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导入,孙权劝学,我对“劝”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劝谁,为什么要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我对“学”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我对“孙权”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孙权,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比较感兴趣。,4,孙权劝学,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邪,“,y,”,不读“,xi,”,通假字,同“耶”。,卿,“qn,”,,后鼻音。,为,“,wi,”,“成为”的意思。,文言文字音小贴士:,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来判断字的读音。,通假字要读所通之字的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响亮。,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时需注意的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研究儒家经典,。,古代的官位名。,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句末语气词,可译为“罢了”。,历史,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了“与吕蒙”。,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朋友才分别。,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结合“翻译提示”调整自己的翻译,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习并大有长进,鲁肃为此感到惊叹并与之结为好友。,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第,2,课时,朗读感悟,复习上节课所学,全班齐背课文。,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语气。,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本文有很多语气词,在朗读时,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不可不学!”,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而且句末用了一个感叹号,应该读出坚定、严肃的语气。,“卿今当涂掌事”,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和器重,所以应该读得语重心长一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邪”后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加强语气,应读出吕蒙在推托后孙权对他的一种责备的语气。“耳”是“罢了”的意思,说明孙权不想给他压力,语气由责备变得平和、亲切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句句末也是一个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的吃惊,惊讶于吕蒙的才略与以前判若两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里也用了一个感叹号结尾,表现了吕蒙内心的自豪、骄傲、自得。,分角色朗读(一个旁白,三个人物)课文。,好的朗读不仅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还要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需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读出角色应有的语气。全班再次齐读课文,记得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理和语气。,品味语言,在大家入情入景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宋代文豪苏轼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这样一个群英荟萃之地。他们是,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孙权、吕蒙、鲁肃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在今天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中,你能找到他们成为英雄所具备的某些品质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里找出相关依据,并做好批注。,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蒙乃始就学。,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有毅力、能吃苦的人。,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鲁肃,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拓展延伸,假如要举行微型记者招待会,分别采访孙权、吕蒙、鲁肃。接下来,同学们扮演自己所欣赏的角色,接受记者的采访。,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一方面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方面也有我现身说法的影响。,记者提问:,孙权先生,您好!您觉得您的下属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孙权劝得好,他言传身教,情恳意切,善于劝人。其次是孙权教得好,他教给了吕蒙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涉猎法,并现身说法,让吕蒙能放下包袱去读书。,记者提问:,鲁肃先生,久仰大名。您觉得您的好朋友吕蒙能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自身的努力、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还有别的因素吗?,多读书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自己先天基础差,能力不足,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来争取进步。,用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到最好。,记者提问:,吕蒙先生,我最想采访的人就是您。作为一名成功人士,您有什么建议或忠告要说给在座的同学们听听吗?,感谢三位接受记着采访!吕蒙先生的话让老师想起了冰心的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让我们与书籍同行,打好人生的基础;让我们以博览为志,拓宽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课后自己整理、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作业,孙权劝学,就学,吕蒙,(肯学),孙权,(善劝),吴下阿蒙,鲁肃,(爱才),刮目相待,板书设计,劝学,赞学,启示:学必有所获,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与完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