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龙山时代普遍存在公共葛地,但规模不如前一时期那么大,同时大量单人葬出现,基本不见前一时期常见的夫妻合葬。除正式墓葬外,还有大量的乱葬坑,许多房屋和城墙下往往有奠基坑。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社会发展相较前一时期放缓B. 已经存在初步的社会分化C. 部落战争加速阶级社会到来D. 形成全新的夫妻家庭观念2. 史记记载楚国先祖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五帝之一颛顼,战国中后期的竹简楚居记录了楚人从中原迁徙至长江流域的世系。孟子左传皆记载了楚人语言与中原迥异,考古发掘也发现楚人生活方式与中原大为不同,其源起可能是三苗。下列关于楚人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楚人起源何处已经无从考究B. 楚人由中原南迁更具可信性C. 考古发掘证明楚人源于三苗D. 民族融合增加了研究的难度3. 汉景帝阳陵埋葬品极为丰富,总数达10余万件,以成群成组的猪、马、鸡等动物陶俑,繁多的各种生活器具俑和陶人俑最为有名。其中人俑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身着美丽服饰,相较于秦兵马俑的庄严肃穆,汉俑更显平和从容。这反映了( )A. 西汉制陶技术达到了更高成就B. 经济生产已恢复至秦初水平C. 文景之治时期安定的社会氛围D.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4. 曹魏建立后,魏帝所采年号多为期望美好之意,如太和、景初嘉平、咸熙等。东吴所采年号则带有明显的正统性倾向,如黄龙、宝鼎、天册、天纪等。两国年号的不同主要是基于( )A. 立国途径的差别B. 经济基础的差异C. 儒学素养差距D. 治国方略的不同5. 唐高宗时期,自耕农因无积蓄,稍遇水旱之灾,便“道路惶惶”。开元年间,宇文融主持括户工作,“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主户主要“坐食租税”,佃户无偿劳役极少,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生产。由此可见,唐代租佃关系的发展( )A. 加剧了农民逃亡问题B. 助力了社会经济发展C. 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 适应了两税法的推行6. 公元961年,宋太祖下诏要求藩镇提升精锐兵士的等级,藩镇精锐兵士越多,便可自留更多财税。广大藩镇节度使积极响应,登记了大量精锐兵士。宋太祖此举意在( )A. 削藩镇军力做准备B. 谋求与藩镇达成妥协C. 应对巨大的边防压力D. 解决中央冗兵的问题7. 明朝初期,大运河的维护和运输工作由里甲和军队负责,漕船水手可以在其驾驶的官船上携带少量其它货物,中央财政无需承担额外开支。明中后期,水手们运输的私人货物已远远超过明初的规定,地方官府知情但也极少追究。这反映了明中后期( )A. 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破坏B. 地方财政状况收不抵支C 民间商业贸易需求增加D. 运河主权交地方官负责8. 1875年,申报刊载了一篇时事评论文章,文章提到:“(轮船招商局)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其中必有能公正不阿、精明办事者,众遂共举以司公司之事。”这反映了当时的洋务企业( )A. 存在封建化管理手段B. 采用近代企业经营模式C. 资本规模迅速地扩大D. 以官督商办模式为主流9. 下表示意宣统元年(1909年)东三省议员选举的选民统计数据。据下表可知,清末东北地区( )省份人口总数(人)选民(人)奉天1213330352679吉林558003015362黑龙江20287764652A. 代议制民主得到了初步确立B. 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有所扩大C. 近代民主制的社会基础薄弱D. 政治改革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10. 武昌起义爆发后,庆亲王奕劻召集内阁会议,决定派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北洋新军前往湖北剿办,但北洋军心目中只知有“我们袁宫保”,荫昌难以指挥。此后数月,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数十省宣布独立。这反映了( )A. 新军都已脱离清廷控制B. 南方是革命党活动重心C. 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 清朝统治基础基本瓦解11. 20世纪30年代末,侵华日军设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制定了如下任务:(1)大致确保黄河、庐州、杭州一线以东地域之安定,恢复晋北、河北、山东各地治安;(2)确保自岳阳起至长江下游之交通,以武汉三镇及九江为根据地,摧毁中国抗战企图;(3)占据广州、汕头、琼北要域,切断中国南方补给路线。针对这一计划,中国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 增兵长城抗战B. 发动武汉会战C. 组织长沙会战D. 开辟缅甸战场12. 20世纪50年代初,在很多漫画家的漫画作品中,常常出现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和象征元素。下图为漫画家黎冰鸿创作的血海深仇,永远难忘(刊载于漫画1951年第10期),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漫画( )A. 激发了中国人民支援前线的热情B. 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变化C. 抨击了日本当局在亚洲军事扩张D. 揭露了西方阵营孤立中国的阴谋13. 从1977年到1983年间,国家分期分批地调整了职工工资,恢复,改进计件和奖励工资制,使长期处于冻结状态的职工工资开始活了起来。这次调整工资后,增加工资的职工有3100多万人,占当时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总数的50.8%。这一工资调整反映了( )A. 按劳分配开始成为主流做法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确立D. 企业改革对价值规律的重视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对场地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伦敦建造了水晶宫,巴黎世博会建造了埃菲尔铁塔,芝加哥世博会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楼。但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展区不建最高建筑,尽量少建永久性建筑。这一决策表明了上海( )A. 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 决心举办中国特色世博会C. 率先提出节能减排理念D. 践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15. 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但其生死取决于他能否维护秩序,任何失序现象都会被视为法老已丧失众神支持的征兆。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法老( )A. 削弱了神权在埃及的影响力B. 建立了专业行政官僚队伍C. 修建了金字塔凝聚国民认同D. 强化了对自身的道德要求16. 11世纪前,西欧庄园大领主要求自己的封臣每年服40天的军役。其后大领主更愿意选择收取封臣一定数量的货币,即征收军役免除税,以便自行雇佣所需的军队。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 西欧工商业经济的进步B. 雇佣军便于受领主控制C. 领主庄园生产效率提高D. 封君封臣体制趋向解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者子产推行改革,措施包括“作封洫(水沟),立谤政(允许议论国政),制参辟,铸刑书”,其中“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太傅叔向的反对。叔向曾写信给子产说:“民知有辟(成文法),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回信表示自己的目的在于“救世”。孔子评价子产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元前513年,晋国大夫范宣子颁布以权臣赵盾所推行的维护公卿权力的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成文法,孔子评价:“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根据左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评价改革的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变法革新”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文化运动后期,以郭沫若、瞿秋白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视野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以工农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他们认为新文学作家“遨游于高山流水之间,或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讴歌爱和美”,没有相应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927年后,一批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宣传工作者聚集到上海,向五四以来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等观念发动了措辞激烈的文化批判。成仿吾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中声称新文学必须以农工大众的意识为文学的意识,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郭沫若在艺术家与革命家中主张,“艺术家以他的作品来宣传革命,也就和实行家拿一个炸弹去实行革命是一样的”。1929年秋,中共中央决定以夏衍、冯雪峰等聚集的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为中心,联络文艺界左派人士,进而又将其改为文化支部,由中央文化委员会的潘汉年担任支部书记。1930年2月,鲁迅和一些左翼作家在上海召开讨论会,会议认为有必要号召国内左翼作家团结起来共同运动。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大会推选鲁迅、夏衍、钱杏邨三人组成主席团。1930年8月,“左联”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中强调,“左联”不是“作家的同业组合组织”,而是真正的斗争机关,它要求无产阶级作家“笔锋”“应当扫除和肃清民族主义的人性主义的和平主义的迷魂汤!”“左联”成立之初,就组织作家进行了诸如游行、示威、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罢工、罢课等活动。在许多当事人的回忆中,参加“左联”,就等于参加革命。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的意义。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伊本白国泰是摩洛哥的阿求伯人,1304年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137年元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在十四世起的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他曾四次到麦加潮觐天房:在这个期间,他曾游历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向东他到达锡兰、孟加拉,马尔代夫群岛和中国。他还访问过君士坦丁堡。1353年,在他最后的旅行中,他曾深入中部非洲。1354年,伊本白图泰定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伊本白图泰旅行路线示意图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伊本白图泰的旅行为依据,为他当时所到的任意4个国家或地区各写一段简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本白图泰旅行的意义。第6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