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关于,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经典,共20篇。,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zu y)(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幼年丧父,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上,,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以礼治国”,经济上,,维护西周的田赋制度,反对封建田赋制度。,礼制上,,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伦理上,,,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哲学上,,主张天命观。,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品德上,,做到“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由),(点),(求),(赤),论语,侍,坐,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1,、字音,论,语(ln),长,(zhn)呼,曾,皙,(x),千,乘,之国(shng),饥,馑,(jn),哂,(shn),俟,(s),章,甫,(f),小,相,(xin),铿,(kng),撰,(zhun),莫(m)春,冠,者(gun),沂,(y),雩,(y),喟,然(ku),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不要,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因为,年长,平时,假如有人,那么,就,译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率:轻率。尔:词尾,相当于,“,然,”,兵车,夹,于,在,军队,接着,饥荒,治理,等到,且:连词,并且,方:行为准则,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译文,夫子,哂,之。,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微笑,这里略带讥讽,“求,尔何如?”,“冉求,你怎么样?”,译文,(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纵横,或者,使,.,富足,至于,等待,“赤,尔何如?”,“公西赤,你怎么样?”,译文,(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胜任,能做到,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点,尔何如?,”,“曾点,你怎么样?”,或者,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礼服,礼帽,译文,(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弹,同,“,稀,”,音乐渐渐低缓,放下,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起身、站起来,妨害,语气词,呢,讲述。一说才能。,译文,(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同,“,暮,”,,暮春,副词,已经,水名,今山东曲阜南,吹风,唱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成年人,未成年的男子,喟然:叹息的样子,与:赞成,译文,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动词,后出,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语气助词连用,译文,(曾皙)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曰:“夫子,何,哂由也?”,为什么,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介词,靠,用,谦让,译文,“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助词,“,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国,语气助词连用,表示疑问,怎见得,译文,“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同,“,欤,”,,表示疑问,2通假字,(1)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疑问),(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词,原文,释义,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求,,尔,何如,代词,你,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一词,多义词,原文,释义,方,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行为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方圆,纵横,一词,多义词,原文,释义,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动词,治理,愿,为,小相焉,动词,担任,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动词,做,一词,多义词,原文,释义,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连词,或者,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动词,到,往,4词类活用,活用类型,原文,活用词,释义,名词,作动词,端章甫,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弹奏,风,乎舞雩,风,吹风,乘凉,三子者出,曾皙,后,后,跟在后面,续表,活用类型,原文,活用词,释义,动词,作名词,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小事,指做小相;,大事,指治国为政,形容词,使动用法,可使,足,民,足,使富足,5文言虚词,虚词,原文,用法及意义,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用,做,加之,以,师旅,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而,表承接,虚词,原文,用法及意义,乎,何伤,乎,语气词,呢,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比,摄,乎,大国之间,介词,在,6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吾乎尔一日长,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为国以礼,以礼为国,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异,(2)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毋以吾也,则何以哉,则以何哉,不吾知也,不知吾也,(3)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词,语,具体年龄,孩提(t),2、3岁的儿童,总角(jio),幼年时期8、9岁至13岁,垂髫(tio)之年,儿童时期,黄口,十岁以下,豆蔻(ku)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续表,词,语,具体年龄,及笄(j),女子十五岁,加冠(un),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续表,词,语,具体年龄,花甲、耳顺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mo di),八十至九十岁,期颐(y),百岁之人,1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文末):,写孔子评志。,课文,以“言志”为线索,贯穿全篇,按照“,问志述志评志,”组织结构,思路清楚,层次井然。,【文章解读】,齐读文章的,2-7,自然段,思考: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是什么?,结合他们的语言、动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的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他有抱负,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直率的性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对曰”,也反映了他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指名后才发言的。冉有说治理一个小国,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慎,三年之后,他取得的成绩是“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他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但因为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很谦虚,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原为小相焉”。言辞简短,“愿”字、“学”字、“小”字,,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善于辞令。,试分析这五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孔子: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子路:鲁莽轻率,好勇自负。,曾皙:洒脱淡泊,从容不迫。,冉有:谦虚敦厚,谨小慎微。,公西华:善于辞令,沉稳谦逊。,三人各述其志,那么孔子对这三人的志向持什么态度呢?齐读文章的,13-16,段,思考回答。,(,1,)孔子对子路“哂之”,原因是什么,?,“治国以礼”,而子路却不谦让,以勇为治国之策。重勇轻礼。,(,2,)对冉有的态度又如何呢?,对冉有的态度没有明确地表示,引导学生注意“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方圆六七十或者方圆五六十的国家就不是国家吗?即使治理小的国家,也不容忽视“礼”,为国应以礼。,提问:冉有治理国家的重点是什么?,“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知道足民是基本保障,礼乐是大事,却等待别人去做,如果没有君子来推行礼乐教化呢?难道你就不去推行?知礼而不做,孔子“叹之”。,(,3,)对公西华的态度又如何呢?,注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想说的是,这些就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宗庙祭祀应以礼、诸侯会盟应以礼、朝见天子应以礼,孔子认为礼是一件大事,无论涉外事务还是涉内事务,都应,依礼而行,。,但孔子又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该怎么理解?委婉指出他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去做更大的礼却不去做。行小礼,弃大礼,孔子“惜之”。,小结:,从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弟子们出仕从政,孔子是赞同的,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更希望弟子们在从政的过程中,以“礼治去教化百姓。,结合重点段落分析曾皙的志向,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四位弟子个述其志,那么曾皙的志向又是什么?齐读,8-12,段,思考。,没有具体说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舞雩台是祭祀的地方,他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