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模拟练习四一选择题1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铁丝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体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4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是生成物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的导电性能很好,所以常常做电极B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组成元素相同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变红6X、Y、Z、Q四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b、c、d(均小于18),若它们的离子Xm+、Yn+、Zm、Q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bnmBbd2nCcdm+nDac07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一种基本的化学素养。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红棕色固体氧化铁B向硝酸银溶液中伸入铜片: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C电解水:产生大量气泡,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B溶液质量一定减少C该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铁和铜D该反应可以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扑灭C熄灭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D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10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11化学用语“K”不能表示()A物质B元素C原子D分子1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C碘酒溶液 D蔗糖溶液1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B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可用于清洗餐具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D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14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选择装置制O2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实验室制H2、O2、CO2均可选择装置CO2和CO2均可选择装置收集D选择装置制气,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Cu粉(Fe)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BCO2气体(O2)通过炽热的炭层CCaO固体(CaCO3)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DCuO固体(C)在氧气流中灼烧17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图:室温下,分别将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放入水中B图: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不断加入铜粉C图: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图:保持温度不变,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18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属于金属元素B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C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D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19足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20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将某溶液降温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2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ABCD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容器中,模拟工业合成氨气的生产工艺,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某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H2XNH30时刻物质质量/g12a0某时刻物质质量/g942t1时刻物质质量/gm128m2A反应的H2和生成的NH3分子数之比为1:1 Ba56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m1+m23723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则溶液质量变小B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Cl2,则溶液中一定有FeCl2C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依然还有蓝色,则过滤后的固体中一定只有一种物质D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为无色24T2时,将70.0g KNO3、KCl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2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降温到T1,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T1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DT2时,KCl溶液由a点转化到b点,可加入KCl或恒温蒸发水25烧杯中有铜锌合金粉末10.0g,向其中先后滴加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各50.0g,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Zn+FeSO4Fe+Zn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B向b点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冒气泡Cm9.9D该Cu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26R是KNO3和NaNO3两种物质中的一种,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用R做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R不可能是KNO3B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中,只有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D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27将24.0g Fe2O3与CO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xOy混合物20g,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稀H2SO4,正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FexOy能与稀H2SO4反应但不生成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含5.6g铁元素 BFexOy为Fe3O4C生成CO2 11g 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二填空题(共3小题)28用化学符号表示:(1)3个氮原子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2个钠离子 ;(4)人体 元素吸收过多,易引起白内障。29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A氧气 B硝酸铵 C石灰石 D氢氧化钠 E食盐 F活性炭 G洗洁精 H武德合金(1)可用作制保险丝的是 ;(2)炼铁造渣所用矿石是 ;(3)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 ;(4)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 ;(5)生活中作乳化剂的是 ;(6)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 。30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NH4Cl29.433.337.241.445.850.4(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2)如图是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t时,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大于20(3)20时,将mg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图操作,据此分析x ,mg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g。31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 。(3)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盐酸足量):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2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探究。(1)利用图1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制取CO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开始前,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 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2)利用图2装置探究常温下CO2气体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CO2气体的100mL烧瓶中分别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烧瓶中压强的变化如图3所示。曲线中cd段对应的操作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