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下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神州(zhu)涌(yng)出耸(sng)立山峡(xi)统(tng)一元宵(xio)巷(xin)口艾(i)草巧(qio)合珍(zhn)贵装饰(sh)赚(zhun)钱煎(jin)饼烧(sho) 饼蒸(zhng)发繁(fn)荣二、易写错的字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壳:上面是“士”,不是“土”。骨:第六笔不是竖撇,是竖。币:起笔是平撇,不是横。转:第四笔是提。烧:右边上面的横上不要多写一点。烤:右边的下面是“丂”,不是“与”。州:第一点要向左点,不要向右点。三、一字组多词。州(zhu)(神州)(五州)(九州)(州长) 湾(wn) (海湾)( 港湾)(渔湾)(台湾岛)岛(do) (海岛)(小岛)(岛国)(岛屿) 峡(xi) (海峡)(峡谷)(三峡)(峡口)民(mn) (人民)(农民)(民工)(公民) 族(z) (民族)(汉族)(家族)(白族)谊(y) (友谊)(情谊)(交谊)(乡谊) 齐(q) (看齐)(对齐)(整齐)(齐全)奋(fn) (奋发)(兴奋)(奋斗)(勤奋)贴(ti) (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 (街道)(沿街)(街上)(街灯)舟(zh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i) (艾草)(艾子)(艾灸)(艾香)敬(jn)(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团(tu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 (热爱)(热水)(冷热)(炎热)闹(no) (热闹)(打闹)(闹钟)(闹事)贝(bi) (宝贝)(分贝)(干贝)(扇贝) 壳(k) (贝壳)(蛋壳)(外壳)(乌龟壳)甲(ji) (盔甲)(甲鱼)(甲虫)(甲骨文) 骨() (骨头)(骨气)(骨灰)(龙骨)钱(qin)(钱包)(纸钱)(价钱)(工钱) 币(b) (钱币)(纸币)(硬币)(外币)与(y) (与其)(与会)(给与)(与众不同)财(ci) (钱财)(财主)(财宝)(财富)关(un)(有关)(开关)(关门)(关心)烧(sho)(红烧)(烧水)(发烧)(烧火) 茄(qi) (茄子)(番茄)(茄盒)(颠茄)烤(ko) (烤鸭)(烤肉)(烤火)(烧烤) 鸭(y) (鸭子)(鸭蛋)(小鸭)(鸭梨)肉(ru) (羊肉)(牛肉)(肥肉)(鱼肉) 鸡(j) (小鸡)(鸡肉)(公鸡)(母鸡)蛋(dn) (鸡蛋)(鸟蛋)(蛋黄)(脸蛋) 炒(cho)(炒菜)(炒面)(炒锅)(蛋炒饭)饭(fn) (吃饭)(米饭)(早饭)(干饭)四、多音字。炸zh(爆炸)zh(炸鱼) 转zhun(转弯)zhun(转动) 漂pio(漂浮)pio(漂亮)五、重点词语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 长江 长城 海峡民族 奋发 节日 春节 花灯 先人 龙舟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动物 贝壳 样子可以 钱币 钱财 购买 比如 美食 红烧茄子 烤鸭 羊肉 台湾岛 清明节 甲骨文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 大街小巷六、近义词贫苦贫穷 欢笑欢乐 团圆团聚 热闹喧闹珍贵贵重 欢喜喜爱 祭扫祭拜 损坏破坏 保护爱护 温和和蔼 携带捎带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七、反义词热闹冷清 保护伤害 张开合上 漂亮丑陋喜欢讨厌 容易困难 损坏爱护 得意失意明白糊涂 温和严肃八、词语积累。ABB式词语: 甜津津类似的词语: 酸溜溜 辣乎乎 香喷喷 油腻腻 软绵绵 脆生生 硬邦邦动词积累:贴窗花 放鞭炮 看花灯 赛龙舟 吃月饼 削苹果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大街小巷类似的词语:眼高手低 天南地北 古今中外 悲喜交加表示食物烹调方法的词:烧 炒 蒸 煮 爆类似的词语:炸 熏 煎 炖形容美食的词语:香脆可口 类似的词语:回味无穷 色味俱佳 八珍玉食 回味无穷 口齿留香九、句子积累。1.精彩句(1)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叫神州和中华。这两句话写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四处美如画的壮丽景观。(2)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与第一句相呼应,赞扬了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2.比喻句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这句话写出了元宵节热闹的场景。人们纷纷出门上街去看花灯,大街上到处都是人,非常热闹。这里把看花灯的人形容成潮水一样,突出了人多。十、课文内容回顾。神州谣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七个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贝”的故事 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美食介绍了我国的美食,列举了7种菜肴和4种主食,涉及各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十一、素养与能力1.神州谣会读、会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2.传统节日会读、会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3.“贝”的故事会读、会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4.中华美食看图识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利用熟字识记;利用菜名识记;语境识字。5.口语交际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理由。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6.语文园地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词语感受词语的形式特点,能运用形声字的狮子规律,提高识字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把故事读正确,然后引导学生默读故事。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识字1:曹冲称象1.课题解读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三字经,从中国的美名“神州”作为切入点,铺开了一卷厚重的历史画卷、一幅壮丽的千里江山图,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领略着神州大地的壮美山川,还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期盼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课文重点理解(1)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理解:本句是总起句。“神州”和“中华”都指中国。“山川美,可入画”写出了山川之美。(2)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峨峻拔。(3)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理解:这一句重点强调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台湾与大陆之间有一道海峡隔着,但是隔不断我们的情谊,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血浓于水的。(4)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理解:“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3.问题探究(1)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爱呢?示例: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唱国歌时声音嘹亮,红领巾佩戴整齐。外出游玩时,不在旅游景点随便乱写乱画。(2)结构相同,句子对称。这篇课文结构相同、句子对称,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表现了祖国山河的美。我们在写诗歌时,可以借助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来写,这样能够高度地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4.课后拓展(1)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2)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识字2:传统节日1.课题解读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的7个传统节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课文重点理解(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理解:写出了春节的习俗贴窗花、放鞭炮。(2)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理解: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3)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理解: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习俗是踏秋赏菊、登高望远。(4)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理解:“团圆、热闹”写出了人们相聚在一起欢度春节的情景。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3.问题探究(1)课文按过节时间的先后顺序,讲了哪些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乞巧节:乞巧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敬老、赏菊、登高(2)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示例:我最喜欢春节。春节时,妈妈会给我买新衣服,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春节期间,我还可以收到压岁钱。(3)结构相同,对仗工整。这篇课文结构形式相同、对仗工整,巧妙地告诉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这样的写法能高度地概括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也方便记忆。4.课后拓展(1)与节日有关的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2)阅读资料。乞巧:中国民间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mo)馍、烙(lo)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也是乞巧风俗的延伸。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识字3:“贝”的故事1.课题解读课文描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