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1.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2.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二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三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如细胞膜等生物膜。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4.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四生命的物质基础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5.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五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5、免疫功能(抗体)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6.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7.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七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8.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八应激性(生物个体对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一定反应,应激性是动态过程)与适应性(包含应激性,也含静态的适应特征,例如动植物的保护色),它们都由基因遗传性所决定。生物工程包含三大部分:分别是基因工程、生物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化合物、元素)、核苷酸种类、氨基酸种类、RNA和DNA的排列结构方式、基因结构(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遗传密码等。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多是氧。含量从多少到分别是O、C、H、N、P、S,细胞中基本元素是C。生物体中无机盐的功能和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9.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九细胞膜的制备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3、方法和步骤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10.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十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11.生物高一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篇十一1.什么是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点:(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不同点:(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4)温度对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