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8&五市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心体和核糖体的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两者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体和核糖体不包含磷脂分子,也不包含核酸分子B. 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说明其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 核糖体参与中心体、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形成D. 核糖体先附着在内质网上,再与分泌蛋白的mRNA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1、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含有核酸分子,A错误;B、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但并不能说明中心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中心体、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唯一场所,C正确;D、分泌蛋白的mRNA首先与游离核糖体结合,合成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至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多肽链的合成,D错误。故选C。2. 某科研小组将木瓜蛋白酶溶液分别在0.1MPa(对照组)、200MPa和600MPa的压力下处理,测定其平均氢键数目(处理5纳秒的平均值)和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变化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压力/MPa0.1200600平均氢键数目/个157.5155.5150.5木瓜蛋白酶相对活性/%10012080(注:氢键是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非共价结合力)A. 木瓜蛋白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 木瓜蛋白酶通常在低温、最适pH条件下保存C.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若保存富含木瓜蛋白的食物,则宜用600MPa的压力处理D. 将木瓜蛋白酶用600MPa处理后压力恢复成0.1MPa,酶的相对活性为100%【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木瓜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B、木瓜蛋白酶适宜在低温、最适pH条件下保存,B正确;C、通过表中数据可知,高压力(600Mpa)下酶的活性较低,分解蛋白质的能力降低,因此保存富含木瓜蛋白的食物宜用600Mpa的压力处理,C正确;D、600Mpa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降低,可能与该压力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空间结构破坏后酶就会失去活性,不能再恢复,D错误。故选D。3. 运用正确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是生物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电镜观察细胞膜,可看到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B. 利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发现了遗传密码子C. 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 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碱基序列不同的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 1925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 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 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一水 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因此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3)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 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2、1961年, 克里克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3、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详解】A、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A正确; B、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时采用了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B正确; C、摩尔根运用假说- 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正确;D、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DNA分子,D错误。故选D。4. 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糖酵解,第二阶段是柠檬酸循环,第三阶段是电子传递链,其中丙酮酸脱去CO2的反应属于柠檬酸循环。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酵解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 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内分解生成CO2C. 柠檬酸循环属于有氧呼吸的过程,需要水的参与D. 电子传递链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该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答案】B【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包括了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详解】A、糖酵解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B、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能分解生成CO2,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CO2,B错误;C、柠檬酸循环是丙酮酸脱去CO2的反应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D、电子传递链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该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D正确。故选B。5. 细胞的死亡可以分为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等。细胞凋亡可以清除老化、受损的细胞,从而为新细胞生长提供再生空间;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急性强力伤害时出现的反应,易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属于细胞凋亡B.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C. 细胞凋亡和坏死都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 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的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B、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B错误;C、细胞坏死会导致炎症反应,不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错误;D、细胞凋亡过程中控制凋亡的基因表达,需要新合成的蛋白质参与调控,D错误。故选A。6. 我国科学家通过对产自四川自贡地区的某动物下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新观点:一个类似摩根齿兽的祖先产生了三个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为柱齿形兽、异兽和全兽。这一成果对单孔类的起源提出了新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B. 柱齿形兽、异兽和全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相同C. 环境条件的差异使相同来源的生物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D. 异兽和全兽生殖隔离的出现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柱齿形兽、异兽和全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均是细胞,B正确;C、生物体内存在各种不定向的变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相同来源的同一物种不同种群进行了定向选择,C错误;D、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并把相关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不适者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量变积累的结果,D正确。故选C。7.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含量均相同B. 正反馈调节可维持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C. 血糖一旦高于正常值,则说明内环境稳态已失衡D.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不仅受神经调节,也受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详解】A、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含量不一定都相同,如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A错误;B、负反馈调节可维持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B错误;C、饭后,血糖会暂时高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的稳态并未失衡,C错误;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D正确。故选D。8. 少数人食用鱼、虾等海鲜后较短时间内会出现荨麻疹、腹泻、呕吐等过敏症状。以后只要闻到海鲜气味,过敏的人往往会感到不适,产生不再食用海鲜的回避行为,该回避行为产生的大致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敏原会引发体液免疫,该种免疫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B. 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会与肥大细胞分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C. 部分细胞因子可作为信号分子引发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D. 上述回避行为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