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上第八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皆(ji)大欢喜跌(di)倒家庭(tng)仰望(yng)诚实(chng)列宁(nng)迅速(s)撤退(ch)陈列(li)联系(lin)缸子(gng)高粱(ling)一顿(dn)侦察(zhn)胸脯(xing)大夫(di)联军(lin)争分夺秒(du mio)窗帘(lin)撤(ch)走二、易写错的字庭:的“廷”不要写成“延”。登:“”的两撇短而平行。养:的三个横画长短要有变化,间距要均匀。弃:上下结构。上面不要写成“亡”。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长撇,注意穿插避让,长撇要出头。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儿。提和横要避让,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雀:下部是四横,不要多写或少写一横。离:第九画是“厶”,不是“古”。取:第六画是提,不是横:左右两部分注意穿插迎让。匆:最后一笔是点,不要丢掉。三、一字组多词。司(s) 司机 上司 官司庭(tng) 家庭 庭院 法庭登(dng) 登山 登记 登门跌(di) 跌倒 下跌 跌落众(zhng) 众人 大众 观众弃(q) 放弃 丢弃 弃权持(ch) 坚持 主持 持有雀(qu) 麻雀 燕雀 雀跃郊(jio) 郊外 郊区 近郊养(yng) 养育 教养 培养粉(fn) 花粉 粉色 粉笔男(nn) 男性 男声 男生或(hu) 或者 或许 间或者(zh) 记者 学者 作者冻(dng) 冰冻 冻坏 冻雨惜(x) 可惜 惜别 珍惜肯(kn) 肯定 肯切 首肯诚(chng) 诚实 真诚 忠诚斗(du) 战斗 龙争虎斗血(xu) 血丝 血海深仇 血液恩(n) 感恩 恩重如山棒(bng) 木棒 当头一棒险(xin) 危险 千难万险撤(ch) 撤走 撤退大(di) 大夫 大王瓦(w) 瓦片 土崩瓦解帘(lin) 窗帘 雨帘云动讯(xn) 迅速 迅猛速(s) 速度 不速之客夺(du) 夺取 争分夺秒秒(mio) 秒表 分秒必争四、多音字。宁nng(宁静)nng(宁可) 斗du(烟斗)du(争斗) 大d(大人)di(大夫) 还hi(还有)hun(还书) 盛chng(盛饭)shng(盛开) 倒do(倒车)do(摔倒) 没mi(没有)m(淹没) 得di(可得注意)d(急得直叫)五、形近字登(登山) 跌(跌倒) 郊(郊外) 养(培养)凳(凳子) 秩(秩序) 饺(饺子) 差(差距)仰(仰望) 郊(郊外) 粒(谷粒) 成(成功) 迎(欢迎) 效(效果) 拉(拉手) 或(或者)冷(寒冷) 粉(粉色) 术(手术) 血(鲜血)怜(可怜) 纷(缤纷) 木(木头) 皿(器皿)六、重点词语博物馆 粗瓷大碗 激烈 鼓鼓的 搪瓷缸子 高粱米 病号灶橡子面 趁人不防 责备 炊事棚 野菜粥 吭声七、近义词严寒寒冷 战斗战争 不断持续 艰苦一坚苦陈列陈设 危险危机 友爱友好 责备一批评激烈一猛烈 连忙一赶忙 为难一作难八、反义词欢快悲伤 诚实欺骗 危险安全 艰苦一舒服危险安全 友爱仇恨 消灭生存 责备一批评结束一开始 容易一困难 非常一平常九、词语解释(1)注释:戏:玩耍。于:在。庭:庭院。瓮:小肚大的陶器。没:淹没,沉下去。皆:全,都。弃:放弃,抛弃。持:拿。击:打,敲打。光:指司马光。迸:涌出。(2)理解词语。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悠扬动听。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博物馆: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革命、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机构。好容易:很不容易(才做到某件事)。病号灶:给病人做饭的设备。趁人不防:趁别人没有防备。十、词语积累。1.词语搭配一(座)小庙 几(发)炮弹 一(块)弹片 一(个)伤员(感人)的故事 (激烈)的战斗 (鼓鼓)的挂包2.词语归类(1)和“目”有关的词语:眨眼类似的词语: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2)食物:鲫鱼类似的词语: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饼干 面包(3)卧室用品:毛毯 类似的词语:枕头 棉拖鞋 棉被 床单(4)洗漱用品:牙刷 类似的词语:沐浴液 毛巾 脸盆 香皂(5)生活用品:菜板 类似的词语:充电器 垃圾桶 衣架 菜刀 擀面杖(6)含有数字的词语: 当头一棒类似的词语:十全十美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四面八方(7)描写时间的词语:争分夺秒类似的词语: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弹指之间 日积月累 稍纵即逝 一日三秋 瞬息之间(7)表示“看”的词语:向上看:仰望 向下看:俯视类似的词语:集中地看:注视 向四周看:环视 粗略地看:浏览 生气地看:怒视十、句子积累。1.语言描写的句子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时列宁已经知道是男孩捉走了灰雀,又主动放回了灰雀;他不问男孩,而去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一方面表现出他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是他不愿拆穿男孩,表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2.环境描写。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3.揭示中心的句子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用反问的语气坚定地表达了自己不能离开的决定,作为医生的他,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他要与战士们共进共退。十一、课文中心。1.司马光这篇课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瓮救落入瓮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并告诉我们遇事不宜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灰雀记叙了一个发生在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小故事: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赞扬了列宁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儿童的品质,以及男孩知错就改、诚实守信的品格。3.手术台就是阵地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度负责任、对同志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4.一个粗瓷大碗这篇课文以倒叙的叙事方式,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赞扬了她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十四、素养与能力1.阅读课文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2.司马光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借助图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灰雀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手术台就是阵地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一个粗瓷大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3.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4.交流默读的方法,积累带有目字旁的字,辨析近义词,学会分类,积累名言。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24课:司马光1.课题解读本课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2.课文重点理解(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理解: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理解:其他的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瓮,水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因此得救了。3.问题探究(1)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后,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众皆弃去”,其他的小孩都丢下落水的小孩离开了。他们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撒腿就跑;有的吓得大喊大叫,跑着去找大人。(2)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石头把瓮砸破了,救出了那个小孩。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3)想一想,司马光当时是什么样子?他是怎么想的?看到小伙伴掉进瓮里,司马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想:如果等大人来救,肯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肯定拉不动。这时,他看到地上有一块石头,突然有了主意: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样水流出来,小伙伴也就得救了。(4)这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什么品质?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表现了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品质。我懂得了遇事不能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道理。4.课后拓展(1)徐孺子赏月【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尝:曾经。瞳子:瞳孔。语:对说。然:这样。戏:玩耍,嬉戏。【翻译】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2)司马光好学宋代朱熹【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患:担忧,忧虑。不若:比不上。众:众多。既:已经。迨:到;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乃:于是,就。尝:曾经。或:有时。咏:吟咏。【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