力于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健康,通过系统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农业生产,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不仅局限于人口规模的增长,更强调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乡村地区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将直接影响土壤质量、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深化,乡村地区被赋予了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的新机遇。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劳动效益、资本再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技术进步和资本投资的增加,不仅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还有助于推动农民的职业转向。 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准确把握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将新质生产力引入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领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现代化,首要命题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生产力,涉及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能够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深度改造和升级,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其次,新质生产力服务农村现代化,关键命题是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供发展动能。通过高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农村地区各领域向现代化转型,通过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治理改革等,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中长期战略目标。再次,新质生产力服务农民现代化,重要命题是为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利用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农民个体以及农民群体的整体素养提升,推动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技能素质等向现代化转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使农民真正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加快推动新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有机融合。新质生产力涵盖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从培育农业农村领域的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方面加强建设,加快“固土培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新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已经得到深度融合。因此,在培育农业新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方面,应该借助科技革命、制度创新等推动两者有机融合,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赋能农业生产,对耕地、种子、化肥、农机具、农业设施等进行迭代升级,加快形成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型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包括:一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升级。引进和研发现代机械设备、智能化工具、精准农业技术,如无人驾驶智能农机、精准施肥和灌溉系统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质量提升,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利用。三是加快现代农业设施改造。配备高科技农田水利设施、温室大棚等现代生产设施,提升农业软硬件设施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四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绿色生产。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应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品质。推广应用绿色生产资料,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五是发展新型业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运用农业大数据平台为研发、种植、销售等提供科学决策。 (三)大力培育农业农村领域的新型劳动者。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现阶段的重点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支持、政策引导等措施,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素质、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较强农业技能的专业农民群体。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熟练运用现代生产技术,而且懂得市场规律,善于经营农业产业,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涵盖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法律政策等内容,提升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健全政策法规。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普惠金融、税收减免等,鼓励农民尤其是青年人投身农业,加快培育“农创客”队伍,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等。三是加强技术传授。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专家团队等,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四是完善资格认证和激励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进行专业技能等级认定,给予相应的政策待遇,设立奖励机制表彰优秀农民。五是搭建产业化平台和做好示范引领。建立一站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咨询、政策解读、金融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培育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更多农民学习先进经验,逐步培养出既有现代科技素养又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