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4/12/25,#,中医艾灸精品培训,主讲:,XXX 20XX,年,X,月,X,日,(,一,),艾炷灸,(,二,),艾条灸,(,三,),温针灸,(,四,),灸法的注意事项,(,一,),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1.,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把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2.,间接灸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疱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2),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4),隔附子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月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二,),艾条灸,艾条灸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1.,悬起灸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2),雀啄灸施灸时,医者手持艾卷的中上部,将艾卷燃烧端对准腧穴,像麻雀啄米样一上一下移动,使艾卷燃烧端与皮肤的距离远近不一。,(3),回旋灸施灸时,医者手持艾卷的中上部,将艾卷燃烧端对准腧穴,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一般在,3cm,左右,),,左右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动作要匀速。,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2.,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隔绵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常用的实按灸有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的操作要点将太乙针灸或雷火针灸的艾卷一端点燃,以棉布,67,层裹紧艾火端。医者手持艾卷,将艾火端对准腧穴,趁热按到施术部位,停止,12,秒然后抬起,进行灸熨。灸至皮肤红晕为度,一般灸熨,710,次为度。,(,三,),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2cm,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此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四,),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2.,施灸的禁忌,(1),皮薄肉少部位、筋肉结聚之处、大血管处、心前区,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乳头部和阴部,以及睾丸等不可施灸。,(2),慎灸情况:极度疲劳、过饥或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者,对灸法恐惧者,经期妇女,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身体极度消瘦衰竭、精神病患者等,暂时不适合灸治,应待异常情况解除后方可施灸。,(3),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4),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直接灸,以免形成瘢痕。,3.,灸后处理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疱,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