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积累与运用(13 分)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期末检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2022 年 10 月 31 日,梦天实验舱冲上云 xio,代表着中国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为了这一天,一群默默牵引“星星”的人艰苦跋涉了 5 年。在无声流 tng的岁月里,以旧的涟漪为岸,又荡漾起新的波澜,团队老成员对梦想的坚守奋斗,同样传递给了风华正茂的新成员。迢迢飞天路上,他们每个人的身影,都是一座坚守初心、奔赴梦想的青春丰碑,太空中的完美轨迹,源于他们千百次的探寻与求索, 源于他们抛弃狭隘,拥抱理想的热 chn。他们心中的火焰,永远在星河间闪耀光芒1. 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 2.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i By3. 古诗文名句填空。水古诗文名句情思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次北固山下王湾)对时序交替、生命更迭的理解江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离乡闯荡的憧憬与喜悦池,。(夜雨寄北李商隐)羁旅中的苦涩与孤寂河,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论语子罕)对时光易逝的叹息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报国忧民之心孔子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多情的诗人将江河湖海付诸笔下, 亦在水间倾注了别样情思。请你结合所学诗歌,完成以下表格。二、阅读与理解(54 分)名著阅读4. 请根据文段内容,为两位人物选择恰当的选项。A令弟 B舍弟5. 从个人的“小我”走向国家或集体的“大我”,能放大人生的格“。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 阐述该人物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及其意义。A孙悟空(西游记) B鲁迅(朝花夕拾)我选择(填序号), 6讽刺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判。根据示例,在下列名著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讽刺的艺术效果。示例:朝花夕拾中作者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时解散辫子的装扮形容为“实在标致极了”,讽刺他们在异国不学无术、丑态百出的形象。A猎人笔记 B镜花缘我选择(填序号), 现代文阅读【甲】皇帝的新装(节选) 丹麦安徒生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A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B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 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的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7. 根据朗读的重音、停连、语气、感情基调等知识,参照示例,从 A、B 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做朗读设计,并归纳童话的艺术特点。示例: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朗读设计:重音落在“不惜”“所有的”和“都”上,同时语气延长,突出皇帝对新装的极度痴迷。我选择(填序号),朗读设计是 在朗读这些句子的同时,我们发现是童话的艺术特点之一。8. 结合语境,发挥联想与想象,以第一人称补上下面句子中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他并没有穿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9. 选文中出现了四次“后裙”。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借这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群体?10. 安徒生说:“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结合文本和生活体验,说说作者让小孩子揭穿真相的意图。现代文阅读【乙】捅马蜂窝冯骥才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 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嚼”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却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11.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12. 作者的语言极具画面感,请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13. “我”对马蜂的认识都被巧妙地记录在称呼的变化中。仿照示例,谈谈你对第段中“小虫”这一称呼的理解。示例:“冒失鬼”是“我”从爷爷处听来的对马蜂的称呼,略显俏皮亲昵,体现了孩童的天真与无知。 句子: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14. 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的第一课,是人格升华的阶梯。请你说说这个事件带给作者的感悟和思考。文言文阅读【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国氏善为盗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 亡不探也。未及时,向氏以赃获罪,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 ,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 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选自列子天瑞,有删改)【注释】:穰:庄稼丰收,富足。 垣:墙。1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16.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语句释义方法释义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直可惊天地,泣(使哭泣)鬼神 喻其为盗之言【查阅字典】A说明,告知;B明白,了解:C比喻(填序号)遂逾垣凿室【课内迁移】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亡不探也【课内迁移】亡处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