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开始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从事原始农业,而且通过栽培作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最早开始于A.原始群时期B.旧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阶级社会到来时2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洛阳 B.江苏南京 C.陕西西安 D.山东临沂4西周将所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的子弟、亲戚及功臣,组成一种新的由多个不同族氏居民混居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一举措在客观上()A.使周王能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强化了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C.为华夏民族形成提供了条件D.促进了氏族部落的快速壮大5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6在回答梁惠王“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斩钉截铁地说:“定于一。”韩非子解老则阐论了“兼有天下”之道。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春秋公羊传明确提出“大一统”的主张。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不同学派缺乏相互竞争 B.统一成为一股社会思潮C.社会普遍认可中央集权D.诸子学说差异逐渐消失7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8商鞅变法规定:“使民非农即战”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这些规定()A.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B.进一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C.减轻了农民的程税负担 D.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9.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青铜酒器),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国)”四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10春秋时期,齐国统一了今山东北部、河北西南部的诸夏族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今河北东北部的一些小国和令支、孤竹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晋国兼并了赤狄、白狄和“伊洛之蛮”等少数民族。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疆域 B.民族交融加剧了华夷之争C.诸侯争霸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D.分裂割据引发了争霸战争11秦从统一到灭亡仅仅14年,但他完成了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古代重大工程和修建了绵延几千里的驰道。这些举世闻名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A.秦朝严苛的法律 B.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程度较高C.秦朝统一后人民积极性提高D.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建立1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反映宰相位高权重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平衡制约C.有效防止君主专制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3秦二世统治时期,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所以当公元前209年反秦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材料反映出秦朝速亡的原因在于()A.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落后 B.地方与中央出现脱节C.各地贵族残余势力的反扑D.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14据史记记载,汉初大量农民流亡异乡,卖妻鬻子,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值万金,基于此汉初()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重视国家建设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15西汉初年,不仅王国内的群臣对诸侯王自称“臣”,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A.制衡丞相的权力 B.构建以礼入法的体制C.提高儒臣政治地位D.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1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词,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17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18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写道:“当此之时,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A.推恩令的实施 B.丝绸之路的开通C.郡县制的推行D.匈奴势力的衰落19如表可以直接用来研究()某一时期我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统治者族属表所属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賨(Cong)汉政权名称前赵、北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A.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 B.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C.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20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形成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这次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C.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D.加快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21据史书记载,魏初“西北诸郡,皆为戎居”,西晋初期“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这表明,当时()A.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B.少数民族不断内迁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D.地方割据渐趋兴起22“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在此,欧阳修所称赞的是()A.文景之治 B.元嘉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3“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下列表述反映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是()A.世卿世禄,嫡长子继承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24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唐朝中枢机构()A.权力相互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B.分工协调与多重制衡相结合C.臃肿重叠加大政府财政负担D.三省宰相共同定夺军国大事25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中有“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之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A.节度使制度的设置 B.卫所制的腐化C.唐朝的民族政策D.三省六部制的形成2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改革A.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C.导致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瓦解D.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2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28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 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29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A.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 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C.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D.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30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第I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部分:三个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材料二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材料四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