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连市丽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行超:小说宝水涉及众多鲜活的乡村日常生活细节,可否谈谈您在写作之前的准备,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令您难忘的故事吗?乔叶:小说从动念到写成用了七八年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一边“跑村”“泡村”,一边写作。对乡村长时间的浸泡和观察,让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细节。这些细节都很生动鲜活。比如村里人都种菜,以前互相薅对方地里一把菜都没关系,但后来大家都开始做农家乐、做餐饮,一把菜炒一下装盘能卖20块钱,渐渐地就不再去互相薅了。比如这家住在偏僻地段,种的菜很多,要卖菜的话,是要卖给村里的熟人,还是去镇上卖给陌生人?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去镇上卖给陌生人。行超:小说宝水没有特意强调情节冲突,而是深入乡村日常生活的肌理,以“冬春;春夏:夏秋:秋冬”这样四季流转似的结构,细腻记载乡土社会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书写方式?乔叶:归根结底,山村巨大的自然性让我选择按照时序叙事。但时序作为时间主轴也只是个大方向,具体怎么分章节还得细细推敲。是依月份?亦或节气?我选择了遵循四季。之所以拎出季节结构,是因为我先后尝试了12个月和24节气,相较一下,觉得对我而言,还是四季结构的内部更有腾挪的空间。故事从正月十七开始,到大年三十那天结束。开篇第一小节是落灯,民间讲究的是正月十五、十六闹花灯,正月十七这天开始要落花灯、吃落灯面。最后一小节是点灯,民间也有讲究,大年三十那天要去上坟,要请祖宗回家过年,叫点灯。从落灯写到点灯,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除了季节交替,整个小说也是首尾呼应。散文笔法的细密悠缓也匹配整个叙述节奏,那么就选择了散文笔法,呈现出的面貌还是很适宜的。行超:小说宝水创造了很多生动、鲜活、又具有新意的乡土人物形象。比如村干部杨镇长、大英,还有乡建专家孟胡子。这些人物可谓当下乡土文学中典型的“新人形象”。您是如何构思他们的?他们在您的采访经历中是有原型的吗?乔叶:宝水里的人物都来自于生活中,都有原型,但不是一对一的原型。生活中的原型都非常复杂生动,不过却很少有现成的供你直接拿用,总是需得对多个原型进行杂俅捉取。我常常会把采访过的很多原型人物集合到一个人身上。比如我采访了多个乡建专家,最后只出来孟胡子这一个人物形象。杨镇长和大英也都是如此。我采访过很多基层干部,听他们倾诉工作的甘苦。他们现在都在调整,由管理型思维向服务型思维转换,学习怎样和村干部打交道,怎么和乡贤处关系,怎么进行乡村形象打造,怎样应对舆论等等,既要打通跟外面的渠道,也要有他们自己的节奏。这都是新的工作焦点和难点。他们的很多观点非常出乎我的预设。比如,乡里干部多少人都跟老百姓打过骂过,过一阵子就成了不打不相识,不骂不相识。不论是当时闹了再大的矛盾,再是咬牙瞪眼恨天恨地的事,几年过去也都能云淡风轻。你路过人家家,照样跟你打招呼,你进到人家家里,照样招待你吃饭。这就是咱老百姓。行超:宝水的叙事语言有着明显的散文特征,节奏舒缓、文字细腻。此外,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对话等亲切生动,包含着大量生动的方言土语,凸显出豫北文化的地域特征,为小说的艺术呈现增色不少。您如何看待小说的语言问题?乔叶:当我决定写这小说的时候,这小说本身的一切就决定着它已有了自己的语言调性:语言的主体必须来自于民间大地。而这民间大地落实到我这里,最具体可感的就是我老家豫北的方言。我从小浸泡在这语言里,现在和老家人聊天依然且必然是用这种语言。但方言使用起来也很复杂,要经过精心挑拣和改良才能进入小说中。河南的原生态方言是极度简洁的,如我老家方言说教育孩子是“敲”,宠爱孩子是“娇”。有句俗语是“该娇娇,该敲敲”,意思是该敲打的时候要敲打,该宠爱的时候要宠爱。但直接用过去,恐怕很多读者会不明所以。因此我琢磨了一下,改为“该娇就娇,该敲就敲”,这样既保留了原来的味道,又不至于让读者困惑。还有,我考虑到方言的特殊性,对方言的选取标准之一就是既有地方性又不至于造成阻隔,同时又符合村里人的身份习性。除了方言,小说中的其他语言,比如女主人公青萍的内心独白和老原间的情侣私语、不同级别官员使用的行政腔、媒体惯用的“播音腔”、支教大学生的学生腔,以及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八面来风般的语言我希望层次和样貌能尽量丰富。山村本身极其鲜明的自然性,决定了它与散文细密悠缓的叙述节奏更匹配,所有我就选择了散文笔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在其中反复调和着文和质的比例关系,经常能愉悦地捕捉到可心的时刻。虽然或许还没有抵达理想境界,我也只能安慰自己说:难免遗憾,尽力就好。行超:除了宝水,在之前的许多作品中,乡土生活和乡土现实也一直是您写作的重点和情结所在。作为一个多年生活在城市的作家,为何始终对乡土书写情有独钟?乔叶:“故乡是离开才能拥有的地方”,忘记了这句话从何听起,却一直刻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样的写作意识以前可能不是很清晰,自从工作调动到了北京,在地理意义上距离故乡越来越远,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所谓的乡土中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的河南,在“乡土”一词上带有命定的强大基因。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前辈都以极强的文学自觉笔耕不辍,中原乡村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条文学脉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和农民典型的生活和命运。我写宝水时就把自己放在了这条脉络上。所以这个文学传统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入到根基里的影响。不过,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乡村之子,年轻的时候,我一直想在文字上清洗掉的,恰恰就是这股子“土气”。如今人到中年,经过这么多年生活和文学的教育,我方才认识到,这股子“土气”是一笔怎样的资源和财富,方才开始有意因循着前辈们的足迹,想要获得这“土气”的滋养。行超:通过宝水的写作,您对于新时代乡村的变化、城乡关系的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乔叶:时代正在发生变化,时势之变会波及到每一个人。如何关注新的现实,如何关注人们在时势之下的改变比如中国乡村的新伦理建设和新生活建设,这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在宝水中,我把中国当下乡村人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意识与生活向往作为了重要的表现内容。比如,因为城乡之间的频繁流动和边界变动,人们普遍拥有的是一种城乡混合叠加的复杂体验,宝水的人物和故事就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这些体验。此外,对当下中国广泛存在的城乡关系,城乡关系中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等多种状态,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和故乡的关系,以及在乡村变革中女性意识和女性命运的发展变化等,我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触及和书写。(摘编自这是一次命中注定的返程访第十一届茅盾奖获奖作家乔叶2023-11-14)1下列对访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较12个月和24节气,乔叶觉得还是四季结构的内部更有腾挪的空间,所以选择了四季流转似的结构。B采访基层干部使乔叶看到农村干部新的工作焦点和难点:要打通跟外面的渠道,也要有他们自己的节奏。C工作调动到北京,在地理意义上距离故乡越来越远,使乔叶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乡是离开才能拥有的地方”。D乔叶力所能及地触及了城乡间的频繁流动和边界变动使人们普遍拥有了一种城乡混合叠加的复杂体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乔叶宝水语言特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宝水的语言调性来自作者老家豫北大地的方言,这决定着这部小说书写的主要内容。B直接使用方言,恐怕很多读者会不明所以,因此宝水中的方言是经过精心挑拣和改良的。C因为河南的原生态方言是极度简洁的,所以对方言的选取标准就是既符合身份又不至于阻隔。D“播音腔”、学生腔、八面来风般的语言等不同特质语言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语言乡土性的追求。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访谈紧扣乔叶的代表性作品宝水展开,不蔓不枝,主题明确,体现了主持人良好的素养。B访谈从创作前的准备谈起,涉及作品的人物、语言、主题等方面,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C访谈结合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社会大背景,对宝水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进行了重点的探求。D通过这篇访谈,我们不仅可以知晓作者创作作品的心路历程,也对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4“比如这家住在偏僻地段,种的菜很多,要卖菜的话,是要卖给村里的熟人,还是去镇上卖给陌生人?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去镇上卖给陌生人。”请结合乡土中国解释乡人这样做的原因。(4分)5结合访谈,谈谈你对“生活”和“文学创作”关系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票车上的战斗刘知侠票车进站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站西扬旗的红灯慢慢地发亮啦。就在这扬旗外边,路基旁边小矮树丛里,有两个人影在动。老洪听见渐渐变大的隆隆声突然不响了。他望了一下车站上嘶嘶喷气的冒着烟的车头,低声地对彭亮说:“票车进站了。”站台上的绿灯亮了,“呜,呜”一短一长的震耳的汽笛响过以后,车站上的火车头嘶嘶喳喳一阵,接着就轰轰隆隆地开过来了。彭亮爬到一棵小树近边,已经听到铁轨轧轧的音响,他迅速地爬过去,在路基的斜坡上停着。轰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震得天摇地动。车头越来越大了,如果把车头比作跑来的大铁牛,那么,彭亮小得像一个黑甲虫样爬在颤动的路基斜坡上。可是这个铁牛越来越大,大得简直像半壁黑山样向他头前压过来,他毫不畏惧地迎着即将压到眼前的黑山,勇敢地蹿到道边的路基小道上。当车头的前部闪过他的身边,他的手臂像闪电一样向车头上一伸,抓住上车的把手,紧跟两步,身子一跃,右脚就踏上脚踏板了。彭亮在脚踏板上缩着身子,略微一停,便把头向上伸得和上边司机工作人员所踏的地板一样平,猛一露头,往对面一看,他看到司炉的两只脚,司炉显然正在往锅炉里上煤。他从司炉叉开的两腿中间,一眼望到老洪从对面上车的脚踏板上,探出半截身,只见老洪把短枪朝他右边的司机座上一举,彭亮马上一低头,耳边听到“当!当!当!”一连就是三枪,机车忽然震动一下。当他再探出身来,看到鬼子司机像黄色的草捆似的倒在锅炉前边的铁板上,血汩汩地向他这里流。他马上蹿上去,老洪用枪逼住司炉,他就跳向右边的司机座,扶住了已经失去掌握的开车把手。老洪把司炉用绳子捆了,司炉是中国人。老洪把司炉推向一个角落,就拿起大铁铲,把煤一铲铲地朝锅炉里送,锅炉里熊熊燃烧的火焰,把老洪坚毅的脸映得通红。彭亮把机车的速度加快了。彭亮屏住气息,静静地坐在司机座上,腰里别着枪,手扶着开车把手,耳边听着呼呼的风声,眼睛直视着正前方,驾驶着火车,在傍晚的原野上奔驰。刚才在路基斜坡上,这像半壁黑山样向他扑来的怪物,现在已在他手下驯服地前进。他的脸红涨着,心怦怦地跳动着,他感到一个熟练的司机在得意地驾驶时的愉快,他也感到一个英勇的游击队员,在战斗中创造奇迹般胜利时的紧张。他自小就梦想着将来当一个司机,像现在一样,稳坐在司机座上,眼睛发亮地直视着前边,铁轨像两条抽不尽的银线一样,往自己脚下拉。在铿锵的机器声中,耳边听着呼啸的风声,无数的村落、树林、河流、山脉像旋盘似的往后滚,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呀!可是在旧社会里,父亲的叩头求情,也只能使他空有一身开车的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愿望。想不到今天,他成了抗日游击队员后,才真正地来当一个司机,虽然他这次开车,只有很短的距离,可是它的意义,不在距离的长短,他要掌握住它,像跳上性急的烈马奔向敌人一样,他要把它开到埋伏的地点,把敌人载到那里给以消灭。彭亮迎着西天的晚霞,从前边的小玻璃窗里,望着远远的“口”字形的东西,他知道这是王沟站东的扬旗,要到王沟车站了。他知道王沟车站驻有鬼子,他不能在那里停下,因为前边等着他的不是王沟车站上候车的旅客,而是王沟站西六七里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